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0年01月合订本

点击:4085   月份:2010-01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陈星的故事(20100101


陈星1993年毕业分配时,本可以分到中学做音乐教师,但他的梦想是要唱自己创作的歌,迈进音乐艺术的领域。于是,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推荐,开始了在武汉的音乐流浪之旅。

问题:流浪对陈星的创作有好处吗?(

A、有。B、没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94年到1995年两年间,音乐漂泊的经历成为陈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纷纷在一间出租屋中诞生。一个冬天的夜晚,陈星在歌厅唱完歌出来,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躲了一阵雨后,老天似乎还没有哭够,陈星只得一头冲进暴风雨中。当他孤单地回到自己的出租屋,浑身淋得像个落汤鸡,又冷又饿。好不容易找到方便面,却还是半袋,想到为音乐而四处奔波,陈星不禁潸然泪下。 “春夏秋冬孤单地走,风里雨里没有人问候”,他的早期作品《孤单地走》就这样诞生了。

1994年春节回老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着整个村庄。陈星倚在门口,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哀伤。突然一股灵感喷涌而出,一个个优美的五线谱跳动在陈星的脑海。他轻轻地哼着曲子,如泣如诉,婉转凄美。

问题:猜猜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

A、断桥残雪。B、流浪歌。

文思泉涌的陈星,提笔在纸上疾书起来:“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流浪歌》。

谨以此文献给在异国他乡追寻梦想的人!


席勒的故事(20100102


席勒是18世纪的著名剧作家、诗人,和歌德齐名,被敬为伟大的天才般的诗人真善美巨人、德国的莎士比亚为了刺激灵感,他在书桌上总是放着一堆苹果。

问题:这是一堆怎样的苹果呢?(

A、好苹果。B、烂苹果。

这是一堆烂苹果——就像有人斗酒诗百篇或是吸烟著妙文一样,席勒常常一边写作一边闻着烂苹果的味道,这样,他的灵感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有人分析他的这种癖好时说:“烂苹果会发酵,散发的气味中会有一种酒的味道,可以起到刺激和兴奋的作用。”毋庸赘言,席勒的这种方法是最好的:既不伤身体,又文思泉涌。

家庭山戏言:是不是给好烟酒的人准备点烂苹果更好一些呢?


葛洪的故事(20100103


葛洪小时候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忽然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

问题:葛洪会不会赶快躲雨呢?()

A、会。B、不会。

葛洪却并没有赶快去躲雨,而是像个傻子一样,望着昏暗、迷蒙的天空想:“是谁在眨眼之间,搅得天昏地暗、乌云翻滚?又是谁引来了风雨雷霆?”一会儿,雨过天晴,彩虹出现了。“好奇怪啊,这彩虹是怎么一回事呢?”葛洪又疑惑起来。一起打柴的小伙伴们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说是蛟龙吐出的气,有的说是神仙搭的桥,还有的说是仙女织的七彩锦缎。

问题:葛洪对这些解释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可是,这些答案都不能让葛洪满意——这更激发了他想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的愿望。

葛洪,东晋时期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世界化学制药的先驱。


刘长瑜的故事(20100104


刘长瑜小时候在学戏时成绩时好时坏,有时候用功,有时候就不行。一次在五年级学《四郎探母》,不知怎么精神就是不集中,特想玩。别人都会唱了,轮到她时,一句都不会。

问题:老师会不会训斥她呢?()

A、会。B、不会。

老师气得狠狠教训了她一通,冲得她特凶,把刘长瑜吓得不轻。

问题:这下,刘长瑜还能学会吗?()

A、能。B、不能。

结果,刘长瑜跟着老师只学了一遍就全会了。

英国圣安德鲁大学的迈克尔·安德森说:“好记性是靠注意力增强的。”

刘长瑜,原名周长瑜,江苏无锡人,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中国青年京剧团副团长。


解缙的故事(20100105


明朝洪武年间,江西吉水县有个叫解缙的,七八岁能吟诗答对,当地老百姓称他为“神童”。一年仲秋,知府大人来到吉水,亲自召见解缙。知府见其稚气未脱,便笑问:“小孩儿,你父亲以什么维持生计?”解缙回答:“慈父肩挑日月。”

问题:解缙的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A、卖货郎。B、挑水工。

知府想了想,知道了解缙的父亲原来是挑水的。于是,又问:“你母亲呢?”解缙又答:“家母手转乾坤。”

问题:解缙的母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A、纺织工。B、磨豆腐。

知府自然猜到解缙的母亲是磨豆腐的,他高兴地说:“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命令随从赏了解缙五两银子。

解缙(xie jin),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明太祖曾称赞他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


李阳的故事(20100106


1969年,李阳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小时候的李阳是一个貌不惊人、内向、胆怯的孩子,甚至连家里的电话也不敢接。这种性格也影响了李阳的学习:李阳勉强考上兰州大学后,多门功课亮起红灯,其中有一门功课连续两个学期考试不及格。

问题:这门功课是什么?(

A、语文。B、英语。

由于不善交际和表达,李阳的英语常常不及格,英语口语更是差劲。为此,李阳认真分析了一下原因,认为自己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方言明显、发音滑稽,怕被别人取笑而不敢开口,从而极大影响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由此导致很难集中注意力,学英语老是走神儿。于是,李阳躲开同学,一个人到校园的树林、山头等僻静处朗读英语。

问题:李阳是怎样朗读英语呢?(

A、小声朗读。B、大声喊叫。

因为没有旁人在场,李阳放开嗓子大声读起英语来。结果,李阳惊讶地发现,在大声喊叫中,他的身体好像焕发出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注意力特别集中,记忆和表达效果也特别好。几个星期后,当李阳来到英语角和同学进行口语交谈时,同学们惊讶地说:“咦?李阳,你的英语口语进步神速啊!”李阳当时想:这个“喊叫”的方法这么灵验,难道真是拯救自己的“救世主”吗?于是,李阳约上自己最要好的一个同学,每天中午在兰州大学的烈士亭前喊叫英语,风雨无阻,以至于过路人都把他们当疯子、神经病——他们哪里知道,这里便是“疯狂英语”的策源地。就这样,李阳喊叫了近十本原版英文教材,涉及流行口语、美国历史文化、总统演讲以及大量科普、经济金融管理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四个月后,李阳参加了英语四级考试。

问题:李阳这次考得好吗?(

A、好。B、非常好。

令人惊讶的是,在当年的英语四级考试中,李阳只用50分钟就答完了试卷,而且成绩位居全校第一名。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靠独创的学习方法成了英语佼佼者,这一消息立时轰动了整个兰州大学。

李阳后来回忆说:“我最喜欢在大雪中喊英语,那感觉棒极了。裹着军大衣,脚登部队的那种大头皮鞋,在漫天雪花中大声喊叫、蹦跳,就像是武打电影里苦练功夫的场景,有一种肝胆之气充满两个青年的心。而我们喊叫的内容,那些本来枯燥的英语语法、单词,都以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王维的故事(20100107


唐朝大诗人王维小时候,一次,邻居刘老爹地里的瓜被偷了精光,很是伤心。

问题:王维会想办法帮助刘老爹吗?( )

A、会。B、不会。

王维是个热心肠的孩子,而且他知道帮人解决问题不但会有好人缘,而且也能锻炼提高自己。他当时想,贼偷这么多瓜肯定要去一个地方。

问题:这个地方是哪儿呢?( )

A、家里。B、集市。

王维当时想,偷瓜的肯定要去集市上卖。于是,就和刘老爹一起到集市上去认瓜。果然不出所料,在集市上,刘老爹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瓜。可是,窃贼狡辩说瓜是自己的。怎么办?王维由“瓜熟蒂落”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马上飞跑到刘老爹的瓜田里,抱回来一些东西。

问题:王维抱回来的是什么?( )

A、 西瓜。B、瓜秧。

王维在刘老爹的瓜田里找了许多瓜秧。回来后,当着大家的面,王维把瓜蒂和西瓜对接了起来。在事实面前,窃贼不得不把瓜还给了刘老爹,同时得到应有的惩罚。


艾伦的故事(20100108


东京技术学院的白川英树教授手下有一名研究生,一次他在做高分子聚合实验时,由于粗心操作失误,生成了一块看起来像金属、摸起来像塑料的薄膜状的东西。当时,这种怪东西既不能做绝缘材料,又不能做导电材料,可以说就是一个废品。

问题:白川英树会不会把它扔掉呢?( )

A、会。B、不会。

白川英树没有把它扔到垃圾堆里,而是把它放到楼道一个角落里,告诫自己的学生做实验来不得半点马虎。1975年,美国的艾伦教授到日本进行学术访问时,看到了这堆废品。

问题:艾伦会不会对它感兴趣呢?( )

A、会。B、不会。

艾伦当时立刻被这堆怪东西给吸引了。当得知事情原委后,艾伦提出想带回国对这堆废品进行一番研究。

问题:白川英树答应了吗?( )

A、答应了。B、没答应。

科学是无国籍的,科学研究也是需要合作的。所以,白川英树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艾伦将这堆废品带回美国进行了一番改造。没多久,当艾伦将一些儿微量碘加入这堆废品后,奇迹发生了:这堆废品的导电性能一下子提高了千万倍——世界上第一种导电性可以跟金属媲美的塑料就这样诞生了。艾伦为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白川英树自然也跟着沾了光。


沃森的故事(20100109


沃森小时候,为了激发他的学习兴趣,沃森的父亲一有时间就会带着沃森外出。

问题:父亲带沃森去做什么呢?()

A、上补习班。B、到大自然。

闲暇时,沃森的父亲常常带他到大自然中游玩,倾听鸟儿的歌唱,观察鸟儿的习性。在观察中,沃森产生了许多疑问:鸟儿为什么秋去春来?鸟儿怎么学会做巢的?这些有趣的现象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欲。后来,当沃森看到一本《生命是什么》的书后,决心做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工作。

沃森,美国生物化学家,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毛新容的故事(20100110


王星泽的母亲毛新容只有高中文化,但对儿子早期的心智开发却很有一套。王星泽小时候喜欢听故事,毛新容为此每天都坚持找故事给儿子讲。

问题:毛新容刚开始每天给儿子讲几个故事?(

A、一个。B、四个。

毛新容给儿子讲故事非同一般:刚开始讲故事时,毛新容每次只给他讲一个,从不多讲但这一个故事却是精挑细选的,不但是孩子喜欢的,而且对孩子的智商提高有好处——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况孩子还需要其他活动项目。

问题:毛新容讲故事是不是从头直接讲到尾呢?(

A、是。B、不是。

因为只讲一个故事,毛新容就想充分利用起来,开发儿子的智力:不是单纯地讲,而是在中间插入问题让王星泽思考。不但如此,每讲一段后毛新容就停下来,等王星泽复述一遍后,才接着往下讲。就这样,王星泽不但听得很认真,记忆力、表达力以及思维力也得到了提高。20067月份,王星泽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7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以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为我国夺得一枚金牌。同年9月份,王星泽免试进入北京大学。


纪晓岚的故事(20100111


清代乾隆皇帝的宠臣、大贪官和珅筑了座书斋,请大学士纪晓岚题匾。纪晓岚见书斋廊外满是竹子,新苞丛生,遂触动灵感,于是题上“竹苞堂”三个字。

问题:和珅喜欢这三个字吗?(

A、喜欢。B、不喜欢。

和珅当时大喜,称其“致雅清高,妙不可言”,遂令镌刻,嵌于门首。后来,乾隆来到和珅家游园,看见了纪晓岚题名的牌匾。

问题:乾隆说题名好还是不好呢?(

A、好。B、不好。

乾隆指着匾额笑道:“爱卿上当矣。‘竹苞’拆开来,其实就是‘个个草包’的意思。”和珅当时听了又羞又恼,但当着皇帝的面又不好对纪晓岚发作,只好忍气吞声。


徐悲鸿的故事(20100112


徐悲鸿小时候就喜欢画画,常常画一些人物画像,而且画得与众不同、特色鲜明,非常富有想象力。

问题:徐悲鸿是不是照着书本画的这些画像呢?( )

A、是。B、不是。

照着书本画是画不出自己的个性的——他是凭自己的想象画的。徐悲鸿画的这些人物多是《三国演义》、《岳飞传》、《水浒》里面的英雄人物,当他画好后,便剪下来挂在竹竿上,举着在大街上跑来跑去。因为是英雄人物,画得有很有意思,所以很受小朋友欢迎,都抢着看。

问题:徐悲鸿的这些英雄形象是怎样来的呢?( )

A、看书来的。B、听书来的。

徐悲鸿这些英雄形象都是听来的——他小时候最大的快乐是去茶馆听书,在聆听的过程中,书里面的英雄人物便鲜明地活跃在他的脑海里。听完书后,徐悲鸿便按照自己的想象,把他们画出来。

问题:听书对徐悲鸿的学习有帮助吗?( )

A、有。B、没有。

听书不但培养了徐悲鸿的想象力、表达力,而且锻炼了他的专注能力——听书不像看书可以走神,如果稍不留神,有些情节就会被漏掉,因而徐悲鸿听得非常认真。由于听书养成了认真听的习惯,因而徐悲鸿上课也能够认真听讲。同时,由于长期按时听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徐悲鸿的学习成绩自然名列前茅。17岁时,徐悲鸿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学校任图画教员。

徐悲鸿,江苏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龚晓思的故事(20100113


龚晓思小时候,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很少有空与她交谈沟通,从而导致龚晓思性格内向,在父母面前也非常拘谨。龚晓思迷上国际象棋后,很想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因为性格内向,每次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怎么办呢?龚晓思于是想了一个办法。

问题:龚晓思的办法是什么呢?(

A、打电话。B、写纸条。

打电话虽然可以消除面对面的紧张,但需要张嘴。所以,龚晓思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爸爸妈妈,我想学下棋!”

问题:这种写纸条的办法可取吗?(

A、可取。B、不可取。

把话写出来比说出来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对方走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所谓大爱无言、大音希声,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当父母看了女儿的小纸片后,深刻感受了她的内心需求,并马上予以满足。

问题:父母会鼓励她继续采用这种交流方式吗?(

A、会。B、不会。

龚晓思的父母很有见识,从此鼓励她用笔记录、表达自己的思想。十几年过去了,龚晓思和父母的交流卡片装满了两大箱。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龚晓思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让她养成了用笔倾述的习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她的写作能力。上小学时,龚晓思就经常在《成都晚报》、《成都少年报》《中国国际象棋》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同时,龚晓思因为自信,性格也渐渐变得开朗起来。17岁时,龚晓思被世界著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破格录取,并获得每年高达349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同时也是该大学当年在中国唯一录取的本科段学生。


噪音的故事(20100114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研究声学的学者,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17岁时进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后,选择了语言作为自己的专业。毕业后,他去聋哑学校做了一名教师。一次,他在做聋哑人用的“可视语言”实验时,发现在电流流通和截止时,螺旋线圈会发出噪音。

问题:这种噪音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

A、烦躁。B、喜悦。

“电可以发出声音!”他兴奋地脱口而出——在他的听来,噪音也是声音,而且是动听的声音。他随即想到,如果能用电流强度变化来模拟人在讲话时的声波变化,那么电流就能输送人的声音了。他越想越激动,并马上着手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加以研究。1875年,他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

问题:他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

A、电报机。B、电话机。

他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

他就是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贝尔。


黄荃的故事(20100115


五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黄荃。一次,黄荃画了一只飞鸟,头伸得直,爪子也伸得直。旁观的人赞叹不已,一个养鸟的人心里犯了嘀咕:鸟在飞的时候,爪子是缩回去的,怎么是直的呢?

问题:养鸟人会不会质疑黄荃呢?(

A、会。B、不会。

犹豫再三后,养鸟人终于还是斗胆向黄荃提出来。

问题:养鸟人挑错有好处吗?(

A、有。B、没有。

黄荃听后,很是惭愧,对养鸟人表达了谢意。从此以后,黄荃非常注重实际观察,画的画越来越好了。而养鸟人的观察兴趣也越发大起来,能力自然也越发强起来,以至于最后竟成了当地的养鸟识鸟专家。


艾森豪威尔的故事(20100116

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一次正在高尔夫球场打球,白宫送来一个急件要批示。总统助理知道艾总统平常疏于理事——军人出身的艾总统对处理公文可不感兴趣,事先便拟就了“赞成”与“否定”两种批示,只待艾总统挑选其中一个签名即可。艾总统是因为战争中的突出成绩而成为人民英雄,进而轻而易举进入白宫的,对政治其实并无多少建树。所以,艾总统看了文件后一时不能决定,但还是提笔签了名。

问题:艾总统是怎样签名呢?(

A、选签一个。B、两个都签。

左右为难之际,我们这位有自知之明的总统居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这两种批示上都签了名,并对来人说:“请狄克(副总统尼克松)替我挑一个罢。”然后,艾总统高高兴兴地接着打高尔夫球去了。

问题:艾总统这样做好不好呢?(

A、好。B、不好。

既然自己“无能”,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让贤”。艾总统这样做于己于人都是好事——自己轻松了,而狄克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顺理成章地继任了他的总统职位。

胡适就主张一国元首要努力做到“三无”,即“无智、无能、无为”。并说:“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无能,故能使众能也;无为,故能使众为也。这是最明智的政治哲学。”

家庭山: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关键词:轻松、让贤、三无、明智


照相的故事(20100117


集体拍照时,为了防止合影中出现闭眼的情况,负责照相的人一般通过数“123”的办法,让大家在数到“3”的时候把眼睛睁得更大一些。可是,尽管大家都尽量睁大了眼睛,可还是有个别人的眼睛不听话。于是,有个聪明的摄像师在眼睛上面做了一篇小文章,略施小计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仍是数“123”,只不过在数数之前,他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问题:他的要求是什么呢?(

A、睁着眼睛。B、闭着眼睛。

摄像师反其道而行之:先让大家闭眼,然后听摄影师倒数123,当数到“1”的时候,大家一起把眼睛睁开。果然,这样照出来的集体照没有一个闭眼的。

关键词:略施小计 反其道而行之


瑞典老师的故事(20100118


一次,一个在瑞典生活的中国人去幼儿园接儿子。当时,孩子们正在上绘画课。中国父亲看到儿子在画一架飞机,便连说带比划,告诉儿子应该怎样去画。幼儿园的老师见了便走过去,对中国父亲的做法给予了简单评价。

问题:老师是怎样评价中国人的做法呢?(

A、肯定。B、否定。

瑞典老师对中国父亲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好坏优劣的评价,而应该任由孩子信手涂鸦,这样做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帮助。中国父亲当时虽然觉得很尴尬,也很委屈,但觉得瑞典老师说得也不无道理。而且中国父亲很快就发现,这个幼儿园的老教授绘画的方法与中国的老师的确大不一样:他们都是自然教学,任由孩子们信手涂鸦,而自己则在一旁袖手旁观,不指手画脚。

问题:瑞典老师会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加以点评吗?(

A、会。B、不会。

正如随其自然的实质不是完全放手,任由孩子自由发展,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一样,瑞典老师的自然教学也不是完全不予指导——点评孩子的绘画作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瑞典老师是怎样进行点评呢?(

A、指出优劣。B、只说优点。

当孩子们完成绘画作品后,瑞典老师都不忘夸奖他们作品中的某方面的优点,而对于他们的缺点只字不提——怎么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们呢?瑞典老师可不想把孩子们只是培养成一个大学生!

关键词:信手涂鸦 袖手旁观 随其自然 成人标准


书法家的故事(20100119


一次,有人送了慈禧一把扇子,慈禧很是喜欢,就叫一个书法家大臣在上面题字。这位书法家便写了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写好后恭恭敬敬地给慈禧看,等着接受赏赐。可是,由于疏忽,他在这首诗里面竟然少写了一个“间”字。慈禧看了以后,很不高兴,指责道:“这是王之涣的诗吗?”。

问题:书法家会说自己写的是王之涣的诗呢?(

A、会。B、不会。

眼看就要被治罪了,书法家大臣急中生智,说自己写的并不是王之涣的诗,而是改写的一首词。慈禧当时纳闷了,这诗怎么就变成词了呢?就让书法家大臣读来听听。书法家大臣于是一边琢磨一边慢慢道来:“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慈溪还会治书法家的罪吗?(

A、会。B、不会。

慈禧虽然是一个铁血女皇,但还是能够赏识人的。所以,当她听了以后,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气也便消了大半:“亏你想得出来,算了。”

关键词:急中生智 改写 赏识


毕加索的故事(20100120


毕加索有早晨小跑的习惯,并让妻子杰奎琳在前面慢慢开着车。

问题:他让妻子开车的目的是跑累了好上车休息吗?(

A、是。B、不是。

一路上,毕加索碰到垃圾箱便会停下来,然后从里面捡起一块铁、一个自行车车座、一个车把等废品,扔到汽车后座上。

问题:他拣这些东西是为了卖废品吗?(

A、是。B、不是。

毕加索跑完步后,便把这些东西拿到画室去加工。于是,铁块、车座、车把便变成了猫头鹰、非洲面具或者斗牛士。

毕加索的孙女玛丽娜·毕加索后来回忆说:他好像患有饥饿症,见到生命、东西和人统统要吞噬掉。一个石子、一截木块、一块碎磁片或瓦片,到他手里都能变成一件作品。

关键词:废品 加工 作品


老子的故事(20100121


老子小时候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次,他与一个小朋友在外面玩,看到了一棵奇怪的树——确切地说是两棵树,只不过这两棵树长在了一起。因为谁也不认识,两个小孩儿就树名的问题争论起来。树这边的老子说是楝树,因为他看到树上写着个“楝”字。而树另一边的小孩儿却说是槐树,因为他看到树上写着个“槐”字。

问题:争辩一棵树的名字有意义吗?( )

A、有。B、没有。

这时,来了一个老大爷,看两个小孩儿如同“两小儿辨日”一样,在辨别这棵树,很是欣慰——因为他知道这就是学问。两个小孩儿看来了大人,就请老大爷做个裁决。老大爷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俩说得都对,但又都不对。你们都到对方所处的位置看一看。”两个小孩儿互换位置看了以后,顿时迷惑了,问老大爷这棵树究竟叫什么名字。

问题:老大爷能回答上来吗?( )

A、能。B、不能。

老大爷可不像孔子那样只读书,对于自然科学却是一窍不通。老大爷告诉他们,这棵树其实是两棵树,因为它们长到了一块儿,像两个人抱到一块儿一样,所以村里人叫它“合欢树”。两个小孩儿听了以后,恍然大悟。老子则由此懂得了一个道理:观察事物要全面才能看准确,思考问题也是如此。

家庭山补充:这里说的“合欢树”是一种特指,只是当地人的说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合欢树。

关键词:贪玩儿 争辩 学问 观察全面


戴慧铭的故事(20100122


一次,影、视、歌“三栖童星”宫傲去浙江主持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大型文艺晚会。到达那天,晚会负责人递给他一份密密麻麻、长达13页的台词底稿,要求他尽快背熟,第二天进行现场直播——这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难度太大了,宫傲因而有了畏难情绪。妈妈戴慧铭知道后,通过电话告诉宫傲,要想快速记好台词,就必须做到一点。

问题:戴慧铭让他必须做到哪一点呢?(

A、学会玩儿。B、杜绝玩儿。

戴慧铭建议宫傲选择边玩边记的办法——背一会儿,玩一会儿,再背一会儿,再玩一会儿,确保记忆始终处在轻松的状态中。

问题:不抓紧时间背,反而好玩儿,效果会好吗?(

A、会。B、不会。

轻松状态下的学习效果最好,不但学习得快乐,而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宫傲背了不到10 遍就完全脱稿了,第二天发挥得非常好。

关键词:劳逸结合 轻松愉快 事半功倍


三个关于石头的故事(20100123

故事之一:

一次,一只乌鸦口渴得要命,便飞到一只大水罐旁喝水。可是由于水罐口又太小,乌鸦飞不进去,只能把嘴伸到里面去喝。但伸了几次都不行——因为水面太低了,它的嘴够不到水面。于是,乌鸦就去叼来一些东西丢到水罐里。

问题:乌鸦叼的是什么东西呢?( )

A、小树枝。B、小石头。

乌鸦想:既然自己水面太低,自己的嘴下不去,为什么不让水面升上来呢?于是,乌鸦就叼来一些小石子投到水罐里,直到水面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就这样,乌鸦喝到了水。

故事之二:

司马光小时候,一次和小朋友在一个大水缸边玩耍。可是,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居然掉了进去——这个水缸不像乌鸦喝水的水罐那样,身子进不去。眼看着小朋友就要被水呛死了,司马光想跳下去把小朋友捞上来,但他却不会游水——其他小朋友也不会。于是,司马光赶紧想了一个办法,去找了一块石头。

问题:司马光找的是什么样的石头呢?( )

A、小石头。B、大石头。

用乌鸦喝水的办法,往里面填石头,可以让水溢出来,但估计到时候小朋友已经没命了。司马光觉得那个办法不行,他想:既然让水面升高的办法不行,把小朋友捞上来的办法也不行,为什么不让水下去呢?于是,他找来一块大石头把缸砸破,水一下子流完了,小朋友得救了。

故事之三:

古时候,某城的城墙倒塌,一块巨石挡住了道路。因为这块石头太大了,拉不动、抬不起,当时又没有推土机、挖掘机或是铲车等先进的设备,谁都没有办法把石头移走——也没有什么东西把石头粉碎,然后再清理掉。正巧,皇上第二天要从此经过,必须立即畅通道路。眼看就要被皇帝怪罪的时候,有个小官员想了一个办法,派人找来一些工具。

问题:这些工具是什么呢?(

A、绳子。B、铁锹。

这个官员想:既然拉不走、抬不起、移不动,也粉碎不得——总之,想让巨石“上”去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为什么不让它“下”去呢?于是,他派人找来铁锹,在石头前挖了一个大坑,然后让巨石滚到坑里去,再用土填平——问题由此得以迅速解决。

关键词:上


乾隆的故事(20100124


刘墉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是乾隆时期的才子。一日,乾隆问刘墉忠孝如何解释。刘墉回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问题:乾隆会让刘墉以死尽忠吗?( )

A、会。B、不会。

乾隆是个好开玩笑的主儿,见刘墉如此说,便想为难他一下,于是一本正经地说道:“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 “臣领旨!”刘墉稍微迟疑后答道。“你打算怎样去死?”“跳河。”“好,去吧!”乾隆一摆手说道。刘墉得旨后,转身向河边跑去。

问题:乾隆会阻止刘墉跳河吗?( )

A、会。B、不会。

乾隆见刘墉真的要去以死尽忠后,虽然有些担心,但同时也知道刘墉足智多谋,所以,也就没有阻拦——他想考考刘墉如何来躲过这一关。果然,刘墉不一会儿又跑了回来。乾隆见他没有跳河,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但还是很严肃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去跳河。刘墉说:“我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死。”“此话怎讲?”“我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说:‘刘墉,你这就不对了!当年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可算圣明,你应该回去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的,你再死也不迟啊!”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好一个如簧之舌,行了!朕算服了。”刘墉逃过这一劫后,变得更加好学了——否则,怎么对付这个经常刁难自己的主子呢!

关键词:开玩笑 刁难 好学


懒人的故事(20100125


故事之一:

贝塞麦年轻时在一家邮政所工作,负责给往来的邮件盖邮戳,一天之内同样的动作要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

问题:贝塞麦会忍受这种单调而劳累的工作吗?( )

A、会。B、不会。

终于,贝塞麦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这种乏味而累人的工作了——他决定动脑筋发明一种装置,用来代替自己盖戳。说干就干,贝塞麦买来许多工具和零件,每天下班后,就开始琢磨、试验。当别人得知他在搞什么自动盖邮戳的机器时,都嘲笑他异想天开,是大懒人一个。但没过多久,贝塞麦就成功发明了这样一种机器,并在全国邮政所推广应用。

贝塞麦,全名亨利·贝塞麦,英国发明家。

故事之二:

爱迪生家有一个后花园,花园安装有一个自动关闭的小门,如果谁想进入花园,就需要推开这个小门。一次,爱迪生的一个好友到他家的花园去赏花。在推花园小门的时候,这个好友发觉这个小门有些不可思议。

问题:这个小门是怎样的不可思议呢?( )

A、推起来很轻松。B、推起来很吃力。

让这个好友纳闷的是,堂堂大发明家的小门居然推起来特别费劲。于是,好友埋怨爱迪生说:“这个小门怎么这么费劲儿啊?像你这样的天才,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更新颖的门!”“难道这个门不新颖吗?”发明家反驳道:“这扇门与我家的抽水机是连在一起的。凡是来花园的人,每推一次门就会给我的水池里打进20公升的水。”

喜剧作家范托尼说:懒人的最高境界,是以智慧寻求事半功倍的捷径。

阿里巴巴CEO马云也大声疾呼: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

家庭山补充:发明家们其实都是“懒人”,只不过,他们的“懒”是懒得出力——他们的脑子可不懒。

关键词:懒 动脑筋 新颖 智慧


陈礼彬的故事(20100126


陈礼彬是上海交大的一名新生,平常对抗癌药物很感兴趣,但因为中学时代忙于应付考试,一直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研究,考入大学以后,他决定从一种叫“一枝黄花”的植物上面提取抗癌成分。但“一枝黄花”却是个“植物杀手”:一是对植物有危害。其在生长过程中,会挥发出一种萜类化合物,造成当地土著植物的消亡,破坏生态平衡。二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其产生的花粉特别多,极容易导致部分人产生花粉过敏。同时,还可能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陈礼彬的这个决定遭到了大部分人的怀疑和反对:现在大家都对“一枝黄花”采取防范措施,大力进行围剿,你却想逆道而行,岂不是胡闹!从一个坏蛋身上能提取有价值的东西吗?但陈礼彬对周围人置之不顾,执意而行。

问题:陈礼彬会提取成功吗?( )

A、会。B、不会。

在指导老师的联系和帮助下,陈礼彬借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实验室,用化学方法测定了“一枝黄花”的多糖含量为3.58%,将其不同浓度的多糖溶液放入定量的癌细胞样本中,结果显示,这种多糖成分对癌细胞果然具有抑制作用。当时的媒体评价说:虽然陈礼彬的实验现在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是,对一个刚进大学的学生,能萌发出这一新思路,已经很令人高兴了。他的新思路之可贵,就在于冲破了对黄花“围剿”的习惯性思维,提出了一种新设想,让“一枝黄花”弃恶从善。

关键词:逆道而行 弃恶从善


卢乃嘉的故事(20100127


卢乃嘉4岁的时候,看到家里有两只钢圈,就问爸爸卢远新,它们是不是一样大小。卢远新笑着回答他说,都是机器做的,怎么能不一样呢?然后就忙自己的活儿去了。

问题:卢乃嘉会不会相信爸爸的话呢?(

A、会。B、不会。

但卢乃嘉却没有轻易相信,而是表示了怀疑:他对那两只钢圈不声不响看了半个小时,一会儿瞅瞅这个,一会儿瞅瞅那个,显示出极困惑的表情。卢远新见了,问他在干什么。卢乃嘉抬头疑惑地问:“爸爸,你说过,这两只钢圈完全一模一样的。你说错了!你看,这一只的开口大,而那一只的开口小。”

问题:卢乃嘉说得对吗?(

A、对。B、不对。

卢远新拿起钢圈,仔细看了一遍,惊讶地发现两只钢圈的确有一点细微的区别。于是,就拿来游标尺量了一下,果然一只开口3毫米,另一只开口3.5毫米。

卢乃嘉,中国台北男孩, 14岁获美国加州大学学士学位, 15岁获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岁获得博士学位。

关键词:怀疑 一模一样 细微区别


杜京的故事(20100128


杜京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是十分理想,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并直接导致学习效果变差,记起东西来非常吃力。爸爸知道后,便常常在他放学后,带他到一个地方去。

问题:这个地方是哪儿呢?(

A、心理咨询处。B空旷的野外。

大自然是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因此,杜京的爸爸把他带到了野外,让他对着空旷的田野大喊一阵,把内心的郁闷完全释放出来。每当杜京从野外回家后,就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非常高,记忆力也出奇地好。爸爸解释说:“愉快的心情能提高人的记忆力。整天闷在教室或家中特别容易凝结紧张气氛,越紧张复习效果就越差,而复习效果差只能让人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所以一定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

杜京,2006年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以707分考上清华大学。

关键词:自信心 野外 大喊 释放 愉快


禄东赞的故事(20100129


汉朝时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向文成公主求婚。文成公主想考一考求婚的使者,出了五道智力题。第一道题是把丝线穿过九曲明珠。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禄东赞知道如果不借助于外物的话,用手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找了一个东西帮自己轻松完成任务。

问题:禄东赞找的是什么东西呢?(

A、蠕虫。B、蚂蚁。

禄东赞把丝线绑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爬过九曲明珠,丝线自然便穿了过去。

第二道题目是让禄东赞在混在一起的100匹母马和100匹正吃奶的小马驹中,辨认出哪匹小马驹是哪匹母马生的。

问题:这次,禄东赞借助什么外物了没有?(

A、借助了。B、没借助。

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借助外物,也都需要借助外物——自己的脑子就是最好的工具。不过,禄东赞虽然没有借助外物,但却利用了外物的特点:小马驹吃奶的天性。禄东赞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了一天,不给小马驹食物。第二天,再把它们和母马们放在一起,饿坏了的小马驹立即跑到妈妈身边吃起奶来——问题迎刃而解。接下来,聪明的禄东赞又回答出了三道题目。文成公主看禄东赞这么聪明,相信松赞干布也不会是个笨蛋,于是非常高兴地嫁到了吐蕃。

关键词:考一考 善假于物 利用外物特点


伊丽莎白的故事(20100130


歌德两岁半时的时候,母亲伊丽莎白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一天,伊丽莎白准备给歌德讲一个新故事,这个新故事只需要10分钟就能讲完。

问题:伊丽莎白会不会一下子把故事讲完呢?( )

A、会。B、不会。

为了开发歌德的智力,伊丽莎白在讲故事的时候,采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办法:总是讲一半就停下来,让歌德去想象故事的发展;等到第二天,伊丽莎白先让歌德把前半截故事复述一遍,并把自己想象的后半截故事讲出来后,她自己才再把故事接着讲下去。由此,歌德的记忆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开发。

歌德,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

关键词:讲一半 想象 复述


马可尼的故事(20100131


马可尼15岁时,考入了波洛尼亚大学。一次,在电学实验课上,里奇教授向学生们演示了一个最新实验:讲台上放着一台电磁波振荡器,离它10远的地方,放置了一台检波器。当里奇教授接通振荡器电源并随即切断后,同学们看到连接在振荡器线圈上的两个铜球之间,突然迸发出点点火花。几乎在同一时间,检波器上的两个小铜球之间,也出现了闪烁的火花。里奇教授解释说:“这种检测是利用了一种谐振现象,就像将两只频率相同的音叉放在一起,只敲动其中的一只音叉,使它振动发声,另一只音叉也会振动发声一样。但是电磁波和声波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波,电磁波是由电磁振荡发出来的,而声波是受到机械振动以后产生的,而且电磁波和光速一样快。”这个实验引起了马可尼的极大兴趣——既然电磁波不需要导线,而且又这么快,能不能利用起来,搞点什么发明呢?于是,马可尼站起来,向里奇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问题:马可尼的这个想法是发明什么呢?(

A、无线电话。B、无线电报。

马可尼对教授说:“里奇教授,既然电磁波可以不用导线就传到远方,而且和光一样快,如果我们把这种电磁波变成编排好的信号发射出去,然后在另一端用检波器把它接下来,不是就可以变成无一种无线电通信了吗?”里奇教授听后,对马可尼竖起了大拇指:“你太棒了!我只想着给你们做这个实验,却从来没有想到过如何利用它。你这个想法很好,努力去做吧,肯定会成功。”后来,在里奇教授的支持下,马可尼的发明果然获得了成功。

马可尼:意大利人,无线电技术发明人。

关键词:大胆 利用 去做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