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1年11月合订本

点击:5944   月份:2011-11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鉴真的故事(20111101



鉴真和尚刚刚剃度循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我是不是该为庙里节省些鞋子?”住持一听明白了,微微一笑说:“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问题:主持还会让鉴真跟自己走路吗?( )

A、会。B、不会。

从泥泞的路上走过,正是主持要让鉴真做的事。走了一段后,主持停下来,回头对鉴真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当然想做名僧了。”

“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当然。”

“你能找到自己昨天的脚印吗?”

“昨天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那今天呢?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当然能了。那不是吗?”

“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

“谢谢师傅教诲,小僧知道了。”

关键词:脚印

家庭山:泥泞的路面上,才能留下脚印。


标语的故事(20111102



1954,夺冠呼声最高的巴西队在世界杯半决赛中被法国队淘汰。然而,当队员带着屈辱和媒体的嘲笑回国下飞机时,看到总统带着两万群众来迎接。机场有条醒目的标语:一切都会过去。队员们感动不已,发誓要夺回自己失去的荣誉。终于,到了1958年的世界杯,巴西如愿夺冠。当队员载誉而归时,有16架喷气式飞机护航,机场同样是总统亲自带领两万人来欢迎,当然,还有大幅标语。

问题:标语上写的是什么?( )

A、欢迎凯旋而归。B、一切都会过去。

标语还是那条标语:一切都会过去。

是的,“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化作烟尘。

或许,你正志得意满,位高权重——一言既出,千人诺诺;耳边,甜言蜜语;家中,高朋满座;出行,前呼后拥;挥一挥手,可令风聚云散;跺一跺脚,能使山河易容。但是,请别忘了,“一切都会过去”,上台自有下台时。

或许,你正满面春风,站在成功的制高点上——鲜花满眼,众星拱月。无上的荣誉、华贵的桂冠、闪亮的光环毫不吝啬地抛给你,令你目眩神迷。但是,请别忘了,“一切都会过去”,花会开就会落,月会圆也会缺。

或许,你正遭受重挫,身陷于逆境——或是学业失意,或是情场失恋,或是商场失败,或是官场失落。胜者为王败者寇,失意者难免遭受讥讽、白眼。面对冷遇,甚至是欺辱,心灰意冷。但是,请记住,“一切都会过去”,没有永远的风光,也不会永远的霉运。

“一切都会过去”,一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却饱含了人生哲学,值得铭记。记住这句话,当有权有威之时,它会告诫自己,不可以高高在上,不可以颐指气使,不可以飞扬跋扈;当春风得意之时,它会提醒自己,不应该自满自大,不应该过于陶醉,不应该得意忘形;当受到挫折和遭遇痛苦之时,它会激励自己,没必要垂头丧气,没必要心灰意冷,没必要悲观失望。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也都将开始。

(本文改编自申林的《一切都会过去》)

关键词:过去

家庭山:一切多会过去。


桑立伟的故事(20111103



桑立伟,食品安全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项目讲师、HACCP体系认证审核员、《食品安全法》特邀修改人、高级食品安全师、食品安全师职业标准主要起草人、食品安全师培训教材编委、律师、新生代诗人、知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农业标准化·食品安全发展论坛”主要发起人、“三鹿奶粉案”维权公益律师团成员、“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感染死亡案”诉讼参与人。

桑立伟19721014日生于黑龙江,祖籍辽宁省丹东市。2003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法律职业资格证书;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食品工程(安全与管理方向)硕士学位。曾就职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从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将近十年,致力于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行政监管体系规划和政策、法规、标准的推广,被业内誉为“中国首位食品安全律师”。无论是从国企辞职,还是考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硕士,还是创办国际食品安全协会,桑立伟的工作始终围绕着食品安全转,而不是像某些精英汉奸们整天围着钱转,围着转基因转。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生命的守望》、《心系汶川》、《师恩似海父爱如山》、《为你打开一扇窗》、《2008,我们一起走过》等。

2010年年底,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原《信息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吴烨宇等人偶然发现,由北京教委下属单位北京京育学生营养餐饮管理服务中心统一灌装的兰清牌转基因油。在吴烨宇等人的努力下,兰清油现已被更换为大烹牌食用油。让他们惊异的,大烹牌食用油依然是转基因大豆油。201119,北京部分家长聚会商议,发起成立北京中小学食品安全监督筹备组织,国际食品安全协会北京首席代表桑立伟,出任法律组组长。

2011711,泰山脚下,真正堪称中国脊梁的桑立伟的生命戛然而止,年仅38岁。

据了解,桑立伟生前接到一神秘人物邀请,前往山东泰安,并于710日入住泰山广场西如家快捷酒店。次日午后,桑立伟的遗体出现在酒店楼下。当地警方称,桑立伟系跳楼身亡,确认此事并非刑事案件。也有网传称,先生因过度劳累、心身交猝诱发心脏病突发而亡。

问题:桑立伟之死有可能是刑事案件吗?( )

A、有可能。B、不可能。

桑立伟生前强烈反对转基因食品,他的非正常死亡引发了反转界的强烈质疑。他们怀疑,桑立伟是被人谋害致死的。《时代周报》记者就证实,桑立伟本人性格开朗,自杀倾向可能性不大。《齐鲁晚报》也曾报道,事发当天下午,有人看见桑立伟半掩着门坐在屋内。至于他在泰安所见的是什么人,见到与否,已然成谜。据吴烨宇说,桑立伟生前处于中美转基因和反转基因的风口浪尖上。

2011828,食品安全专家、反转战士桑立伟同志的纪念会在北京举行。“为天下食安食难安壮志未酬身先逝,愤中华独尊转基因英雄无奈泪满襟。”军旅作家吕永岩为桑立伟敬献了这幅挽联。

“‘为天下食安’是桑立伟一生的理想和志业。他对食品安全总是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桑立伟生前同事王茹在纪念会上介绍,桑立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超出了食品安全范畴,“他不是把食品安全看作是单一的问题,而是把食品安全与整个社会的变革,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第一次见面,但感到桑立伟是一个很热的人,他在路上一直说起自己很多的想法,还有很多付诸和要付诸实践的计划。”云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说,“郭成林的判决下来了,我才知道桑立伟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桑立伟的死讯传到远在云南的顾秀林家里时,顾秀林说自己不敢相信,她在几天前还和桑有联系。“我听到这个消息,欲哭无泪。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如果不是因为反转,我不会和桑相遇;如果不是反转,我不知道他有多重要。我们刚在战壕里站好队,可他就走了。我们一定会往前走,我们一定会战斗,不把转基因打回38线去,我们永不签停战协议!我知道,桑会在天上一直看着我们。”

纪念会上,东学大讲堂的薛云以《为人民服务》阐述了为什么要纪念桑立伟。“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为中国人的食品安全而死,比泰山还重;替欺诈中国的消费者的转基因利益集团卖命而死,就比鸿毛还轻。桑立伟为中国人的食品安全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纪念会上,约70位食品安全志愿者、反转关注团成员、桑立伟生前好友、同学、同事及特地从外地赶来的朋友追思了桑立伟短暂的一生。桑立伟的同事先生在纪念桑的诗歌《送别》里写到:“你是真正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上天不讲道理,夺走了你。”董建先生用一首他创作的MTV《精卫填海》,再现了桑立伟生前的一幕幕参与食品安全、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情景。陈一文老师说反转志愿者要继承桑立伟未竟的事业,他说:“作为桑的战友,继承他的未竟遗志,更加深刻揭露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油等转基因食品对民众健康的危害,拿起法律武器将它们从市场中清除出去,是对令人起敬的桑立伟律师最好的纪念。”

纪念会发言中,很多朋友哽咽、流下了热泪。与会的朋友认为:眼泪不是对桑立伟的最好纪念……追思桑立伟,与其用语言,不如用行动——要更加投入食品安全的斗争,要更加投入保护我们的孩子不受转基因毒害的斗争。这,才是对桑立伟最好的纪念!

在纪念会上现场发言、远程寄来悼词的还有:

苏铁山:我们的同志,不要被郭成林、桑立伟的不幸吓住,要坚持战斗!

宇 太:一个民族,食品主权是断然丢不得的,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种传问题。在此,我代表中华大地所有认同宇太的同志、朋友,乃至宇太的全部进步学生,向为中国食品安全奋斗一生的桑立伟同志,表示沉痛的悼念,并致以永恒的敬意。

吕永岩:为天下食安食难安壮志未酬身先逝,愤中华独尊转基因英雄无奈泪满襟。

戴 旭:桑立伟是一位真正的战士!民族的战士!永生的战士!

刘俊海: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法为基。

赵 华:坚持消费者权益共维护餐桌安全,抵制转基因毒粮桑立伟义薄云天。

傅德志:我本不认识这位先生,如果他因为反转而丧命,也是为民族存亡做出了个人的贡献,也是死得其所。因为我认为,祖国各界无数仁人志士随时都准备为民族存亡国家利益而献身。

王之洲:桑立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民族存亡做出了贡献,死得其所!!

友:他是一位食品安全专家、一位律师、一个新生代诗人、一个为公众利益而不知疲倦奔走呐喊的知名社会活动家,一个执着正直、正义无私的公益人;多年来,他为国人健康和生存环境而忧虑,因此投入到食品安全公益事业,走过荆棘,执着努力,呕心沥血,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精力,毫无保留。他就是桑立伟君。

关键词:反转斗士

家庭山:像一个战士活着。


乌里韦的故事(20111104



2009828,正在阿根廷参加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首脑会议的哥伦比亚总统乌里韦出现了流感症状,他随即回到首都波哥大接受了全面检查。检测结果显示,乌里韦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于是,乌里韦被安排隔离进行常规治疗。住进了病房之后,乌里韦并没有安卧病床,他拿起电话,开始拨号。

第一个电话打给自己的总统办公室秘书。乌里韦吩咐他前往花店为自己的妻子订一束鲜花,于当天晚上6时送到家中妻子的手上。乌里韦的妻子是一个艺术学院的教授,两人34年的婚姻和谐美满。赴会前,乌里韦对妻子说过返回的当晚共进烛光晚餐。现在出现了变故,乌里韦觉得应该向妻子表示歉意,他选择了赠送鲜花请求谅解的方式。第二个电话直接打给了妻子。简单解释之后,乌里韦拜托妻子一件事,让妻子设法制造家里停电的假象——他不想让自己80高龄的老母亲通过电视新闻知道自己患病的消息。接下来,乌里韦又先后拨出了11个长途电话,与11个与会期间有接触国家的元首一一通话。

问题:乌里韦给各国元首打电话说什么?( )

A、国家大事。B、自个病情。

在通话时,乌里韦向他们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病情,并建议他们立即进行身体检查,同时为自己无意中带给他们患病的可能性表达了歉意。等13个电话全部打完,乌里韦总统才安心地躺在了病床上接受护士的治疗。

(本文改编自赵功强的《总统的13个电话》)

关键词:电话

家庭山:把他人放在心上。


马金凤的故事(20111105



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在其80年的演艺生涯中,每次演唱完后,为保护嗓子,都要喝上一碗面汤——这是当年她唱戏把嗓子唱哑后,一位老中医告诉她的保养方子。为了保护嗓子,马金凤老师也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没有喝过一滴酒。

有一年,在马金凤老师的祝寿宴上,她说:“我很想知道葡萄酒是什么味……”

问题:马金凤老师会喝口葡萄酒尝尝吗?()

A、会。B、不会。

“可是我还是不能喝。马老笑着说。

85岁高龄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唱《穆桂英挂帅》时,马老字正腔圆、声音清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位80多岁老人所唱的。

巨大成就多是付出巨大努力才收获到的。这其中,既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为”,也有许多常人难以做到的“不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为”,他们的成功才有了难以比肩的高度和耐人寻味的深刻。

(本文改编自邓为的《“不为”里的坚韧》)

关键词:不为

家庭山: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鲨鱼的故事(20111106



鲨鱼的攻击性极强,只要被鲨鱼发现,很少有人能够逃生。不过,奇怪的是,海洋生物学家罗福特对鲨鱼研究了多年,经常穿着潜水衣游到鲨鱼的身边,与鲨鱼近距离接触,可鲨鱼好像并不介意他的存在。罗福特介绍说:“鲨鱼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见到鲨鱼,自己就先害怕了,就会导致危险。”

问题:心里害怕会被鲨鱼感觉到吗?( )

A、会。B、不会。

是的,的确如此。只要你见到鲨鱼时,心里不害怕,那么你就很安全;但如果你害怕,就恰恰相反——人在遇到鲨鱼时,心跳就会加速,正是那快速跳动的心脏引起了鲨鱼的注意。也就是说,鲨鱼是从那快速跳动的心脏在水中的感应波发现猎物的。

据报道,鲨鱼除了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外,它还有一种远远高于听觉和嗅觉的功能,靠这种功能它才能发现猎物。原来鲨鱼的鼻尖及脸颊上长着一个特殊器官,叫做电场感应器,能检测出小至0.01微伏的电压来。当水中生物发出的微电流传到鲨鱼的电场感应器时,它通过判断电流发生的方位测出猎物,进而将其捕食。而心脏的快速跳动无异会加大这种微电流,成为鲨鱼猎杀的目标。

所以,在鲨鱼面前,你如果能够心情坦然,毫不惊慌,那么鲨鱼对你就不构成任何威胁,哪怕它不小心触到了你的身体,也不会实施任何侵犯,马上又从你的身边游走去寻找其它猎物了。

世界上许多凶险的东西都像鲨鱼,只要坦然面对,你就可以化险为夷。

关键词:害怕

家庭山:坦然面对,化险为夷。


方舟子的故事(20111107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9月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1985年毕业于云霄一中,以优秀成绩(全省语文单科状元)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990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当时中国科大本科为5年制)。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全世界排名96位,非全世界排名18位的密歇根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系、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自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2000年后,“新语丝”逐渐成为学术打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腐败现象。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批判新闻界的不真实报道,以及批判基督教、伪科学、伪气功、伪环保,甚至批评中医等。方舟子同时是许多知名平面媒体的专栏作家,并且出版过一些以科普和反学术腐败等为题材的著作。因为反腐打假,方舟子在多数网民心目中算得上一个英雄。20101218日,由中国数字科技馆与互动百科共同主办,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州日报》、光明网共同协办“2010知识中国盛典”,方舟子荣获“2010知识中国”年度人物。201117日,方舟子再获百度2010年度网络先锋奖。

问题:方舟子对转基因食品持什么态度?( )

A、极力支持。B、极力反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反腐打假的“英雄”,竟然从2001年披上“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的外衣奔走呼号,到2011年扯下“科学”、“理性”、“良心”的面具破口大骂,为谋些利益集团推销转基因食品卖命整整十年!

比如,20041215日,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专栏文章《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仅看标题,就可以知道方舟子又在摆出一副国际学术界首席科学家的架势来教训“无知无识愚昧顽劣”的中国老百姓。一周后,《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署名为“沈树”(《中国青年报》编辑刘县书的笔名,其职位半年后由报社资深编辑邓琮琮接任)的反驳文章,《质疑〈别怕,不是要转你的基因〉》。方舟子于是慌了手脚,似乎画皮要被揭穿,赶紧在新语丝上发表了一个《我与“转基因”关系的一点声明》:“本人与孟山都公司或任何一家研发、推广转基因技术、产品的公司,不存在任何关系。“本人支持转基因技术,驳斥有关转基因技术的种种谣言与谎言,乃是据于我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出于良心,不愿见到世人被反科学组织、人士所愚弄,更不愿见到一项有望造福于人类的新技术由于大众的无知恐慌而遭到扼杀,并没有从中获得除了报刊稿费或讲课报酬之外的任何利益。”但事实是,宣传推销转基因这种有安全隐患食品的祸国殃民的人,我们真的看不到他的“良心”何在。

把刘县书从《探索》版赶走之后,《中国青年报》变成了方舟子向中国大众“科唬”的主要摊位,而他的“打假”主战场则转移到了《北京科技报》。方舟子借《中国青年报》推销转基因最有“三无科唬”代表性的文章,就是2010324日发表的《转基因玉米更有益健康》。这篇文章在问世的第二天就被人揭发它不仅是抄袭之作,而且含有大量的无知和蓄意欺骗内容(详见《转基因玉米的神话》、《去掉翻译的部分,还剩一半没?》)。这份揭发材料被网友转发给《中国青年报》无数次,可是,这个自称“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性综合性日报”的“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却让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骗子继续利用该报行骗一年半。

不单是《中国青年报》成了方舟子推广转基因的阵地,《环球》也是。为了迷惑取信于大众,方舟子先是在2000129日,为《环球》杂志撰写了《为什么要反对伪科普?》( 2001年第2期)一文,继而推出了其第一篇推销转基因的文章《转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2001年第12期)。此后,方舟子多次通过《环球》鼓吹转基因,如《“转基因食品”恐慌传到中国》(2003年第1期)、《转基因,标不标记?》(2004年第11期)、《为什么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2005年第1期)。到了20106月,方舟子又与新华社的《新华每日电讯》搭上了关系,为其“草地”副刊写专栏,“大约每两周写一篇”。而方舟子在中国平面媒体上发表的最后两篇力挺转基因的文章《转基因其实很环保》(2010123)和《谁才是孟山都公司的推手》(2011513日),就是在它上面发表的。这与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最后一篇鼓吹转基因的文章《转基因恐慌》(发表日期是2010929日),衔接得严丝合缝。

随着中国强力推进转基因水稻商品化的步伐加快,中国社会上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呈现出白热化趋势,方舟子的狐狸尾巴终于被彻底揪了出来。201176日,《文汇报》发表著名作家曹明华的文章《“转基因”之争在美国》,直指中国的“挺转一号”方舟子:“中国的转基因专家,一直到现在、目前、今天,仍在用2000年之前的基因学理论向中国公众‘科普’转基因知识……他们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也情有可原,但他们还要继续扮演‘专家’,向中国大众进行科普,那就只能是‘科唬’;他们向中国政府决策者进行辅导,那就只能是‘误导’。这是我们不能同情与原谅的。”714日,《文汇报》又编发了曹明华的一篇文章《有一种误解亟须辨明》。这次,曹明华直接引用方舟子在《中国青年报》(2009317日,方舟子:《我为什么选择转基因食品》)上一篇文章中的两句话“除了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转基因品种也在美国大量种植。据统计,美国市场上的食品大约70%含有转基因成分”当靶子,说它“是非常错误的,它误导着中国的舆论信息”。

早在2010823日,方舟子曾因为曹明华“学过分子生物学而崇拜中医、攻击转基因技术”而在新浪微博上恶狠狠地咒骂曹明华。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到了2011年,方舟子对曹明华的仇恨,用“恨之入骨”来形容,绝不过分。现在,既然曹明华又跳出来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造谣攻击转基因食品”,按照方舟子的本性,他完全应该立即在《中国青年报》或者《新华每日电讯》上发表文章予以严厉“批评”才对。然而,此时的方舟子全然哑口无言:不仅在平面媒体上装得若无其事,连在新浪微博和新语丝上,他也采用“一切造假者在事情败露后的最后一招”(语见方舟子《装聋作哑是何罪?》。

为什么方舟子不再发出一丝声响?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方舟子已经臭不可闻了,反人民的本质昭然若揭了,他的任何挺转言论都只会起到与挺转目的相反的效果。于是,转基因的幕后推手派出比方舟子更具欺骗性的两位北大人士,继续忽悠、坑害全国人民。

关键词:打假

家庭山:谨防贼喊捉贼,假者打假。


商鞅的故事(20111108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于是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凭借这个功劳,商鞅很是牛了一阵子。

然而,商鞅是为巩固君主统治而变法的,此举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不说,也并没有让老百姓得到多少实惠。而且,因为他轻教化而重处罚,尤其施行“连坐法”,鼓励互相监视揭发,伤害了人伦亲情,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秦孝公一死,旧贵族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听到消息,立即逃跑,一口气从都城逃到关下。疲惫至极的他找到一家客店,想住下来,躲避一时。

问题:商鞅能在这家店住下吗?( )

A、能。B、不能。

“对不起,这位大人,按照商鞅的法令,想住宿的人如果不验证身份,就要被连坐的,你不能住在这里。”店主对这位陌生人说——商鞅自然不敢表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店主就不得不揭发他。商鞅没想到他制定的律令,最后竟让他自食其果。“苦啊!”商鞅仰天长叹一声——这就是著名的典故“作法自受”。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率领秦兵攻打过魏国而被拒之门外。商鞅只好重返自己的封地商地(今陕西商洛),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关键词:作法自受

家庭山:作贱他人必作贱自己。


孔庆东的故事(20111109



以下是《成都晚报》记者刘奕以《北大教授孔庆东用排比粗口骂记者激怒网友》为题的报道:

昨日(2011117)下午321分,孔庆东发微博说,“一分钟前,《南方人物周刊》电话骚扰要采访我,态度很和气,语言很阴险。孔和尚斩钉截铁答复了一个排比句:去你妈的!滚你妈的!X你妈的!”

作为北大这样知名学府的教授,如此狂飙脏话,激起了网友一片愤怒。“潮起潮落”回道:“你也算是一个文化名人,说出话来就这个素质,村痞一般,还不觉羞耻!丢人!”“某男舒立”发问:“堂堂北大教授怎么成了骂街的了?你是北大教授呀!怎么为人师表?”还有网友认为,学者和媒体有立场和观点上的不同,合不来很正常,也可理解,但用如此3个排比,气势汹汹地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辱骂,还是太让人汗颜了,真是有辱斯文。甚至有网友建议北大应该“抛弃”孔庆东,“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难道连如此粗口也包容?”

记者看到,不少媒体人和作家也对教授的言辞颇有不满。认证为“《南方人物周刊》主笔”的“东方小石头”替同伴叫屈:“你都这么骂你家人吗?还自称教授,叫兽吧!”另外,诗人林岳芳、作家北村等也对孔庆东的“出口成脏”表示了无语和反感。

对于网友的声讨,孔庆东似乎不以为然,再发微博:“刷刷拉黑,真他妈的过瘾!狗娃们,继续上呀!”网友评论说:“这就是人至贱,则无敌!”

同时,该记者录了孔庆东的“口供(骂语录)”:

去年底:“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歪曲报道现在铺天盖地。”“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一个都不心疼!”

今年10月:“姜昆是相声界下三滥的典型代表,政治上趋炎附势,艺术上狗屁不是,欺行霸市,说学逗唱一样不会,连给郭德纲擦鞋底都不配。”

前几日:“白岩松一向崇拜当官的,美国就是他的爷爷,崇洋媚外。”

孔庆东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超越雅俗》、《谁主沉浮》等专著。曾在电视台和大专院校讲授金庸小说,广受欢迎,人称北大醉侠。他语言驾驭出色,文章不仅生动有趣且愤世嫉俗,他那种差不多是与生俱来的幽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作为《第一视频》的特邀嘉宾,在自己的专栏节目《孔和尚有话说》中,以口带笔,针砭时弊,惩恶扬善,被网友尊称为“新时期的鲁迅”。

问题:孔庆东究竟有没有在微博上爆粗口呢?( )

A、有。B、没有。

以下是第一视频新闻网独家特约评论员孔庆东就“北大教授孔庆东怒骂‘汉奸媒体’”这一话题在第一视频新闻网之《孔和尚有话说》节目中进行的独家点评:

主持人:我刚刚查过,已经有80多家媒体,转载了北大教授孔庆东微博上曝粗口,拒绝记者的报道。

孔庆东:首先我们先分析这个题目有没有学问,这个题目就是一个狗屁不通的题目,什么时候我在微博曝粗口了,我在博客上有这样的行为吗,没有过。我昨天在博客上,我在电话上骂一个人,这怎么叫微博上曝粗口,我早给他们埋好坑了,中国的汉奸媒体,首先是因为无知,无知产生无德,根本连正经话都不会分析,我们今天的标题是正确的,北大教授孔庆东怒骂“汉奸媒体”,这才是对的。以后以南都为代表的媒体,要向第一视频学习学习。第二个,你们号称民主自由,为什么听不得意见。你们每天组织那么多人骂孔庆东,爷就是逗你们玩呢,这个事根本没有发生过,爷又逗你们,你们又上当了,我从来没在微博上曝粗口骂你,孙子又上当了。他们以为我骂他们,抓住了孔庆东的把柄,连夜组织80多家媒体,对孔庆东进行反革命围剿,孔庆东又一次引蛇出洞,让广大人民群众看看有多少是汉奸,有多少是无知记者。到底是支持我的人多,还是反对我的人多,石菲念一念我们正经网友的评论,大家自然就知道了。

主持人:来看一下。“落日寻道” 网友:《南方人物周刊》对毛主席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极尽污蔑造谣能事,对毛泽东更是污言秽语,教授骂的语言与之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孔庆东:根据这位网友的考证,你天天骂共产党,骂中国人民,你怎么不骂自己,你怎么不组织上百家媒体声讨自己?

主持人:骂的痛快!骂的正义!那些汉奸走狗整天为美国人帮凶残害世界人民,骂他们还不应该吗!

孔庆东:你们本来就是汉奸,本来就是帮美国助纣为虐,骂你们应该。

主持人:“半工半谈”网友:支持孔老师大骂南方系记者及所谓的媒体人和作家!!!一帮唯恐中国不乱的跳梁小丑就该狠狠地骂!

孔庆东:你每天唯恐中国不乱,企图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美国爷爷的殖民地,难道不应该骂吗?

主持人:编导说我们设置了论坛,大家可以看一看。

孔庆东:有很多人认为骂人就不应该,这是错误观念,八路军在战场上经常骂鬼子和汉奸,这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是战场,为了革命,为了抗日,谁不骂人,蒋介石不骂人吗,毛泽东不骂人吗?关键是骂谁,不能骂好人,是骂坏人。

主持人:更多网友质疑北大教授这个抬头,很多人说北大教授怎么能曝粗口等等之类的报道。

孔庆东:从这个指责可以看到,汉奸王八蛋特别气愤我在北大当教授,他恨我,所以每次都拿北大教授来说事,但是你越说爷爷越稳如泰山,我就是学习毛主席,学习雷锋,学习鲁迅先生,每天枪林弹雨,你爷不在乎。

主持人:有人说老师像说相声。

孔庆东:说相声怎么样,有雅有俗,有姜昆的下三烂的相声,有郭德纲的高雅相声。

主持人:我们看看现场网友怎么说。

网友:骂得对了,不但该骂,还该打。

主持人:我们网友更狠。

孔庆东:汉奸早晚有人打,老师没有那本事,也没有时间。南方报系做的就是颠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事情。

网友:有人对孔庆东骂无良媒体不接受,为了把他们往人上领,只有开骂。

孔庆东:他们每天在我的博客上,怎么用污言秽语骂我的,光看鲁迅反击别人,没看见他们怎么天天诬蔑鲁迅的。南方报系,整天打击像孔和尚这样的爱国人士。

主持人:再来往下看。网友:所以指责老师的媒体都是金钱权势的走狗。

孔庆东: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虽然短,但是一言中的,送书一本。他并不是跟我有仇,是通过打压我这样的爱国人士,让所有的爱国声音都发不出来,最后让中国变成利比亚。

以下是凤凰网网友评论(支持率最高的一部分):

南方系又开始赤裸裸的攻击老师了。老师代表人民的利益,是黑心资本家攻击的对象。

南方报系的报人奴化思想严重洋奴味十足,该骂!骂得好!

南方报系这几年你们播了几条真新闻?你们造了多少谣?你们没有公德,西方政府的乏走狗,做为一个稍有头脑的中国人都应该向鲁迅先生所说的要“痛打落水狗”。

“记者现在是我们国家一大公害”“歪曲报道现在铺天盖地”---老师说的是实话啊。支持你!

现在的记者贪图一己之利益,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丧失职业道德委屈报道,什么样子的手段和内容的报道都出,借助职业的便利乘机打击各类人群或个体的事铺天盖地,越是有头有脸的人,有时候越是怕和这帮子人结梁子,教授一定是给惹怒了,爆粗口,不一定就说明当事人素质低,北大教授咋了?那也是人!逼急了,比这厉害的也可以做,作评论的装什么斯文?支持孔庆东!

北大的历史贩卖的是真理,不是廉价的文明,孔和尚的那几条评论哪说的不对吗?我看是句句到位,一针见血。

“白岩松一向崇拜当官的,美国就是他的爷爷,崇洋媚外。”这样的话有几个能说呀。

姜昆政治上趋炎附势(代表作《照相》)。

有几个人敢向利益集团所捧的二流子开火,孔庆东基于一个学者的责任做到了。

孔庆东是仅有的良知文人之一。支持。

敢说真话的人很少,支持孔庆东。

民众起来支持孔老师!穷人起来支持孔老师!中国缺的就是这样的教授。

这个教授蛮可爱的。

关键词:汉奸媒体

家庭山:不听一面之词,别被媒体忽悠。


张越的故事(20111110



小学四五年级时,张越(央视主持人)学习很好,伶牙俐齿,穿得也干净——这种女孩儿都会当个小干部,很不吃亏的样子。

一天放学,张越跟一帮同学在操场上玩,书包就堆在旁边的地上。忽然,有个同学对她说:“张越,她动你书包!”张越看见一个低年级女生在旁边,她其实没有打开书包,绝对不是在拿别人的东西,可能只是一个人在操场边闲着无聊,见堆了一地模样各异的书包,随手扒拉着看了一眼。然而,就是这么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张越竟然跑过去,抬手抡了那女孩儿一个嘴巴,厉声说:“你敢动我的东西!”当时,张越有一丝得意,觉得自己很狂。被打的女生又矮又瘦,一声不吭,满眼惊讶和畏惧,一直呆呆看着张越。这一来,张越倒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收场了,僵持了半天,假装没事儿似的对大家说:“别理她!咱玩去。随后就跑开了。

张越不知那个女生是什么时候走的,也不知平白被恶人欺负对女生的心理有过什么影响,但她知道后半场自己玩得很不开心。

问题:张越以后会想起这件事吗?( )

A、会。B、不会。

这件事张越回家后没有提起,而且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以为自己已经忘了,但几年后在经历了一件事后,她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重现了这件事。

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张越以全满分的成绩考上了一个极有名的中学。但她的同学全都是各个学校的尖子生,结果,她再也不拔尖了,甚至算得上是个差生——这对于一个一贯自以为是的女生来说是极大的羞辱。

一天,上数学课,这是张越最害怕的课。老师照例叫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演算例题,那天叫到了张越。那道题其实很简单,但哆里哆嗦上台的张越完全做错了。老师大概也不耐烦了,指着她问大家:她做得对吗?”大家齐声说:不对!”然后都笑了。在一片笑声中,一个同学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张越的耳朵里:这傻X!”

问题:骂张越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

A、男生。B、女生。

一贯优秀的张越,被瞬间打掉自尊。她巴不得自己死掉,来逃避那种难堪,而且在其后很长的时间里,她恨那个损她的同学,那也是个伶牙俐齿的女生——张越的报应终于来了。

后来,张越常想,为什么那个同学可以侮辱她,而她无能为力?因为在彼时彼刻,那个同学比她聪明,比她优秀;为什么当初她可以打另一个女生?因为她比那个女生强大,比那个女生狂。为什么一个更有力量、更优秀的人就可以蔑视并伤害一个比自己弱的人?那么,所谓的优秀和强大又有什么意义?在欺负人这个可耻的角色上,她跟那个骂她的女生有什么区别?在被欺负这个可怜的角色上,她跟那个被她打的女生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每个人都会伤害人,每个人都会被伤害。可我们只知自己的苦,却不知自己施加给别人的苦。以前,我很骄傲,后来我把骄傲当成魔鬼,日日与它搏斗。每当我看不起什么人、瞧不上什么事时,我就问自己:‘你凭什么?’张越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本文改编自张越的《小事里的人生》)

关键词:报应

家庭山:伤人者必被伤。


克林顿的故事(20111111



1998625,美国总统克林顿抵达西安,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九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入主白宫五年之后第一次访问中国。 6月29,当克林顿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北京大学演讲大礼堂时,有着丰富辩论经验的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会面临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在演讲环节,克林顿挂着笑容,念着由专业撰稿人以优美词句铺陈的演讲词,显得很轻松。不过,接下来大学生的提问一个比一个尖锐,坦诚、直白的态度一度让他紧张到难以招架。

第一个提问的学生一针见血指出,中国人民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对美国的文化、历史、文学有了更好的了解,也很欣赏美国电影如《铁达尼克》,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却少的可怜。他问克林顿:你打算怎样加强两国人民真正的了解与相互的尊重呢?克林顿在说“你提出了一个好观点”的同时,也承认:“你的问题没有轻松的答案。”不过,克林顿又说,他带了一大群新闻记者访华,就是希望此行能够向美国国内完整与客观地反映新中国的景象,也欣慰于有美国学生在北大念法律,并说两国人民越多交往越好。

但是,另一个尖锐问题马上跟着来了。第二位学生指责美国一直在对台湾出售先进武器,又与日本修订美日防卫条约,把中国的台湾省也包含在军事行动范围内。这位学生指出:“如果中国也把导弹指向夏威夷,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安全条约,针对着美国的部分领土,美国政府和人民会同意吗?”听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克林顿首次露出严肃的表情。他澄清:“美国的政策不是要阻碍中国与台湾的重归统一。”他费了一番口舌,解释美国20年来一直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要求两岸和平解决问题,并呼吁,绝对不要认为美国是在破坏自己的中国政策。克林顿告诉在座听众,他们将会看到两国在区域安全问题方面有更多的合作。克林顿说:我们不可以用过去的冲突做镜子看今天的协议。

克林顿或许以为他说明白了,但是紧接的一个问题却更使他感到尴尬。第三位学生说,中国人民期望的是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友谊。他问克林顿:“你带着微笑来到中国,说要‘交往’,但你的微笑后面是否另有所图呢?”听众当场笑了,还报以热烈掌声。对这么“直率”的问题,克林顿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为了强调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有感情,克林顿提到历史上美国人民经常认为应该与中国人民亲近。他还重申,在二十一世纪,美国与中国建立平等、互相尊敬的伙伴关系远比花大把时间和金钱来试图围堵中国好。“你问我,我是不是其实想要围堵中国?答案是否定的。”克林顿郑重声明:“对美国人民有利的是:与你们建立良好关系。”在接连遭到三个尖锐问题猛攻之后,克林顿才稍微有机会喘口气,回答了一个温和的提问,谈他对两国年轻人的期望。

但是,第五位学生马上又站起来挑战克林顿。这是一位女学生。她问:你认为美国就没有民主、自由、人权的问题吗?掌声再一次响起。克林顿承认,美国曾长期存在奴隶制度。他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在住房、就业等领域仍有种族歧视的问题。“我们仍不完美。”他提到他1992年竞选总统时,在纽约遇到希腊移民向他投诉社区里枪械、歹徒泛滥,儿童没有安全步行上学的“自由”。

不过,北大学生对他的挑战并没有放缓。第7位学生问克林顿:如果现在北京大学也有一群学生向你示威抗议,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显然在指去年江泽民主席访美时,在哈佛大学演讲时遇到示威的事。尽管克林顿很幽默地说,我当时告诉江主席我不孤单了,因为我在美国常遭人示威,但他或许已体会到,在宣扬美国价值观时,其实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将心比心。

问题:克林顿对北大学生是怎样的评价?( )

A、很难缠。B、很出色。

克林顿最后表示,他感觉北大学生的问题含有很多批评的成分,但对他的帮助很大,它们帮助我了解别人——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全世界,怎么看待我说的话。最后,克林顿给自己作了一个这样的结束语:“你们提的问题远比我的演讲词更重要——我没有在讲话时学到什么,而只有在聆听时学到了东西。”私下里,克林顿对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感慨:“你的学生很出色,我走过世界这么多国家,从没有哪个学校的学生能够提出今天这样的问题!”

关键词:挑战

家庭山:敢于“出剑”的人是出色的人。


梁实秋的故事(20111112



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年轻时,一次有诗集要出版,去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先生为他的诗集写序。梁实秋答应了。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诗。然而,令余光中没想到的是,序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于是又把序退还给了梁实秋。

问题:余光中当时生气了没有?( )

A、生气了。B、没生气。

以梁实秋的名气,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大为生气的。然而,又令余光中没想到的是,梁实秋非常谦虚地说:“我的诗写得是不怎么好。这样吧,诗集出来了,我写篇书评。”果然,余光中的诗集出版后,梁实秋写了诗评。

“我想,如果我的学生这样,马上训斥一顿,一脚踢他出去。老一辈的修养和气度,教人佩服啊。”余光中谈起此事无限感叹地说。

(本文改编自刘代领的《梁实秋的气度》)

关键词:气度

家庭山:可有气度,不可有气。


蟑螂的故事(20111113



两只蟑螂外出,途中遇到了两个小孩儿。小孩儿看见蟑螂,大叫:“害虫!两只蟑螂一听,都拔腿往回跑。

大蟑螂向妈妈哭诉:“那些人叫我‘害虫’。我不想出去了。”小蟑螂却欢喜地报告说:“人们对咱们很热情,一见面就打招呼:‘Hi,虫!’

蟑螂妈妈听后,非常生气。

问题:蟑螂妈妈对谁生气了?( )

A、大蟑螂。B、大、小蟑螂。

蟑螂是很现实的,因为它知道生存很残酷。所以,蟑螂妈妈指着大蟑螂说:“你这个胆小鬼,不出去怎么活下去?”而后,又转过脸,对小蟑螂训斥道:“别以为他们都是好东西,小心把你给踩死!”

关键词:现实

家庭山:一要勇往直前,二要分清敌我。


提问的故事(20111114



1998629,当克林顿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北京大学演讲大礼堂时,有着丰富辩论经验的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会面临一次强有力的挑战,没有想到北大学生的提问一个比一个尖锐,坦诚、直白的态度和针锋相对、一针见血的敏感问题一度让他紧张到难以招架:如果中国也把导弹指向夏威夷,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安全条约,针对着美国的部分领土,美国政府和人民会同意吗?你带着微笑来到中国,说要交往,但你的微笑后面是否另有所图呢?你认为美国就没有民主、自由、人权的问题吗?如果现在北京大学也有一群学生向你示威抗议,你会有什么感受……私下里,克林顿对当时的北大校长陈佳洱感慨:“你的学生很出色,我走过世界这么多国家,从没有哪个学校的学生能够提出今天这样的问题!”

20091116,上海浦东科技馆,第一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上海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交流。当奥巴马与上海大学生的问答实录在网上直播后,人们都犯了嘀咕:这么难的的机会,提问的那几个同学到底怎么了?

问题:这些同学提了一些怎样的问题?( )

A、非常尖锐。B、非常温和。

以下是上海大学生的现场提问:

1、我叫程熙,我是复旦大学的学生,上海和芝加哥从1985年开始就是姐妹城市,这两个城市进行过各种经贸、文化、政治交流,你现在在采取什么措施来加深美国和中国城市之间的关系。世博会明年将在上海举行,你是否准备参加世博会呢?

2、总统先生,我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的问题是,您来中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又想从中国带走什么?

3、我是同济大学黄立赫(音)。首先我想引用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来欢迎您,在《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叫和而不同,我们中国人民的理想就是在世界构建一个文化多元化的和谐世界。我们知道美国文化本身是在历史沉淀当中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所积淀而成的多元混合型文化,请问在您的这届政府中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共同构建这个世界向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在您的外交政策中会有哪些措施去尊重各国的不同的历史文化?我们中美两国在此方面会有哪些合作?谢谢您。

4、总统先生,您好。我们非常荣幸来到这儿,我叫张新(音),来自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我想找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来自于台湾的一位同胞。他说我来自于台湾,现在我在大陆做生意,现在两岸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地改善,我现在在大陆的生意做得很好。当有人在美国说,美国想向台湾售武的时候我们非常担心,因为这样的话会破坏两岸关系。总统先生,我想知道您是否支持改善两岸关系。当然,这个问题是来自于一位商人。但是其实对于所有的年轻中国人来说,其实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特别希望听下您的看法。谢谢。

5、谢谢。总统先生,我是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学生。我想问一个您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您得奖的?您得了奖对您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和责任?您有更多的责任去推动世界和平。同时,这会不会影响你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些态度?

这些提问自始至终延续着温柔,缺乏针对性敏感性和挑战性,完全是奴才对主子、下属对领导的一种建议,而非意见,更非谴责——尤其谈论美国对台售武的时候。更让人气愤的是,针对奥巴马这样一个到处制造混乱、发动战争、围堵中国的国家的领导人居然获得名不副实的和平奖,我们这些天之骄子不但不予质疑,反倒有支持肯定恭喜谄媚的成分,俨然把奥巴马当做一个救世主了——几乎就是美国的走狗汉奸。无怪乎,面对我们的天之骄子们的软蛋提问,舆论大呼不可理喻。

为什么现在上海的大学生们,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些不痛不痒、令全体国人(汉奸除外)失望的废话问题?是他们一个个变成少了锋芒、没了脾气、丢了骨气的崇洋媚外者,还是他们想重现北大学生的风采但却迫于校方压力而没有机会说真话?或者根本就是这些提问者是被某些亲美人士,事先挑选好了的?而这是不是就是奥巴马之所以选择去上海给大学生演讲,而没有敢去北大演讲的原因呢?不论怎样,像上海这样的大学生,让老百姓很难相信他们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栋梁,很难相信他们能承担起中华复兴的重任。

关键词:提问

家庭山:要有脾气,要有骨气。


周亚夫的故事(20111115



近期看了“清风慕竹”的一篇文章《有硬度更要有韧度》,现转录如下:

有一天,赋闲在家多时的西汉名将周亚夫,应景帝之邀前往皇宫参加一场宴会。安坐下来之后,他发现前面摆了一大块肉,可肉是整的,没有切开,而他手边又没有任何刀、叉之类的餐具,空有美味在眼前,却吃不到嘴里。周亚夫心里就来了气:这叫什么请客呀?他马上招手向管事的要餐具。景帝早就注意到他的一举一动,这时就笑着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但也知道皇帝不高兴了,只得不情愿的跪下请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马上就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望着他的背影,景帝叹息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在西汉,周亚夫绝对是一个有硬度的人。他曾驻军霸上,文帝前去劳军,他不仅不去远迎,还紧闭营门,公开宣称“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直到得到周亚夫的命令,皇帝的车队才得以进入,而且又发出警告说“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即使见了皇帝,他依然手持兵器,仅以军礼相见,一揖而已。文帝为之动容,出了军营大门,出了一身汗,感叹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后来周亚夫奉命平定七国之乱,作为皇帝亲兄弟的梁王再三请求救援,他坚定地贯彻战前制定的战略,不计后果,不为所动,直到夺取了战争的胜利。再后来,周亚夫当了宰相,其强硬的性格在执政上风采依旧,在诸如皇帝要改立太子、给皇后的哥哥封侯等大事上坚决投了否决票。

景帝这次请客,其实是想给太子安排托孤之臣的人选。他想看看周亚夫脾气经过一段时间的赋闲修心,是不是有所改变,结果看到的还是秉性难移。不久,有人告发周亚夫谋反。失望的景帝不再给他机会,令廷尉府严查。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大将周亚夫,面对刀笔小吏的淫威备感屈辱。但他拒绝回答,以绝食抗议,并于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亚夫有能力,有贡献,成就有目共睹。但他在为人上有硬度,却缺乏韧度,一味刚直,所以造成人生的悲剧。人生的道路并不都是笔直的,只有懂得转弯,必要时甚至兜兜圈子、原地踏步,才能让旅途走得更久远。

问题:此文提倡不要“刚直”而要“转弯”好吗?( )

A、好。B、不好。

我们先来分析,周亚夫该不该有上述表现:

首先,周亚夫赴宴。面对没有大块肉而没有餐具的情况,周亚夫给管事的要餐具难道不妥吗?汉景帝明显带有侮辱的成分,周亚夫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拂袖而去,也不对吗?

其次,谁都知道,平定七国之乱,周亚夫是头号功臣,打了胜仗,怎么又叫“不计后果”呢?清风慕竹是在表明周亚夫应该去救援皇帝的兄弟梁王,以战争的失败、国家的兴旺作代价来避免自己遭皇亲国戚陷害报复吗?那这是鼓动大家都做小人奸臣,都去做贪官污吏,都去做千古罪人吗?!

再次,周亚夫当了宰相,对于皇帝改立太子、给皇后的哥哥封侯这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敢于并实施了否决票,做了凡正义之士当做的事情,这难道也错了吗?

最后,周亚夫被陷害时,面对廷尉的酷刑和侮辱他没有屈服,没有变节,最后吐血而亡,像一个坚贞不屈的仁人志士,像一个“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共产党员,这难道也不值得,也要被批判?做人能做到为崇高信仰和正义事业而牺牲自己的份儿上,这难道不是一曲人生的壮歌,却是人生的悲剧吗?

所以,这个“清风慕竹”写这篇文章不知道是何居心,他是要大家都去放弃正义和刚直,去向强权暴政卑躬屈膝,去向敌人敌国卖命卖国吗?这个没有骨气的软骨头,苟且偷生、极有可能做叛徒汉奸的作者,完全是在误导大众,尤其是在误导我们的下一代。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擦亮眼睛。

关键词:刚直

家庭山:宁折不弯,坚贞不屈。


刘亮程的故事(20111116



作家刘亮程年轻力盛那会儿,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总想做点什么,改变些什么。

一次,刘亮程经过沙沟梁,见一棵斜长的胡杨树,估计已经歪着身子活了五六年了。总是一个姿势做到底,原地踏步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刘亮程看得别扭,于是找了根草绳,拴在邻近的一棵树上,费了很大劲把这棵树拉直,干完这件事刘亮程就走了。两年后,刘亮程回来的时候,一眼就看见那棵歪斜的胡杨已经长直了,既挺拔又壮实——而拉直它的那棵树却变歪了。“我改变了两棵树的长势,而现在,谁也改变不了它们了。”刘亮程踌躇满志。

刘亮程有一把好铁锨,常常扛着它,像个无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闲转。看哪不顺眼了,就挖两锨。有时,刘亮程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荒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刘亮程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自己肩上白白生锈。

问题:挖坑除了改变荒地的形状,还能改变什么吗?( )

A、能。B、不能。

几年后,当刘亮程再经过这片荒地,发现自己“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在下来了,和平地上的草挤在一起,再显不出谁高谁低;而那个大坑里,深陷着一窝子墨绿。当时,刘亮程内心的活动别人是无法体会的--我改变了一小片野草的布局和长势。就因为那么几锨,这片荒野的一个部位发生变化了,每个夏天都落到土包上的雨,从此再找不到这个土包;每个冬天也会有一些雪花迟落地一会儿——这个坑还增大了天空和大地间的距离。

从此,刘亮程相信自己的每个行为都不同寻常地充满意义。他把一根木头扔在路旁,于是每天都会有一些村民坐在木头上闲扯——坐在一间房子里的板凳上和坐在路边的一根木头上商量出的事,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他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把一条渠里的水引进另一条渠,让本来黑的变成白,本来向东的去了西边……刘亮程有意无意地改变着身边的大小事物,让它们别具意义。

有时,刘亮程也会钻进人家的玉米地,蹲上半天再出来——他在玉米地里拉屎。

问题:刘亮程在玉米地里拉屎有意义吗?( )

A、有。B、没有。

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这是刘亮程的业绩,刘亮程为这户人家增收了几斤玉米。哪天刘亮程去这家借东西,碰巧赶上午饭,刘亮程会毫不客气地接过女主人端来的一碗粥和一块玉米饼子。

有时,刘亮程在一头牛屁股上拍了一锨,牛猛窜几步,落在最后的这头牛一下子到了牛群最前面。

问题:这一锨能改变这头牛什么吗?( )

A、能。B、不能。

碰巧,有个买牛的人经过,这头牛便被选中了——对牛来说,这一锨改变了它的命运。

(本文改编自刘亮程的《刘亮程改变的事物》)

关键词:改变

家庭山:有改变,就有意义。


爱的故事(20111117



下文改编自徐学平的的《用数字计量爱》:

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女儿,女儿一见到我,就小鸟般飞快地扑进了我的怀抱。

女儿的小嘴在我脸上狠狠地“啄”了一口,然后歪着脑袋,淘气地对我说:“爸爸,我爱你20次!”过了一会儿又说:“我爱你80次!”很快,她又改口了:“我爱你( )次!”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10次。B100次。

(答案:100次。)

女儿想借助刚学会的知识来表达她的爱。对一个刚学数数的孩子来说,恐怕100在她的认知中就是最大的数字了。

用数字去计量爱?天真无邪的孩子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奇,进而启迪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电视访谈节目中一位寻妻的盲人。那位双目失明的丈夫为了寻找不慎走失的智障妻子,花了整整30年时间。在节目现场,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要用30年,去寻找一位与自己生活还不到3年的妻子时,盲人有些激动,他说:“因为在那短短的3年时间里,她为我洗过600多次衣服,煮过900多顿饭菜,倒过2000多次茶水,搀扶我走过4000多里路……”那一连串的数字,让观众席上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诚然,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爱是根本无法计量,甚至是无须去计量的,可是在我们追求爱、接受爱的同时,只要你用数字对其进行一次简单的换算,相信你一定会为自己正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而更加珍惜人生。

关键词:计量爱

家庭山:用数字计量爱。


比塞尔的故事(20111119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这儿的人也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他们不是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莱文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当然,为了确保方向,他带了一个指南针。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莱文非常纳闷,于是雇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上路了——当然,阿古特尔没有指南针,莱文也收起了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为了看清方向,阿古特尔带着莱文白天走路,夜晚休息。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

问题:他们走出比塞尔村了没有?( )

A、走出去了。B、没有走出去。

到了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朝着一个方向,而是凭着感觉往前走的,这样一来,他们只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

问题:不带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能走出比塞尔村吗?( )

A、能。B、不能。

在离开比塞尔时,莱文告诉阿古特尔:“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村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立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这样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本文改编自刘燕敏的《从设定目标开始》)

关键词:方向

家庭山: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母鸡的故事(20111120



以下内容来自老舍的《母鸡》:

我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又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埂,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小疙瘩来。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问题:老舍对母鸡的看法会改变吗?( )

A、会。B、不会。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雏鸡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当它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们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给雏鸡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雏鸡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雏鸡,因为它是鸡的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关键词:改变

家庭山:看法是会变的。


华子的故事(20111121



《列子·周穆王》有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个叫华子的人,中年之后得了健忘症。早上给他东西,晚上就忘了;在路上忘了走路,在家里忘了坐下来。一家人担心极了,请算命先生占卜,请巫师来祷告,请医生来看病,但均毫无起色。鲁国有个儒生,自称可以治疗这种疾病。华子的妻子愿意拿一半家产做酬劳。儒生说:我试试吧!看能不能化解他的心,变化一下他的思虑。儒生试了试华子的反应,觉得治疗他的病并不困难,只是需要单独和病人一起待七天。七天过后,儒生真的治好了华子的积年之疾。

问题:华子会感谢儒生吗?( )

A、会。B、不会。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华子的病治疗痊愈之后,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怒逐妻子、臭骂儿子不说,还操戈追打起儒生来了。一些人逮住了他,问他怎么了。华子说:唉!我得了健忘症那阵子,荡然不觉天地有无,舒服得不得了。如今,我不再健忘了,那数十年来的存亡得失、哀乐好恶却又一股脑涌现在胸怀。要是以后也如此这般,让存亡得失、哀乐好恶的情绪扰个不休,岂非糟糕透顶?这不是叫人更加懊恼吗?

《世界科技译报》有一篇报道说,精神病学家卢利亚收治了一位精神严重错乱、已经不能生活自理的病人。他对他进行诊断之后,发现他的大脑像计算机一样,只要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就都永远地储存起来,不会忘记,从而导致他的大脑各种信息错乱,运转混乱不堪,完全丧失了正常的逻辑。

这是两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从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遗忘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大脑当作一个会过滤的筛子,把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美好留下来,而把那些烦恼和不快忘掉;记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忘掉那些专门作祟的小人。

(本文改编自鲁先圣的《只记住那些感动和美好》)

关键词:遗忘

家庭山:把自己的大脑当筛子。


孙家栋的故事(20111122



19677月钱学森点将,让38岁的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总设计师。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孙家栋对于卫星上面镶嵌的毛主席纪念章有不同意见,认为将对卫星运行不利。然而,这既是一个科技问题,又涉及到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当时正是文革的高潮,三忠于四无限的个人崇拜把人们的情绪推向极端,可想而知,对毛主席像章发表不同意见要冒多大的政治风险。

问题:孙家栋会向上级领导提出自己意见吗?( )

A、会。B、不会。

一次向周恩来总理汇报进展情况的会上,孙家栋说:总理,目前卫星的初样试验已经基本完成,可是卫星的许多仪器上都镶嵌有毛主席的金属像章,安装紧凑的卫星仪器可能会由于毛主席像章而导致局部发热,还会涉及重量分配使卫星运行的姿态受到影响,另外也会增加卫星的整星重量,使火箭的运载余量变小。

问题:周恩来会支持孙家栋的意见吗?( )

A、会。B、不会。

周恩来认真地听完了孙家栋条理清晰的汇报,神情严肃地说:“我们大家都是搞科学的,搞科学首先应当尊重科学,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把道理给群众讲清楚,就不会有问题。”在周总理的支持下,果断地去掉了那些毛主席像章。

1970424东方红一号卫星一举发射成功。

(本文改编自崔鹤同的《决断的胆识和勇气》)

关键词:科学

家庭山:崇尚科学而不崇拜个人。


外交部的故事(20111123



据外电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1116日抵达澳大利亚进行访问时,在与澳大利亚总理吉拉德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明年开始美国在澳大利亚北部部署海军陆战队的决定。

当天,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例行记者会上,针对记者的“美国与澳大利亚将宣布签署永久驻军协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的提问,他说:“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也是地区国家对外政策的主流。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焦点的背景下,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是不是适合时宜之举,是不是符合地区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值得商榷。”

在第二天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记者针对此问题又问:“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将扎根于该地区。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问题:外交部还会说美国此举“不合适宜”吗?( )

A、会。B、不会。

刘为民回答:“中方对各国间发展正常双边关系不持异议。我们也希望各国在发展彼此关系时,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以及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记者又问:“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永久驻军协议是否会影响中美、中澳关系?”

问题:刘为民会说影响中美、中澳关系吗?( )

A、会。B、不会。

刘为民回答:“中国的对外政策有自己的理念,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和平相处、互利共赢……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美、中澳的平等互利关系符合中美、中澳的利益,也符合本地区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很明显,外交部没有明确表示美永久驻军澳大利亚会影响中美和中澳关系,甚至有意表明,会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中美、中澳关系。

针对两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态,外媒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生了罕见的一幕”为题予以报道评论:

刘为民前一天表示:“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在这一背景下,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是不是适合时宜之举,是不是符合地区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值得商榷。”相反,中方当天表示:“值得商榷并非批评不妥。中方对国家之间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一向是不持异议。”中国认为,美国驻兵澳大利亚是针对存在主权纠纷的中国南海问题,提出严厉批评,但发现自己有些操之过急,又急忙澄清。但18日,中国再次就相关问题说:“中国尊重美国在东亚的合法权益。希望美国尊重中国的权力。”

中国面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积极的对中态度显得有些紧张,中国的应对呈现出软硬不定。北京外交家分析说,刘为民的言论前后矛盾,也反映了这一氛围。

关键词:软硬不定

家庭山:软硬不定,立场不明。


公园的故事(20111124



那天,一个建筑艺术家在图书馆办讲座。当讲解到一个公园的造型时,幻灯片同时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远离城市的乡村公园,清冷,寂静。单调的黄土上是空荡荡的台阶,纵横的小路皱纹一样苍凉地伸展着,零星的小花寂寞地开在路边,瘦弱的小草萧瑟地伏在风中。“这个公园有个名字,叫‘航空母舰’。”艺术家说。

底下发出一片笑声。是啊,这个名字多么突兀、古怪,用作这样一个乡村公园的名字又是多么滑稽、可笑。一时间,会场全是一片漂浮的笑声。相信,你也会笑出声来。

问题:这个名字真的可笑吗?( )

A、是。B、不是。

等会场笑声过后,艺术家讲话了。他解释说,这是一个建在偏僻乡村的公园,这里的孩子长大后都出去上大学、工作,就像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样飞出去了。航空母舰之意是母亲的,她像母亲一样将孩子送出去,又盼望孩子们飞回来,停靠在母亲的胸怀里。

之后会场就静悄悄的,没有人说话。他们仿佛看到一架架飞机从母舰宽阔的体内滑出,滑行,然后起飞,留下一道深深的印迹在甲板上。母舰战栗似地抖动一下,然后宁静地浮在海面,望向远方。

(本文改编自娄吉海的《母亲的公园》)

关键词:可笑

家庭山:可笑者多可敬。


韦德兰的故事(20111125



萨拉热窝之战是现代战争史上持续最久的城市包围战,战事从199245日一直持续到1996229日。根据联合国估计,其间每天平均有329颗炮弹击中该城,单日最高纪录是1993722日的3722次炮击,造成11000多人死亡,56000多人受伤。

1992526,萨拉热窝围城战役进入最激烈时段,几发迫击炮弹飞过来不偏不倚地落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顿时,整个市场被大火吞噬了,一群正在排队等面包的普通市民被击中,到处是残肢断臂,到处是鲜血和碎骨,当场22人丧生,70多人受伤。韦德兰·斯梅洛维奇,萨拉热窝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手亲眼目睹了发生在窗外的惨剧,在经历了巨大的悲痛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在事件发生的地点演奏意大利作曲家托马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古典音乐中最为悲伤的乐章,每天为一个死者演奏,一共22天,以哀悼战火中的罹难者。

果然,527日午四点,面对呼啸的炮弹和横飞的子弹,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正式的音乐会演出服装,右手抱着一把大提琴,左手拎着一个塑料椅,一步一步地朝前走,脚步很沉重、很坚定。他走到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中央,把塑料椅放在被迫击炮炸出的一个弹坑旁,然后一动不动地肃立,合上双眼静默一分钟。接下来,他扬起双手,左手握住大提琴的颈部,右手将琴弓搭上琴弦,满怀悲痛泰然自若一丝不苟地演奏——音符漫漫飞扬,旋律款款流泻……大提琴如泣如诉,沉重的音符在留下一个个弹坑的街道上流泻,缓慢的旋律在被战火摧毁的时空中回荡。他要用乐曲呼唤人们,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罪恶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他要用乐曲鼓舞人们,在悲剧时刻保持无畏的勇气,捍卫人性的尊严。他用音乐传达了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战争并未毁灭一切,世界并未完全失落,慈悲的花朵在愚蠢的暴行之下依然能够盛开。

问题:韦德兰演奏期间受伤了没有?( )

A、受伤了。B、没受伤。

一天,两天,三天,连续的22天里,韦德兰·斯梅洛维奇天天做着一件事——下午四点,在维斯·米斯其纳市场,或端坐在街道的碎石残砾中、或斜倚在四周冒着黑烟的断墙上,演奏托玛索·阿尔比诺尼的《G小调慢板》,演奏给荒凉无人的街道听,演奏给四分五裂的汽车听,演奏给躲藏在地下室里的普通市民听……在此期间,他不敢确定自己能否活下来,只知道自己必须这样做。幸运的是,尽管炮弹呼啸子弹横飞,他却奇迹般地毫发无损。

这一场景,被一名俄罗斯摄影师捕捉住了,拍摄了一张照片:背景是坍塌的残垣断壁,灰暗的色调中透出一片明亮,韦德兰·斯梅洛维奇穿着演出的燕尾服,左手握着大提琴,右手拉着琴弓,沉浸在忘我的演奏之中。我们仿佛听得见隆隆的炮火声,更听得见炮火中的旋律:那一个个深沉而凝重的音符直逼人心,激发富有正义感的人们重拾人性的尊严与和平的生机。就是这样,在战火中的维斯·米斯其纳市场,一个身影塑成了一座雕像:大提琴手韦德兰·斯梅洛维奇,永远屹立于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萨拉热窝街头。

(本文改编自老北的《战火中的一尊雕像》)

关键词:正义感

家庭山:正义者的身影是一座不倒的雕像。


说话的故事(20111126



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

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令人感觉好像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后,又难免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地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扰。

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程度愈(),说话愈不以声大见( )。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分别填什么?( )

A、高,长。B、高,短。

(答案:高,长。)

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畎亩阡陌之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的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然的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上文改编自梁实秋的《旁若无人》。)

关键词:声音

家庭山:小声说话是文明。


EQ的故事(20111127



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即“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1995年出版的书籍里提出的。简单说来,EQ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素质。EQ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包含了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的感受,包括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也可以说,EQ是一种做人的道理。

戈尔曼在书里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研究者请来一批小孩,把他们一个个带进房间,告诉他们:这里有棉花糖,你们可以马上吃,但如果你们等我出去办完事回来才吃,你们可以得到双份棉花糖。他说完走了。有一些孩子看他一走便急不可待,拿起棉花糖,往口里塞;另一些孩子,等了几分钟,便不再等,也把棉花糖吃了;剩下的孩子,决心等研究者回来。

问题:哪些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

A、另一些孩子。B、剩下的孩子。

实验的结果是:那些有耐心等的孩子,长大后比较能适应环境、比较讨人欢心、比较敢冒险、比较有自信、比较可靠;那些要满足眼前欲望的孩子,他们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他们的EQ比较低,长大后各方面的成就,都比能克制自己的孩子低。

EQ的概念其实是探讨人生的成功,除了IQ之外起作用的其他因素。丹尼尔教授认为,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也就是说,IQ可以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惟一的,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东西,是占80%其他因素”——我们把它包含在EQ里。一个EQ高的孩子,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读书、自动做功课……因此,就算他们的IQ(智商)不比别人高,但成绩也可以比别人好。

(本文改编自曾增的《EQ是什么》)

关键词:情商

家庭山:最重要的东西是情商。


上访的故事(20111128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为避免敌机轰炸,曾到成都吉祥街十三号购置了一处住宅。戴为之取名“百二梅花馆”,经常前去居住。不过,战事纷扰,成都并非绝对安全。于是,戴季陶接受侄女婿叶佩琳等人的建议,在其出生地广汉修建住宅。具体事项,交由叶操办。几经选择,叶佩琳等人在县城孔庙附近寻找到一块土地,经过一番操作后,准备破土动工。这块宅基地有七亩之大,具体设计为中式木质结构的房舍多间,厅堂、书房、花园俱全。对此,戴非常满意,并亲自为新宅取名“戴二礼堂”。

住宅开工不久,就出现了纠纷。原来在老住户中,有一位名叫唐少卿的老秀才,曾与戴季陶同年参加过县试。面对威逼利诱,这位老先生坚决拒绝出让土地。无奈下,叶佩琳等仗势欺人,转而请警察局出面,并且明定限期,逾期就要强行拆除。唐少卿生性倔犟,并不屈服,亲自向蒋介石写信抗诉。大意是说,国难当头,前方将士正浴血奋战,戴季陶身居高位却在自己的家乡强制买地逼人搬家,以致平民百姓无家可归云云。

问题:蒋介石收到这封信了没有?( )

A、收到了。B、收到了。

一个平头百姓的上访信件能辗转到达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手里,这就是现在也是不敢想象的事。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国难当头之际,在那样一个国民党专制腐败时期,唐老秀才的信还真就传到了蒋介石的手里!

问题:蒋介石会处理这件事吗?( )

A、会。B、不会。

蒋介石接到这封信后,并没有表态,而是直接转给了戴季陶。戴非常不安,训斥办事的人操之过急,要他们立即停工。此后,戴又在19391月致信广汉县政府,愿将已经购得的那部分宅基地以及准备的原材料捐赠地方,希望能够借此物资创办一所中学。至此,唐老秀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本文改编自冯磊的《老秀才抗拆迁》

关键词:上访

家庭山:用两只眼看人。


储子的故事(20111129



多年以前,储子在台湾一家民营电台任职。当时,台内有位同仁剽窃友台的节目,从访问到主述,全部完整播出,且该节目还获新闻局每集6000元的委制经费。储子看不惯,便写了一封检举信到新闻局。没想到新闻局竟然把信寄回公司。接着,电台老板带着那位被检举人,亲往新闻局解释。可想而知,老板脸上无光之余,要炒储子的鱿鱼。幸得爱护储子的长官保荐,方得苟延残喘下去。

被打成“黑五类”的日子不好过。与“被害者”有私谊的同业一见到储子就满脸不屑——“告密者”,储子的脸上写了这三个字。而其他同事也在储子的身后议论纷纷。只因为一封自认为动机单纯的信,使储子的人格、私德全部打了个大叉。

我真的错了吗?难道不必付出、坐等收获者,可以永远捡便宜?现实社会难道没有公平正义?储子陷入了迷茫。幸而在那最无助的时刻,还有几个姐妹在支持储子。她们在数落了储子这傻大姐的糊涂作为后,仍以无比的同情及爱心做储子的后盾,让储子在晦暗的工作阴霾下,仍得以看见丝丝亮丽的阳光。至于储子,因检举了别人作弊,她自认为更要行事端正才行,于是加倍努力跑新闻,上山下海,勇往直前,不敢有丝毫怠惰。

问题:储子会得到同事们的理解和尊重吗?( )

A、会。B、不会。

大约一年后,当初向着“被害者”而对储子不齿的同仁报储子以亲切的笑容,不但不吝于与储子交换新闻了,且都承认储子当初的看法没错。那位被检举者待人接物的势利现实,一如阳光下的融雪,终至底层裸露,让人看清楚。那一天,储子好高兴:原来真理只需等待时间的试炼而已。

再后来,奇迹发生,储子入围了金钟奖的新闻采访奖。对南部小电台来说,这是极大的荣耀。入围名单揭晓,当初保荐储子留下的长官立刻跑到教堂谢恩,而储子则快乐地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时间不单是抚平伤口的安慰剂,也是是非曲直的检验师。

(本文改编自储子的《把一切交给时间》)

关键词:时间

家庭山:把一切交给时间去检验。


爱德华的故事(20111130



爱德华是英国威塞克斯王朝的传人。其幼年时期,王位落到了丹麦人手中。为了躲避政治灾难,母亲带着他回到诺曼底娘家避难,诺曼底公爵的城堡成为爱德华早年的避难所。感恩戴德的爱德华向诺曼底公爵威廉许诺:如果自己能够击败篡夺王位的丹麦人,重新执掌英格兰的政权,自己死后便将英格兰的王位传给威廉。

1042年,40多岁的爱德华结束流亡生活回到故乡,如愿以偿登上了王位。106614,爱德华去世,爱德华的舅哥哈罗德谋夺了王位,诺曼底公爵威廉因而没能按当初的约定获得英格兰王位。

问题:威廉会善罢甘休吗?( )

A、会。B、不会。

听说本应该属于自己的英格兰王位被哈罗德二世霸占,威廉恼羞成怒,决定远征英格兰。其为践诺和尊严而采取的“正义”之举,还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支持。

1066927,诺曼大军乘坐帆船,乘风破浪驶向海峡对岸。1225,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就此,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统治彻底宣告结束,诺曼王朝开始统治英格兰,古法语成为英国统治阶级的官方语言近三百年之久。

自己的一个轻易许诺,导致了一场战争,也改写了英国的历史,这是爱德华绝对没有想到的。

(本文改编自张尧娉的《一个承诺引起的战争》)

关键词:许诺

家庭山:别把诺言当儿戏。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