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0年07月合订本

点击:4754   月份:2010-07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费曼的故事(20100701


191851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小镇的一个俄罗斯移民犹太裔家庭。费曼的父亲为了让他当上科学家,非常注重早期教育。当费曼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有一天,费曼的父亲带回家一堆五颜六色的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的玩艺儿。父亲把它摞起来,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让费曼不断地推倒、摞起玩儿。过了一会儿,父亲让费曼在堆积时,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费曼的母亲见了,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问题:费曼的父亲同意这个意见吗?(

A、同意。B、不同意。

可费曼的父亲却说:“这不行。随意玩儿不但容易厌倦,而且对开发智力没有好处。他现在还小,玩儿需要指导,我现在就是通过玩儿来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这是数学的第一步。”费曼的父亲是对的,因为正是由于他对儿子的玩儿进行了科学指导,才使得费曼的早期教育非常成功。

关键词:指导

家庭山:玩儿也需要科学指导。


杨澜的故事(20100702


著名主持人杨澜的儿子学习不错,还喜欢绘画。虽然没有专业的老师教,但画得已经有点样子了,班上的同学都叫他“小画家”,甚至课间排着队请他画。杨澜和儿子开玩笑说,以后可以靠这个糊口了。所以,杨澜想给他物色一个比较好的教画画的班。

问题:杨澜会让儿子从画蛋开始吗?(

A、会。B、不会。

杨澜并不希望让儿子上那种一进去就教画鸡蛋素描的班。在她看来,教育方法先进的班,应该是让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班。而素描只是一种机械的临摹,是一种技巧的掌握,小孩子可以不必急于学习。

关键词:素描

家庭山:先进的教育才能培养先进的人才。


费曼的故事(20100703

191851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曼出生于美国纽约皇后区小镇的一个俄罗斯移民犹太裔家庭。费曼的父亲为了把他培养成科学家,非常注重培养他的观察能力。有一次,父亲给费曼看一片树叶。这个树叶上有一个C形的坏死的地方,从中线开始,蔓延向边缘。

问题:父亲会给费曼讲解这个C形的成因吗?(

A、会。B、不会。

“瞧这枯黄的C形,在中线开始比较细,在边缘时比较粗。这是一只蝇,在这儿下了卵,卵变成了像毛毛虫似的蛆,蛆以吃树叶为生。于是,它每吃一点就在后边留下了坏死的组织。它边吃边长大,吃的也就越多,这条坏死的线也就越宽。直到蛆变成了蛹,又变成了黄眼睛、绿翅膀的蝇,从树叶上飞走了,它又会到另一片树叶上去产卵。”父亲解释给费曼说。对于父亲的这个解释,费曼后来知道并不算科学——用他的话说,“没准儿那不是蝇而是甲壳虫。”

问题:父亲这样的解释对费曼会产生什么影响?(

A、有利影响。B、不利影响。

尽管父亲的这个解释不一定科学,但对费曼的影响仍然是积极而深远的。“重要的是,父亲培养了我留意观察的习惯。教会了我观察的真谛:提出一个为什么,然后解释它。他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进行兴趣盎然的讨论,使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使我碰巧在物理学中有了更多建树。”

关键词:解释

家庭山:有了思考,观察才会深入。


冯玲珑的故事(20100704


16岁的时候,冯玲珑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少年班。冯玲珑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就时常利用周末放假的大好时机对冯玲珑进行智力开发。

问题:父母在哪儿对冯玲珑开发智力?( )

A、家里。B、户外。

婴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感官能力的大好时机。因此,每逢节假日,父母就带冯玲珑到公园、闹市区走一走,让他看平日不常见的新鲜事物,而且是一边看一边给他讲解。尽管冯玲珑当时听不懂,但这些东西都已经像录像机一样摄入了他的大脑,刺激着他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刺激

家庭山:新鲜事物刺激越多,大脑发育越好。


朱棣的故事(20100705


一次,明太祖给太子朱允炆出对子,出的上联是“风吹马尾一条线”,朱允炆对的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膻”。

问题:这个下联对得好吗?( )

A、好。B、不好。

按说,风对雨,马对羊,一条对一片,是很工整的。但是,羊毛、膻气这些却是一些难看、难闻的东西,而且对得也有点死板。因此,明太祖嫌他对得难听,沉下脸。朱棣在旁边接嘴说:“孩儿倒也想了一个下联。”明太祖叫他说来听听。燕王朱棣在一旁听了,说:“日照龙鳞万点金。”太阳、龙鳞、金(光),这些意象多优美,多吉利啊!明太祖听了,连声夸奖朱棣对得好。

关键词:意象

家庭山:不会审美,就不会创作。


姿势的故事(20100706


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上,大部分参赛选手都是采用传统的站立姿势起跑,而美国选手伯克却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起跑姿势:在脚前挖两个小坑,双手手心向下按在地上,然后用两腿前后分开,臀部高高抬起。伯克的这个姿势在当时看起来很滑稽,引发了一阵哄笑。

问题:伯克能取得好成绩吗?(

A、能。B、不能。

不过笑到最后的是伯克——正是凭借这种怪异的起跑姿势,伯克成为起跑线上反应最快的一个,最终以12秒的成绩夺得了冠军。这种姿势就是具有充分科学依据的蹲踞式起跑的雏形,也是国际田联现在统一采用的起跑姿势。

跳高比赛也是如此。早在1876年,英国运动员布鲁克斯采用跨越式的跳高姿势最先突破了183的大关;随后在1887年,美国选手培基用改良过的剪式成功越过了193的高度;而到了1968年的墨西哥城奥运会,美国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一改当时居统治地位的俯卧式姿势,凭借自己创造的背越式一举突破了224的高度。也正是这个创新使得人类跳高的极限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上升了20厘米,达到了245

游泳也是如此。早期的奥运会游泳比赛,运动员主要以侧泳姿势为主。而在1912年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美国选手杜克·卡哈纳莫库第一次采用了自由泳泳姿,结果他把100米游泳的世界纪录整整提高了5秒之多。比赛结束之后,裁判们将信将疑,反复测量了4次他的游泳距离,才承认成绩有效。从此,自由泳泳姿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关键词:姿势

家庭山:创新只是改变一下姿势。


罗贯中的故事(20100707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小时候很聪明,被称为“小诸葛”。一天,一个老头儿拿着一个假玉佩来他家的当铺里当了50两银子,当期是三个月。为此,他的父亲后悔不迭。得知此事后,罗贯中给父亲出了主意,让他在当期快到时,宴请杭州的古玩名家来看玉佩,并假装失手打碎……

问题:父亲会听罗贯中的这个主意吗?( )

A、会。B、不会。

如果玉佩被打碎,那个老头很有可能会找回来,趁机敲诈一番——按规定,玉佩打碎就要赔偿对方双倍的价钱。罗贯中的父亲听后,对他大加赞赏,并决定一试。果然,那一天,老头儿听说玉佩打碎了,便拿着当票来赎自己的玉佩。

问题:当铺能把老头的玉佩完整奉还吗?( )

A、能。B、不能。

店里的伙计不慌不忙地把玉佩递给他——打碎的只是另外一只假玉佩。就这样,罗贯中帮助父亲把损失找了回来。

关键词:出主意

家庭山:参与事务的机会越多,智商越高。


评课的故事(20100708


哈佛大学的阿姆巴迪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组学生分别评估几位教授的授课质量,其中一组是经常听这些教授讲课的学生,阿姆巴迪教授让他们根据平时的印象给这些教授评价;而另一组是从未听过这些教授讲课的学生,阿姆巴迪教授让他们通过看这些教授讲课的录像短片来作出评价,而且在播放录像时特意关掉了声音。

问题:另一组学生能准确评价教授的授课质量吗?(

A、能。B、不能。

结果,两个小组的评估结果竟然惊人的相似。这表明,在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动作、表情等非口语表达方式与口语同等重要;或者说,借助于非口语的表达方式,你的表达将更加完美。

关键词:表达

家庭山:表达能力不只是你的“口才”。


卢瑟福的故事(20100709


英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卢瑟福5岁时,在他们家牛棚外的小草场割草。突然,卢瑟福发现前面不远的路上有一根大木头,就想拿回去给母亲报喜。可是木头太沉,怎么也弄不动。

问题:卢瑟福能想出办法吗?(

A、能。B、不能。

经常劳动的孩子,脑子都是管用的。只见卢瑟福拍了拍小脑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一头奶牛从牛棚里牵出来,用绳子把大木头捆住,另一头系在牛尾巴上,让奶牛拖着大木头往家走。奶牛喘着粗气,费了好大劲儿才拖到家门口。但门口太小,大木头给卡住了。卢瑟福使劲儿用鞭子抽了奶牛一下,奶牛狂吼一声,竟然把尾巴给拉断了小半截。卢瑟福犯难了,怕被妈妈发现,于是把牛尾巴捡起来,在地上刨了一个小坑。

问题:卢瑟福准备干什么?(

A、埋到土里。B、插到土里。

卢瑟福把这小半截尾巴插到土里——指望它能再长起来。

关键词:办法

家庭山:劳动创造了人(脑)。


胡泊的故事(20100710


江西峡江的胡泊上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写作文,老师传授的方法是讲究词语的固定搭配,比如,蓝色的天空,美丽的校园,可爱的祖国……胡泊的父亲胡金根是江西峡江中学校长、化学特级教师,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和省“劳动模范”称号。他认为这样的作文必然导致千篇一律、丧失个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等能力。胡金根认为,作文就是让孩子学观察、学说话,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为了辅导胡泊写作,胡金根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问题:胡金根首先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A、买作文书。B、养小动物。

胡金根认为首要的是给女儿提供一个喜欢的观察对象。于是,胡金根在家里养了一群小鸡,让胡泊负责喂养。同时,胡泊还养了10只小蝌蚪,看它们变成青蛙或癞蛤蟆的过程,并每天写观察日记。没多久,胡泊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大幅度提升。

胡泊,16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23岁硕士毕业后到美国攻读数学博士学位,并享受全额奖学金。

关键词:作文

家庭山:会看才会写。


胡泊的故事(20100711


江西峡江的胡泊9岁过生日时,有着“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的父亲胡金根准备给她做一个风筝,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做风筝的骨架。胡泊在一旁看父亲为难的样子,也陷入了思考,随手在纸上写了“风筝”两个字。突然,胡泊由眼前的这两个字想到了答案。

问题:胡泊由哪一个字想到了答案?(

A、风。B、筝。

胡泊忽然大叫:“用竹子!”胡金根问她怎么知道。胡泊说:“笨爸爸,风筝的‘筝’不是竹字头嘛!”胡金根恍然大悟,找来扫帚,从中取出一段竹子,算是解决了问题。接下来,胡金根做骨架,胡泊在纸上画蝴蝶,妈妈打糨糊,一家三口共同完成了胡泊的生日礼物。

胡泊,16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23岁硕士毕业后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享受全额奖学金。

关键词:竹字头

家庭山:望文不但生义,还可以生智。


申涛林的故事(20100712


河南省实验中学学生会主席申涛林高三时,被哥伦比亚、哈佛、剑桥等七所国际名校预录,同时被保送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预录。2009712日,申涛林接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申涛林出生在三门峡市,上小学的时候,由于父亲不幸因公牺牲,性情比较胆怯,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较弱。为了弥补儿子这方面的缺陷,母亲夏冬艳就鼓励他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团队。

问题:这个组织是什么?(

A、作文辅导团。B、小记者团。

夏冬艳积极鼓励申涛林参加学校了的小记者团。就这样,申涛林经常到部队、机关、农村采访老干部、老红军、企业家、土专家等,在采访中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让儿子掌握更系统正规的采访技巧,夏冬艳还利用节假日,把申涛林托付给三门峡杂志社及报社的朋友,让他在亲身参与中感受做记者的辛苦和乐趣。通过这些活动,申涛林进步很快,多次获得各级作文比赛奖项。后来,申涛林还被河南电视台选中,做了小主持人、小记者,成为《关心下一代报》、《新闻爱好者》杂志的小记者,并被评为“全国十佳小记者”。

关键词:小记者

家庭山:学习在生活,工夫在诗外。


惠丝思的故事(20100713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状元惠丝思在母亲杨剑的影响下,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看书。一有时间,母女俩就各占一个沙发捧着书看。最开始,杨剑给女儿一本图画书。因为有些字不认识,惠丝思就请教母亲。

问题:杨剑会教女儿认字吗?(

A、会。B、不会。

杨剑却不急于教女儿认字,而是让她先自己看,琢磨其中的内容。在独自看书的过程中,惠丝思学会了思考、发问。到了这时候,杨剑才跟女儿讲图画书中的内容。就这样,惠丝思小小年纪就养成了爱思考、爱发问的好习惯。

关键词:自己看

家庭山:不教是为了教。


乔羽的故事(20100714


著名词作家乔羽原名乔庆宝,1927年出生于山东济宁的一个贫苦家庭。家里有八口人,爸爸年岁大了,不能出去工作,为了挣钱养家,20岁左右的哥哥,只好去店里做店员,每天辛苦工作,挣钱养活全家。于是,爸爸就在家里教乔羽认字写字。结果,乔羽4岁就认读了3000多个汉字,过了汉字这一关,父亲开始让他大量阅读书籍。对一些儿精彩的篇章,父亲要求他必须背得滚瓜烂熟才行。

问题:父亲这样做好吗?( )

A、好。B、不好。

由于基础比别的孩子好,乔羽学得非常轻松,不但作业做得最好,毛笔字写得工整而隽秀,作文也写得最为优秀。老师发现了这一点,便让乔羽直接上了三年级,不久又跳到了五年级,一下子成了班里年龄最小的学生。读完中学以后,老师对他说:“乔庆宝,以你的学习成绩,考全国的哪一所大学都能考第一!”

:小诗人任环从小喜爱背古诗。背的多了,自然就会写了。结果,任环7岁时便写了第一首诗:红日出山山山红,红如火把把山照。照进大海,照进波涛,照得红山微微笑。老师和家长都不相信是她写的,就当面要求她以“春天”为题目写一首诗。任环沉思了一会,写了四句:春到百花开,小鸟飞回来。映日出金山,树为鸟啼台。老师和家长看了赞不绝口。

关键词:背书

家庭山:会背就会写。


戴维的故事(20100715


19世纪英国最引人注目的化学家戴维20岁的时候,应邀牛津最著名的气体研究所工作,做化学教授贝当斯的助手,完成制取一氧化碳的实验。有了戴维的帮助,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一氧化碳很快被提取出来。一天,贝当斯教授一不小心把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瓶子的铁架子碰倒,一只只瓶子摔得粉碎,教授的脚趾也被铁架子划开一条口子,鲜血直流。但教授并没有感觉到疼痛,反而大笑不止,一旁的戴维也笑个不停。

问题:戴维是幸灾乐祸吗?()

A、是。B、不是。

“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教授自言自语。“教授,也许是瓶子里的气体在作怪吧?”戴维回答。随后,他们通过反复推论、实验,发现一氧化碳有令人兴奋和陶醉的特性,还可以用于麻醉和止痛,在医学上大有用途。因此他称一氧化碳为“笑气”。

关键词:奇怪

家庭山:好奇心是打开发现之门的金钥匙。


达盖尔的故事(20100716


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开始研究影像保留在胶片上的方法,但研究始终没有什么进展。一天,达盖尔突然发现有一个影像留在了胶片上。

问题:这个影像是达盖尔特意做出来的吗?()

A、是。B、不是。

于是,达盖尔将桌上的化学物品逐一挪开,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个现象。最后,他发现原来是一支温度计打碎后流出的水银——胶片技术从此诞生了。

关键词:打碎

家庭山:创造力有时候就是破坏力。


隐身的故事(20100717


古今中外,隐身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科学家们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这方面的研究。2005年3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阿鲁和英奎特曾宣布他们发明了使物体“隐形”的理论方法。这个理论来源的基础是人们所见物体的实质。

问题:人们肉眼看到的物体是物体本身吗?( )

A、是。B、不是。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能用肉眼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物体又反射了光。也就是是说,人们所看到的物体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光线反射出来的一种影像。既然如此,只要阻止这种影像的产生,就能让眼前的物体隐形——当然不是消失。基于这个理论,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量子和光电子学系的奥莱格·加多姆斯基教授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从眼前“消失”,也就是达到了隐形的效果。不过,加多姆斯基教授的这种特殊外衣只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因为物体移动时,光的辐射频率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目前无法使移动的物体保持隐形。然而,我相信科学家不久就会制造出类似哈利·波特魔法斗篷之类的移动隐身衣。” 加多姆斯基教授解释说。据悉,加多姆斯基教授已经为自己的“隐身衣”申请了发明专利

关键词:实质

家庭山:了解了真相,就找到了发现之门的钥匙。


季羡林的故事(20100718


国学大师大家季羡林在北京三0一医院住院期间,著名演员林青霞和朋友一起去探望他。在现场,朋友指着林青霞,问季羡林老人知道不知道她是谁。季老瞧了那位朋友一眼,一副不屑的样子说:“……都知道。”

问题: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A、俺当然。B、地球人。

只听季老模仿赵本山的口气对他说:“地球人都知道!”话一出口,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补充一点:当时,季老已经九十六高龄了。

关键词:模仿

家庭山:能力从模仿开始。


华佗的故事(20100719


华佗小时候拜蔡大夫为师学习医术。一天,华佗和另外几个徒弟在院里采桑叶,但树枝高处够不着,急得团团转。蔡大夫见了,便把华佗叫过去。

问题:蔡大夫叫华佗干什么?( )

A、告诉他办法。B、让他想办法。

蔡大夫让华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华佗想了想后,找来一根绳子,系上一块石头,往树上抛去。等绳子越过枝条后,华佗使劲一拽,枝条弯了下来——高处的枝叶可以够着了。

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蜕化。所以,若想让孩子成才,就多给他解决难题(生活中的难题,而非学校作业中的难题)的机会。

关键词:难题

家庭山: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


高斯的故事(20100720


德国“数学王子”高斯8岁开始在农村一所小学校上学。教高斯算术的是一位从城里来的老师,他对教农村的小学满腹牢骚,还常发脾气、骂人。一次,老师为了难为学生,给他们出了一道算术题,谁算完才能回家吃饭。他出的题目是“1+2+3+4+5…+100=?”同学们见了虽然愁眉苦脸,但也只好乖乖埋头计算。一分钟刚过,高斯报告老师说自己算起来了。

问题:老师相信高斯能这么快算出来吗?( )

A、相信。B、不相信。

老师不相信高斯能算这么快——因为连他也不能这么快算出来,于是看也不看就不客气地说算错了,让高斯重新算。可是,高斯坚持说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问他怎么算出来的。高斯一本正经地说:“我发现这许多数中,一头一尾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一样的,1100101299101398101……老师没有等高斯说完,就兴奋地说:“好,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你继续说下去。”高斯接着说:“这道题中一共有50101,答案就是5050。”老师非常惊喜地看着小高斯,好像刚认识这个穿着破衣服的孩子一样。从此,老师对高斯就格外关注了。

关键词:发现

家庭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王僧虔的故事(20100721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早年爱好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当上皇帝后,对书法更是入迷。大臣王僧虔是当时的书法名家,萧道成便请王僧虔来比试高低。两人挥毫泼墨,各写了一幅作品。萧道成自鸣得意地问王僧虔:“我俩哪个第一?”王僧虔并不是一个谄媚的人,他既不想贬低自己,也不想扫萧道成的兴致。

问题:王僧虔会说自己第一吗?(

A、会。B、不会。

王僧虔不愿意贬低自己,又不愿让皇上当面难堪,于是回答:“臣第一,陛下也是第一。”萧道成听了,有些不解,便问:“此话怎讲?”“臣的书法是人臣中的第一,陛下的书法是君王中的第一。”萧道成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关键词:第一

家庭山:含糊其辞,另有所指。


勒韦的故事(20100722


德裔美籍生理学家和药理学家勒韦在伦敦大学教学时,了解到肾上腺素可能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产生效应的真正因素。勒韦由此设想,刺激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或许会在其末梢释放出某种物质,从而把神经冲动传递给效应器官。为了验证这个设想,勒韦开始夜以继日地实验,但都没有获得成功。一天晚上,勒韦做了一个梦,梦中他设计了一个成功的实验。但醒来后,勒韦怎么也回忆不起梦中的详细情节,而感到非常遗憾。对于这个梦,勒韦一直耿耿于怀。

问题:他还能做出同样的梦吗?( )

A、能。B、不能。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由于勒韦坚持不懈地实验,又念念不忘那个梦境,后来他真的在某一个晚上,又做了一次同样的梦。这次,他趁自己还未完全忘记时,赶紧到实验室,按梦中显示的实验过程操作一番。他的实验是这样的:将两只青蛙的心脏(连带迷走神经)从青蛙体中取出来,用玻璃管将其连接起来,管中灌了生理盐水。当刺激其中一只青蛙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作用是减弱心脏的收缩)时,另一只青蛙的心脏也受到很大的明显的抑制。很明显,神经刺激是被溶于玻璃管盐水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传递过去的。这个简洁而有说服力的实验,证实了勒韦设想的传递神经冲动的某种化学物质的存在,取得一次意义深远的科学突破。后经英国生理学家戴尔博士证实,这种物质叫乙酰胆碱,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于发现了神经末梢的化学传递物质,勒韦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关键词:梦

家庭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梦则殆。


拼图的故事(20100723


牧师正在准备第二天的讲演稿,可他的小儿子在一旁吵闹不休。当看到一张报纸上印有一幅世界地图后,牧师随手把报纸撕得粉碎,让小儿子把世界地图复原,并承诺奖励他一些零花钱。小儿子一听,果然安静下来,开始着手拼那幅连牧师都不认识的世界地图。

问题:小儿子能拼好吗?( )

A、能。B、不能。

没想到,小儿子不但把世界地图拼好了,而且拼得很快。牧师很吃惊,问他怎样拼的。小儿子将报纸翻过来,得意地说:“这张地图的背面是个人像,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张世界地图就是正确的。”牧师听了很高兴——不仅是为儿子的聪明,也为有了明天的演讲内容: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那么他的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关键词:翻过来

家庭山:翻过来,让事情变得简单。


魔术的故事(20100724


2009年春晚,魔术师刘谦表演了一个硬币穿透玻璃杯的魔术,让十几亿中国人大开眼界。表演中,刘谦在特制的魔术桌上摆放了两个叠加在一起的玻璃杯,下面的小玻璃杯杯口朝上,上面的大玻璃杯杯口朝下,盖住下面的小玻璃杯。然后,刘谦让主持人董卿在一个硬币上签了字,说自己能让这枚签了名的硬币穿过大玻璃杯,落到小玻璃杯里。董卿说不可能。刘谦说如果成功了,就给他5秒钟的掌声。结果,刘谦真的让大家见证了奇迹——一枚硬币真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落到了小玻璃杯里。不用说,硬币绝对不是穿过大玻璃杯落到小玻璃杯里的,而只是刘谦瞒天过海,给大家制造的一个观赏性很强的骗局而已。

问题:落到小玻璃杯的硬币是董卿签字的那枚吗?(

A、是。B、不是。

据了解,落到小玻璃杯里的那枚硬币并不是董卿签过字的那枚,而只是另一枚硬币,或者根本就不是硬币,而是一块特制的铁币——这样才能利用磁性把它吸附在大玻璃杯底部,然后脱磁,让硬币落下来。当然,还有其他办法,让大家可以看到小玻璃杯里落了一枚“硬币”的景象。最后,当刘谦从中取出来这枚硬币的时候,再以迅捷的手法,换回董卿签字的那枚,呈现在大家面前。也就是说,刘谦的这个表演揭示了魔术的常用的一个伎俩:偷梁换柱。而魔术师之所以能够偷换成功,除了手快之外,还在于他利用了观众的两个弱点:一个是视觉弱点,就是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做一些手脚;一个是思维弱点,就是在你想不到的地方,玩弄一些小把戏。当然,这两个弱点其实也是一个:利用了观众自身的麻痹特点,然后捣鬼。而这也正是魔术的本质,也是魔术之所以叫“魔术”的原因——上面是麻痹之“麻”,下面是捣鬼之“鬼”,就是说,魔术其实就是在你麻痹的时候捣鬼。

关键词:魔术

家庭山:魔术就是在你麻痹的时候捣鬼。


扁鹊的故事(20100725


赵太子突然因气血错乱死了,王宫里的人都很忙乱。扁鹊听说后,马上前往打听太子是怎么死的。有个官员很不耐烦地说:“太子气血错乱,突然去世了。”“死了多长时间?”“不到半天。”扁鹊听了,急忙说:“太子没死,你赶紧让我进去看看。”“什么?简直一派胡言。”官员很生气。扁鹊见他们不相信自己,便说可以测试一下。

问题:扁鹊是说由自己来测试吗?(

A、是。B、不是。

“不信,你去摸摸太子的大腿,会比较热。”扁鹊建议官员测试一下,以便取得对方的信任。官员将信将疑地去试了试,果然大腿没有变凉。官员立刻请扁鹊进宫救太子。扁鹊进宫以后,在太子身上扎了几针。过了一会儿,赵太子居然神奇地坐了起来。“神医,真是神医!”人们纷纷称赞。

关键词:神医

家庭山:得自然之道者,谓之神。


商人妇的故事(20100726


商人外出做生意半年了,托人给妻子带回一封信和十两银子。因为妻子不识字,他便画了四幅画放在信里。受托的人想和商人的妻子开个玩笑,只把四幅画给她,然后说:“你丈夫在外做生意赔了本,什么也没给你捎回来。”商人的妻子打开信,取出那四幅画仔细看起来:第一幅画了7只正在戏水的鸭子,第二幅画了一头躺倒在地的大象和一只鹅,第三幅画了一把勺子和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第四幅画了嫩柳夹道的路上走来一个男人。商人的妻子虽然不识字,但很聪明。看了画后,她摇了摇头说:“别开玩笑了,快把十两银子给我吧。”捎信的人大吃一惊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商人的妻子说是从画里看出来的。

问题:商人妻子是从哪幅画中看出来的?(

A、第一幅。B、第三幅。

商人的妻子说:“这第一幅画,是“妻(7)呀()”的意思;第二幅画是“想(象)死(倒在地上)我(鹅)了”的意思;第三幅画是说他给我捎(勺子)了十两银子(十个汤圆);第四幅画意思是说他明年春天(柳树绿了)就要回来。”

关键词:画

家庭山:以画代言,谐趣横生。


迪克森的故事(20100727


埃尔·迪克森当年在服务强生公司的时候,太太约瑟芬因为刚刚会做家务,经常因动刀耍剪子弄伤手指。疼爱妻子的迪克森因为出身医生世家,对包扎自然非常熟悉,经常替妻子细心包扎伤口。可是,尽管如此,迪克森还是为妻子一人在家无法独自包扎伤口而烦恼。他常想:要是能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不需要外人帮忙,自己一个人就能处理好这些小伤口就好了。

问题:迪克森能想出更简便的办法吗?( )

A、能。B、不能。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爱心。终于,迪克森想出了一个办法:拉出一长条外伤绑带,将有粘胶的一面朝上平放在桌子上。然后,在绑带上每隔几寸就放置一块儿与绑带宽度相同的纱布,并将做衣服的纤维衬布剪成与绑带宽度相同的尺寸,铺在上面。最后,将它们卷成一卷,放在家里供妻子使用。果然,当约瑟芬再次弄伤手指后,就能够剪下一段,撕开衬布,独自包扎了。当迪克森的同事见了这个方法后,认为很不错,就建议迪克森将其交给有关部门开发。于是,1921年,一家公司推出了该发明的第一代产品。

问题:当时这种产品的名字是什么?( )

A、创可贴。B、邦迪。

当时这种产品的名字并不叫“创可贴”,而是“邦迪”——公司主管将它命名为“Band-Aid”Band指的是绷带,而“Aid是”帮助急救的意思。另外,当时的创口贴还不是像现在的样子,本身是一小片儿,而是3英寸宽、18英寸长,用之前需要挥动剪刀剪下一小段才能使用。可尽管如此,迪克森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他后来还做了强生公司的副总裁。

关键词:创可贴

家庭山:许多发明是爱的结晶。


迪奥的故事(20100728


法国迪奥公司是一家老牌化妆品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该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产品老化而濒临倒闭。就在公司宣布破产的前几天,几个无处可去的工程师在实验室借酒浇愁。席间,一个中年工程师带着醉意走向实验台撒野,并胡乱把几种不该调和的香精倒入一个试管中,然后随手摔在地板上。结果,实验室内一下子便弥漫起一股古怪的气味。

问题: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味?(

A、香味。B、臭味。

这种气味起初让人有点不适,但很快就有一种勾人心魄的魅力。

问题:工程师们还会借酒浇愁吗?(

A、会。B、不会。

几个工程师闻到这股香气后,开始还有点莫名其妙,但随即欣喜若狂——他们找到了让公司起死回生的秘方。老板听说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当即拍板试制生产。当新产品研制出来后,他们又给这种古怪的香水起了个更加古怪的名字。

问题:这个名字是什么?(

A、良药。B、毒药。

他们给这种香水取了一个本不该叫的名称:毒药,并在包装上用了象征死亡、幽灵和噩梦的紫色。非常之举必有非常效应。“毒药”果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保住了迪奥在化妆品界老牌帝国的地位。

关键词:不该

家庭山:许多创新是“不该”造就的。


提问的故事(20100729


方洲新概念有一本书叫《小学生培养创造力的500个科学故事》中有一则题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说是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住进了医院。因为无聊,魏格纳看起了墙上挂的世界地图。结果,看着看着,魏格纳发现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和南美洲巴西东部的凸起部分十分吻合。接着,魏格纳又进一步发现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几乎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相对应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最后,魏格纳从海岸线的轮廓特点,大胆推断大陆上所有的陆地原来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又不断漂移,形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故事完了以后,下面是“探究和思考”题目:1、找来一张世界地图,按照故事里说的那样试试看,会不会有和魏格纳一样的发现。2、全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它们的名字都是什么?你知道吗?

问题:这两个问题是“探究和思考”题吗?(

A、是。B、不是。

应该说,这则故事是很不错的,不像这本书大多数的科学故事那样,只讲科学家发现了什么或发明了什么,至于是怎样发现或发明的,却很少提及——而这些恰恰是非常有用的。然而,故事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的却非常不尽人意,完全是应试教育下的题目,根本不能起到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也根本不是像书中标榜的“探究和思考”。如第一个问题,让小读者也拿来一张世界地图,按图索骥般去“发现”魏格纳的发现。这是“探究”吗?不是,这只是机械地模仿,这样的题目既没有“探索”,也没用“考究”。如果让敬亭山来出探究题目,绝非这样,也不该是这样。比如,敬亭山会问:魏格纳通过观察海岸线的特征,提出了大胆设想,有了新发现,你是否也能通过观察某种事物的特征,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这是“探索”题目;故事中,魏格纳说各个大陆之间的海岸线都有惊人的吻合,你相信吗?找来一张世界地图,试试看——这是“考究”题目。再如第二个题目,问小读者全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它们的名字是什么——请问,这是思考题吗?不用说,这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记忆题目,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会误导孩子。

关键词:问题

家庭山:没有好的问题,就没有好的教育。


卡文迪许的故事(20100730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之后,他和当时的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利用万有引力的公式,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来。但问题是,这个引力是多少还需要测出。为了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牛顿精心设计了好几个实验,但是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小,在实验上根本测量不出来。后来牛顿不得不失望地表示:想利用引力来计算地球质量,将永远得不到结果。牛顿在1727年去世以后,有一些科学家仍然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但一直到卡文迪许之前,这个问题一直没能解决。

卡文迪许是英国物理学家,早在大学读书的时候,就对出地球的重量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仔细分析了前人失败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实验方法不科学,要想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必须采取新的实验方法。1750年,剑桥大学有位名叫约翰·米歇尔的教授,他在研究磁力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很弱小的力的变化。

问题:这个科学发现对研究引力有帮助吗?( )

A、有。B、没有。

卡文迪许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上门请教。米歇尔教授向年轻的卡文迪许介绍了实验的方法。他用一根石英丝把一块条型磁铁横吊起来,然后用另一块磁铁去吸引它,这时候石英丝就发生了扭转,磁引力的大小就清楚的看出来了。卡文迪许从这里受到了很大启发,他想,能不能用这个方法测出两个物体间的微弱引力呢?从米歇尔那里回来后不久,卡文迪西仿制了一套装置:在一根细长杆的两端各安上一个小铅球,做成一个像哑铃似的东西;再用一根石英丝把这个哑铃从中间横吊起来。他想,如果用两个大一些的铅球分别移近两个小铅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哑铃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发生摆动,石英丝也会随着扭动。这时候,只要测出石英丝扭转的程度,就可以进一步求出引力了。这个推论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可是卡文迪许实验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引力太微弱了,比如两个一公斤重的铅球,当它们相距十厘米时,相互之间的引力只有百万分之一克,即使是空气中的尘埃,也能干扰测量的准确度。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完全靠肉眼来观察确定石英丝的微小变化,实验难免会失败。卡文迪许想,如果能把石英丝的微小扭转加以放大就好了。

1798年的一天,卡文迪许到皇家学会去参加一个会议。走在半路上,他看到几个小孩子,正在做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面小镜子,用来反射太阳光,互相照着玩。小镜子只要稍一转动,远处光点的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化。

问题:孩子们的游戏会给卡文迪许启发吗?( )

A、会。B、不会。

几个孩子的游戏给了卡文迪许很大启发,让他眼前一亮:借助小镜子不正好可以解决石英丝扭转放大的问题吗?他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掉头跑回实验室,重新改进了实验装置:他把一面小镜子固定在石英丝上,用一束光线去照射它,光线被小镜子反射以后,射在一根刻度尺上。果然,只要石英丝有一点极小的扭转,反射光就会在刻度尺上明显地表示出来。卡文迪许还给这套装置起了个名字叫扭秤。扭秤有很高的灵敏度,利用这套装置,卡文迪许终于成功地测得万有引力常量。接着,卡文迪许根据这个引力常量,进一步算出了地球的重量。

关键词:启发

家庭山:启发无处不在。


买东西的故事(20100731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将领,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写诗是他平时最大的乐趣。一次,于谦写了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写完后,于谦把这首诗交给书僮,让他上街买诗中所写的东西。书僮以为主人让他去买诗书,但拿着这首诗跑遍了街上的每一家店铺,也没有买到这样的诗书。于谦只好另派书僮去买,这个书僮对这首诗经过多次的读念琢磨,然后跑了出去。过了好大一会儿,书僮把东西买了回来。

问题:书僮买了几样东西?(

A、一样。B、四样。

只见这个书僮买回来四样东西:一块磨刀石、一把铁钉子、半口袋麦子和豆子。于谦问他为什么买这几种东西,书僮高兴地说:“磨刀石是在山上开凿成的,是‘千锤万凿出深山’;铁钉是铁打而成,是‘烈火焚烧若等闲’;麦子磨成面粉,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豆子经过加工,做成豆腐,是‘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听了回答说:“这些东西不是我要买的,我只买一种东西。你好好想想,再去买一次。”这个书僮认真思考后,飞快地跑出去,背回一箩筐东西。于谦看后非常高兴,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问题:这样东西是什么?(

A、玉石。B、石灰。

不用说,这样东西是石灰——这首诗的题目是《石灰吟》。

关键词:买东西

家庭山:箩筐里装的不仅是东西,还有智慧。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