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骆轶航的故事之表达创造勇敢交际学习—我是怎么把高考作文写成满分的
添加日期:2019-09-07

 

骆轶航,科技媒体PingWest创始人,1999年以高考作文满分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骆轶航

人生一世,斗转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尽,唯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徜徉留连,亘古不衰——代题记

曾经幻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人们的记忆真的可以复制,可以移植,可以播撒,可以传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丰富许多。珍存在脑海中的记忆将交织成一幅壮美的人生风景。假如,哪怕是假如呢?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会毫不犹豫地移植钱钟书先生的大脑。平日闭上眼睛便可以畅游于智者的天国,感受那布泽于周身的书卷气息。从柏拉图到里尔克,从庄周到王夫之,我将一一叩问他们的心灵,整理他们岁月留下的思绪。我将向屈原那样仰天呼唤真理的回报,以充盈的智慧和学识关爱每一个人。当然,我的记忆可能趟过时间的界河,去探访七十年前的清华园,想象那份槛外山光,那片窗中云影。来去澹荡,独自回味诵读诗卷、挥毫疾书的潇洒与恬逸。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将装上独行者余纯顺的头颅。跟着时间奔跑,回到那沟壑丛生的黄土地,回到那风沙刻骨的戈壁滩,去看看草原上的牧马,去欣赏沙漠中的驼铃。去寻找暗红色的夕照,去拥抱狂哮曲折的雅鲁藏布。夜阑人静,我可以提着孤灯,去凭眼前瞻:罗布泊的神秘,你竟在何方?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将取出邵云环的思绪,去到那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残酷,耳边是连续不断的炸弹爆炸巨响;眼前是又一片仍然升腾着烟尘的废墟。不远处的老伯匍匐走来,指着断腿向我控诉;一个小女孩拉着我的衣角,张着泪汪汪的眼睛,问我带没带面包……当警报暂时解除的时候,我躲在大使馆二层,用586电脑传递着良知,战胜荒谬,去克服暴力和死亡……

也许真的可以做到,我们需要“假如”的太多了。但唯此记忆,则最为绚烂、弥足珍贵。生命只有一次,但当我们的心脏即将停止跳动的那一刹那,我们能留给这个世界的,还有什么?

这被移植的记忆,是薪火,它拥有代代相传,世纪相送的魅力和魔力;将你的生命、我的经历维系在一起。

这被移植的记忆,是史籍,它拥有浩瀚博大,千姿百态的内涵和底蕴;将先人的考、今人的责任相约在一处。

这被移植的记忆,是生命的继续:它拥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联系和脉搏。将曾经的沧海、今朝的桑田贯通融会,互相偎依。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生命将会创造奇迹,生活的色彩将更加绚丽。人代冥灭,清音独远,倘使苍天仍在,生命的延续和继承便永远不息。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真的可以吗?

我虔诚地等待,以科学和希望的名义。

我的人生巅峰停留在了18岁。那一年,我写出了一篇高考满分作文。

当年的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考虑到那是在1999年,这个命题画风还是挺“骨骼清奇”的。

对于当时的高中生来说,这种半开放式带悬念的命题能当场吓哭不少人——完全在平时的训练范围之外。而且卷子上写得清清楚楚—“文体不限”,光是在考场上纠结该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就已经让人很痛苦了。

其实,过了这么多年回顾我当年的高考作文,你会发现,它是一篇价值观特别主流、充满正能量的演讲稿。演讲稿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而是抒情诗和咏叹调。

这篇作文,如果让中学生拿到共青团组织的演讲比赛上,让其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遍的话,绝对是“催人”的。大量的排比段落,夹杂着各种漂亮的辞藻以及中国人和外国人生僻的名字,积极地拥抱未来,对“记忆移植”这件事的伦理和社会效应只有歌颂和期待,没有质疑和批判,要多主流有多主流,要多正能量有多正能量。

在这篇800多字作文的前半部分,我用了3个排比段落,分别“移植”了钱锺书、余纯顺和邵云环3个人的大脑,然后用华丽的语言歌颂了钱锺书的知识渊博、余纯顺的探险精神和邵云环的爱国主义。其实,在那个时候,我跟这3个人都不太熟

我在高中时代,经历了从“为了兴趣而读书”到“为了装而读书”的过渡期。小的时候因为识字早,所以提前读了不少书,古诗词、历史和军事政治,都是兴趣所至。到了发育阶段,作为一名男生,外表和体育能力都不太出众,在求偶方面比较吃亏,自然就期待在阅读量和课外知识上找优越感——别人没读过的书我读过,别人不知道的生僻知识点我知道,别人没读过我也没读过的书我也假装读过。

怎么秀自己没读过的书以显示知识渊博?报书名儿和人名儿嘛

平时的作文竞赛和模拟考试,这招我已经屡试不爽了。我飞快地调取自己大脑中的数据,迅速地找到了中国人庄子、王夫之和屈原,西方人柏拉图和里尔克,来匹配我歌颂钱锺书的关键词:渊博。其实这几个人里当时我最熟的就是庄子和屈原,还正经地读过几篇《庄子》和《离骚》,其他的人我都是只知道个名字——但是,这就是我跟其他考生的区别。说到文史先哲,你们只能想起来李白、杜甫、曹雪芹和巴尔扎克,但我能想起来庄子,还能拿腔拿调地管他叫“庄周”,我还能想起来王夫之和里尔克。之前的作文竞赛中我还提到过西班牙经典作家费德里科·洛尔卡——尽管他的小说我一篇也没读过,但我知道这个人,而你们不知道,这就足够了

至于余纯顺和邵云环的故事,前者来自《读者》,那个时候探险家余纯顺刚刚在罗布泊遇难3周年,我在作文里面将牧马和驼铃这些意象“加持”在余纯顺身上,还是能唬住不少人的。至于在科索沃战争中遇难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那是1999最热门的“英雄人物”,爱国且充满正能量。

三个记忆移植的段落,三个当时去世不久的人的身份标签——文史学者、探险家和爱国英雄,既多元、充满正能量又方向正确,分寸感我把握得可好了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又用了3个排比段落,还押了韵。薪火、沧海、底蕴、贯通……这些高中作文里的词,我一个没落,都串成了句子。至于开头的那个“代题记”——其实当时我连什么是“题记”都不清楚,完全是因为看当时很流行的一套杂文集《黑马文丛》系列里的很多杂文作家,都爱在文章前面加一个“代题记”,就生搬硬套了过来,没想到大家都还觉得挺高级

回到今天,再想想当年的我在高考试卷上的满满一篇人名、书名、地名和华丽的寻章摘句凑成的大杂烩,整个就是一个散装零售知识大拼盘。如今有了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得到》,上面到处都是散装零售知识,如今的少年们靠装渊博七拼八凑成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难度已经降得很低了吧?

话说,其实当年交了卷之后,我一直处在惴zhuì惴不安的状态。毕竟这也是我第一次把参加“迎接十五大国旗在我心中”首都中学生演讲比赛写演讲稿的文体用在考场上——还是我这辈子参加过的最后一次“国考”级别考试的考场上,谁知道它会被分给哪个阅卷老师。我也不清楚当时我在考场上的时候怎么居然敢尝试新的文体,深谙应试教育规律的老师,没有一个敢鼓励学生在考场上冒这个险。而且,我觉得我这篇作文写得很空,全是排比章句和华丽辞藻,而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谆zhūn谆告诫过学生:“要言之有物,不要空洞无物。”

我记得清清楚楚,公布成绩的那天是722日。早上我坐卧不安地拨打了查分电话(那会儿互联网还没那么普及),分数还没出来。为了缓解焦虑,我下楼去卖了阳台上的一堆废品,买了两瓶北冰洋汽水。回到家,我妈笑靥如花,声音颤抖地说:“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你们老师打电话过来了,你的作文得了满分,《北京青年报》上已经登出来了!”

我瘫坐在了地上。没想到,命中了。事后老师说:“今年高考作文鼓励创新,打破常规,基础好的学生更容易冒尖”是啊,我在文体上胆子是大了一点,但这篇文章,我到底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些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这篇作文被印在了各种语文辅导讲义上,一用就用了10多年。后来,我真的做了与文字相关的工作,至于学会“写人话”,已经是很久之后的事了。

这么多年以来,经常出现的一幕是——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多新朋友,大多数是85后”“90后”,认识一段时间之后不少人都问我:“哎,你当年是不是写过一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高考满分作文?我记得特别清楚,就是骆轶航这个名字!没错!我们老师还让我们抄过呢,说你看看人家这文采”每当这个时候我都特别想岔开话题。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一定不再写那么多排比句,用那么多散装零碎的文史哲知识点。我一定写点真正有想法的东西说点人话,尽管这未必能拿满分。

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18岁,当年出生的人此时此刻已经走进考场了,我希望今天的考生们 写这么辞藻华丽、言之无物、假装充满正能量的作文。

(家庭山点评:骆轶航的作文为什么能得满分?用不为人熟知的人名和书名唬住改卷老师只是表象,他制胜的法宝其实是在于他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扣合了当时的主旋律——鼓励创新、打破常规;在于他大胆写出了与众不同的文体——演讲稿;在于他能够在多数人听从老师教导“言之有物”的时候,偏偏能够独辟蹊径,而给改卷的老师“鹤立鸡群”之感。所以,高考作文要想拿高分,就一定要做到无论在文体、选材和内容表达上“特立独行”,才能脱颖而出。这和做人、行事、创业一个道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赐稿亲子故事或教育故事,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分分钟充电孩子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问 题: 上面的红色括号内填什么?
答 案:

(答案:不再

又一个18年过去了,这样的作文如今AI(人工智能)都能写,高考满分作文的门槛,该提升了。

骆轶航(摘编自骆轶航《我当年是怎么把高考作文写成满分的》) 

关键词:创新

家庭山:高人一等需创新,唬人技巧也要拼。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