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情商篇欢迎您!家庭山祝您的孩子德艺双馨!
点击:3013 月份:2012-06
闻一多的故事(20120502)
1919年1月中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阵营代表在巴黎召开战后和平会议。以战胜国身份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国代表,顺理成章地在会上提出了收回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中丧失的主权,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被德国攫取的山东之一切权益,更是中国代表争取的重点。然而,5月1日早晨,英国外相白尔福正式口头通知中国代表,声称英法美三国首脑会议业已决定承认参战国日本对青岛的占领,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益全部转让与日本。
这一消息传回国内,犹如晴空霹雳。社会沸腾了,人民愤怒了,5月3日北大三院的自发性集会上,激昂、悲壮的青年学生决定次日在天安门前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4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爆发了,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三千余学生走上街头,“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第一次明确将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了起来。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受阻,愤怒的人流遂转赴东城赵家楼,火烧了主张在和约上签字的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宅第,痛殴了驻日公使章宗祥。
清华学校地处郊区,同学们都没参加5月3日的北大三院集会和5月4日的示威游行,上述情况及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等,均为4日傍晚进城办事的同学返校后(这天是星期天)才带回来的。血气方刚的闻一多听到这些消息后,一时竟不知怎样才能抒发悲怆的感情,于是借用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爱国名篇《满江红》来表达难以压抑的愤怒。次日,闻一多参加了清华临时性的领导机构“清华学生代表团”。作为临时书记,闻一多当天十分忙碌,讨论募捐时,他代表新剧社认捐五十元,并允暂时垫出现需款项。5月9日,清华全校学生齐集体育馆前举行“国耻纪念会”。大会决议通电巴黎,要求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继之,大家向国旗行鞠躬礼,并庄严宣誓:“口血未干,丹诚难泯,言犹在耳,忠岂忘心。清华学生从今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此誓。”宣誓后,闻一多以学生代表团秘书部中文书记身份登上主席台,向全校同学报告清华学生代表团的组织情况。大会结束后,同学们齐集大操场焚毁日货。
然而,就在这时,闻一多接连接到两位哥哥来信,说父亲希望他回乡度假。闻一多自1912年冬进入清华以来,每年暑假都回乡省亲,因在家要度过两个多月,故将自己的书房名之为“二月庐”,而在这里写成的文章亦冠以《二月庐漫记》之名。闭在乡下的父亲虽然无法了解北京的真相,但出于对爱子的担心,要求他暑假返乡。
问题:闻一多回乡省亲了没有?( )
A、回了。B、没回。
5月17日,闻一多给父母亲的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瞢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所以北京学界为全国所景仰,不亦宜乎?清华作事,有秩序,有精神,此次成效卓著,亦素所习练使然也。现校内办事机关曰学生代表团,分外务、推行、秘书、会计、干事、纠察六部。现定代表团暑假留校办事。男与八哥均在秘书部,而男责任尤生,万难分身。
远客思家,人之情也。今年不幸有国家大事,责任所在,势有难逃,不得已也。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男昧于世故人情,不善与俗人交接,独知读书,每至古人忠义之事,辄为神往,尝自诩吕端大事不糊涂,不在此乎?
或者人以为男在此议论为大言空谈,如俗语曰“不落实”,或则曰“狂妄”,此诚不然。今日无人作爱国之事,亦无人出爱国之言,相习成风,至不知爱国为何物,有人稍言爱国,必私相惊异,以为不落实与狂妄,岂不可悲!
(文改编自闻黎明的《闻一多与“五四”》)
关键词:爱国
家庭山:不能牺牲,不足以谈爱国。
匡互生的故事(20120503)
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匡互生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清末民族革命的浪涛波及他的家乡,乡人贺金声因起而反清,倡导革命面英勇就义,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萌发了为劳苦大众牺牲的精神,并开始习武强身。辛亥革命时,匡互生参加学生军,攻打巡抚衙门,并在作文中痛斥袁世凯的爪牙、当地军阀汤芗铭的罪恶丑行。后来,他的国文老师李洞天为掩护他逃走惨遭屠杀,对他震动很大,誓以老师为榜样,立志报国。
1915年,匡互生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这期间,时局动荡,战祸连年,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二十一条”。面对日益倾危的国势,匡互生无法遏制内心的忧愤,悲恨交加。他一面努力学习专业,一面寻求革命真理。鉴于以往学生运动缺乏中心组织从事领导,屡遭失败,匡互生先后组织了进步学生团体“同言社”、“健社”和“工学会”,他亲自起草工学会章程,联络和团结更多的爱国学生,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开展学术研究,在校内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919年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二十一条”不但没有取消,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示威游行,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匡互生彻夜难眠,热血沸腾,与相知好友月下密谈,决计为国牺牲。匡互生写好遗书,将后事托嘱友人,并说:“我死后,要家人知道,我为救国而生,为抗敌而死,虽死无怨。”言语悲壮,感人至深。
5月3日晚,在学校饭厅旁的一间小屋里,工学会召开了秘密会议。大家认为,如果在7日搞游行示威,恐怕时间过迟,消息泄漏,会引起反动政府事先的阻止或压制,于是决定提前在第二天即5月4日举行,又是星期天,无须同学停课参加,也容易得到一般同学的同情以增加人数。围绕对示威运动本会应采取何种态度,到会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辩论,一派主张发动一次普通的群众性示威游行,另一派则主张采取暴力行动。
问题:匡互生支持哪一派?( )
A、前一派。B、后一派。
匡互生是后一派主张的坚持者,他认为对反动军阀的暴力统治,不能靠示威运动,只能以暴抗暴,发动突袭性的暴力行动。他据理力争,感情激烈。在群情激昂的情况下,他的提议得到通过,并决定以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目标。当夜,大家各自行动,有的去联络各校志同道合者,有的去调查曹、章、陆的住宅地址及门牌号码,有的设法从大栅栏一带的照相馆里搞到了三贼的照片,以便临时有所对证,有的去准备火柴、汽油等点火器具。散会后,匡互生和三四名更相知的会员密议,准备做流血大牺牲,认为血钟不响,民众是不能从酣梦中醒来对抗媚外的政府的。这场密议差不多到4日天明才结束。
5月4日上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等13个学校的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举行了联合会议,讨论游行示威事项,决定发布“北京学生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政治斗争口号。当日下午,高师的学生举着用白布写好的对联“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宇;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首先到达天安门广场。其他各校学生也怀着炽烈的爱国热忱,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参加集会游行的有三干多名学生。他们手持小旗,上面写着“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严惩国贼”等慷慨激昂的口号。游行队伍到达东交民巷使馆区时,受到军警的阻拦,多次交涉毫无结果。中国的土地竟不让中国人通过,学生们被激怒了,就是素来温和的同学也压抑不住受帝国主义欺辱的愤怒感情了。这时候,队伍里有人高喊“大家往外交部去,大家往曹汝霖家里去”,于是愤怒的人群潮水般地向赵家楼涌去。匡互生和另外几个高师的学生走在队伍的前面,高呼口号,散发传单,登台演讲,沿途观看的民众无不动容。
游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赵家楼胡同,曹宅的大门早已紧闭,由于房屋围墙太高,无法翻入,盛怒之下的学生将旗子掷向院内,高喊“卖国贼曹汝霖快出来”!学生们的情绪越来越激昂,但无法冲进门去。匡互生心急如焚,这时,他猛然发现大门右侧有一个窗户,他纵身跃上窗台,一拳将窗户玻璃击得粉碎,两手用力一掰,把窗户上的小钢筋拉弯,然后一跃而入,接着又有四五个同学爬了进去。宅内几十个全副武装的警察,早被外面的呼声所震骇,看见匡互生等跳了进来,更是目瞪口呆,竟自动取下刺刀,退出枪弹。匡互生等迅速将笨重的大门打开,学生一拥而入。
入宅前已传说曹、章、陆三贼正在曹家开会,匡互生全然不顾流血受伤的手,和大家涌入内宅搜寻,但没有找到。于是,愤怒之极的匡互生取出预先携带的火柴,将屋内易燃的帐子、挂画、信件集中起来,准备点火。这一举动被担任游行大会主席的段锡朋发现,他上前阻止匡互生说:“我负不了责任!”
问题:匡互生点火了没有?( )
A、点了。B、没点。
匡互生毅然回答:“谁要你负责,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并断然点火——就是这把火,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其他同学痛打了来不及逃走、化装成日本人的章宗祥。曹宅燃起大火之后,军警赶来灭火,并逮捕了32名来不及散去的学生。匡互生闻之,认为首先打进曹宅和点火的都是他,不是被捕同学之罪,要去自首,换出32人,经诸同学力劝乃止。
火烧赵家、痛打章宗祥的义举震动全国,北京大学生的爱国运动犹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中华大地。北洋军阀政府则继续实行高压政策,部分学生发生动摇。就连蔡元培、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也出于爱护学生等原因,不主张将运动继续下去。
问题:匡互生还会将运动继续下去吗?( )
A、会。B、不会。
匡互生看到这种情况后十分担忧,他说:“如此下去,以壮烈始,而以畏惧终,于国事无益,宜冲破网罗,继续运动,与军警决斗,获最后之成功!不成,则以死继之。”他和进步同学一起组成讲演队,出校演讲,尽管随时都有被捕的危险,但他无所畏惧。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和工人的积极响应,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反帝爱国呼声日益高涨。6月4日,北洋军阀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贼,释放了被捕的学生。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一直为学生运动奔忙操劳的匡互生,虽已是十分憔悴,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快慰。
关键词:爱国运动
家庭山:为救国而生,为抗敌而死,虽死无怨。
傅斯年的故事(20120504)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当时,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的傅斯年担任游行总指挥,扛举大旗,走在队伍的前列。当游行队伍走至东交民巷美国使馆门前受阻后,遂转向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在那里,他们痛打了待在曹家的章宗祥,火烧了赵家楼。后来军警赶到时,大部分游行示威的人已经撤离,有32人被捕入狱。而傅斯年离开现场较早,故未被捕。至于离开的原因,据说是对点火事宜感到不满之故。
问题:傅斯年会不会成为一个革命家?( )
我们知道,点燃了第一把革命之火的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匡互生,一个满腔热血勇于牺牲的爱国学生。可以说,“火烧赵家楼”影响深远,意义巨大,促使五四运动演变成为一场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傅斯年不但提前离开,还对革命不满,因而有学生对傅斯年的做法提出异议。脾气暴躁的傅斯年便与之争吵起来,甚至还打了一架,并“赌咒不到学生会里来工作。”果真,傅斯年第二天便退出了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
胡适是公开的“复课派”,他对学生说:“单用罢课作武器是最不经济的方法,是下下策。屡用不已,是学生运动破产的表现。罢课于敌人无损,于自己却有大损失。”在他的影响下,傅斯年等初期学生领袖纷纷退出运动中心,并对五四运动表示反省。北大毕业后,傅斯年出国留学,而后回国任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清党。1932年,他参加胡适主持的独立评论社,在《独立评论》周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拥蒋反共。1949年1月,傅随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继续亲蒋反共,并认为台湾乃中华文化的根据地。1950年,54岁的傅斯年在台北病逝。
关键词:经济
家庭山:别做只讲经济(利益)的人。
倒霉蛋的故事(20120506)
他绝对是个倒霉蛋。
他出生在一个穷医生家里,小时候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
后来他参了军。不幸的是,他被俘身负重伤,左手致残。虽然他屡立战功,得到元帅的嘉奖,可是当他拿着元帅的保荐书,做着即将成为将军的美梦时,在归国途中遇到海盗被俘,被卖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
当他回到祖国的时候,他的国家已经忘记了这位英雄,他连一份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好不容易在舰队找到一个军需的职位。一次他下乡催征,因不肯为乡绅通融减税,被乡绅诬陷入狱。
从监狱出来以后,他改做税吏。一次他把税款交给一家银行保管,偏偏银行倒闭,于是他第二次入狱。
再次出狱后,有一天,酒馆里有人斗殴,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于同情把那人背到家里,谁知人未救活,他却涉嫌谋杀第三次入狱……
然而,这个两次被俘、三次入狱、命运从来不肯眷顾的倒霉蛋,不但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淹没,没有被不幸的境遇所打倒,反而活得愈加坚强,活得世界闻名。
问题:他靠什么活得坚强而闻名的?( )
A、唱歌。B、写作。
他十分爱好文学,在生活窘迫的时候,卖文是他养活妻儿老小的唯一途径。甚至在监狱里,他也不忘写作。1905年,凭着对自己倒霉蛋生活的提炼和反思,他写出了名震世界的巨著——《堂·吉诃德》。
相信你已知道了,这个倒霉蛋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本文改编自伊宁的《那个伟大的倒霉蛋》)
关键词:倒霉蛋
家庭山:把不幸的遭遇写出来。
奥巴马的故事(20120508)
2008年9月,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奥巴马、拜登为候选搭档的民主党和以麦凯恩、萨拉·佩林为候选搭档的共和党,正在进行激烈的大选争夺战。两党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挖地三尺般地找出对方候选人的缺失和弱点,以击倒对方在选民中的形象。
就在这时,有媒体爆出一个惊人事件: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的17岁女儿未婚先孕。这个“丑闻”无疑给佩林的脸抹上了一层尴尬的灰土,因为佩林一直声称是反对早孕的人,而作为一个副总统候选人,居然连自己的孩子都没管好,如何去为国人表率,去管理国家呢?
民主党的很多人士和支持者,都认为这是上天赐予奥巴马选举阵营的一个宝贵机会,人们都期待着看到奥巴马对此发出的第一轮猛烈的攻势。
这一天,记者终于截住了奥巴马:“请问奥巴马先生,您就萨拉·佩林十几岁的女儿怀孕一事有何评价?”孰料,奥巴马只是轻轻地摇摇头微笑着说:“我想说的是,我妈妈18岁时便生下了我!” 喧闹的现场顿时一阵沉默!
问题:沉默之后是什么?( )
A、掌声。B、骂声。
谁都没有想到,奥巴马会给出这样一个宽仁的回答。很快,现场的沉默被一阵热烈的掌声打破,“奥巴马、奥巴马……”的呼喊声四下响起。由此,奥巴马的支持率猛地拉升起来——很多中间选民开始倒向奥巴马,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宽仁的人才能胜任美国的总统。
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就在奥巴马发表评价之前,沉默的共和党幕僚们并没有停止行动,他们早就找出了奥巴马系母亲18岁时所生的全部资料文件,正准备在奥巴马攻击佩林时,以“伪君子”之名攻击奥巴马。但是,他们周密的计划最终落空了——因为奥巴马的宽仁和坦诚令他们无懈可击!
(本文改编自张翔的《仁爱无敌》)
关键词:宽仁
家庭山:宽仁于彼,坦诚于己。
http://www.hn-che.cn/bbs/viewthread.php?tid=11842
古龙的故事(20120510)
有一次,古龙和金庸与日本的出版商谈论新书事宜。酒过三巡,对方的酒兴渐渐高涨起来,不停地催服务生上清酒。古龙和金庸两人都有些不胜酒力,开始推辞起来。不料,对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嘛!”
金庸紧张地看着血气方刚的古龙。让他没想到的是,古龙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间取来3个脸盆摆在大家面前。
问题:古龙拿脸盆干什么?( )
A、洗手。B、喝酒。
只见古龙在盆里倒满清酒:“来,用这个,干!”说着,古龙端起盆,仰头猛灌起来,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古龙喝到一半,对方忙跑过来拉住他:“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后,日本商再也没有过傲慢的表现。金庸问酒醒后的古龙,真的能喝得下那么多酒吗?古龙憨笑着告诉金庸,其实自己也喝不了那么多酒,只是他觉得,对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须还以善良;对轻视自己的人,就必须坚决反击,何况是事关作家的尊严和民族感情。
随着古龙名气的与日俱增,他的小说越来越炙手可热。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效仿他,甚至有人开始冒充古龙的名字写小说。一天,有位朋友拿着盗版书找到古龙时,替他打抱不平。
问题:古龙会坚决反击吗?( )
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却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朋友按耐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追究,不反击。
古龙微笑着说:“这本小说的风格,我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我也非常反感这些抄袭、模仿、假用笔名的龌龊行为。可我知道这个作者,他的家境非常贫寒,不过是以此来糊口罢了。如果我去举报他,那他全家人都可能饿肚子,得饶人处且饶人。”朋友听完他的话,唏嘘不已。古龙最后也真的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
关键词:反击
家庭山:该出手时就出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孙立人的故事(20120512)
孙立人,1900年11月22日生于安徽庐江,早年以安徽省第一名考取清华学校留美预科,1922年赴美,两年后取得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受聘于美国桥梁公司担任设计师。期间有感国运衰微,投笔从戎,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自此戎马一生。抗战军兴,孙立人参与淞沪会战,在苏州河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炮弹所伤,身受13处重伤,昏迷3天。后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一役,他以一团兵力力战数倍日军,歼敌一个大队,解7000英军之围,获英王乔治6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为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第一人。两次中缅印战役中,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战绩彪炳,歼灭日军3万3千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自此声名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抗战胜利,孙立人率军开赴东北,四平一战,击败林彪并一直打到松花江边。后因与杜聿明不和,被调往台湾练军。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他又陆续担任陆军总司令,台湾防卫总司令。
孙立人战功卓著,广受瞩目。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孙虽是良将,但并非“黄埔系”,甚至连国民党员都不是,因而始终都不为蒋介石完全信任,从未被委以重任。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孙立人与美国的良好关系:孙立人早年留美,后又在缅甸与美军共同对日作战,被美方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甚至被授权指挥美军工兵和支援之美国空军。二战胜利后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参观欧洲战场,蒋介石竟然质问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由此可见蒋对孙的不满和猜疑。而蒋在内战中的不佳表现,也令美国更加属意能力突出、有美国教育背景的孙立人,欲以孙取代蒋。根据美国解密档案,1949年初,美国国家安全会议经多次讨论,确定了“弃蒋保台”的对华政策,而孙立人,无疑是美方重点考虑的人物。
1949年2月12日,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其少将副官专程赴台,邀请正在台湾负责练军的孙立人飞往东京,共商防卫台湾大计。麦克阿瑟暗示孙立人说:“我们不能让台湾这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落到共产党的手里,所以有意请阁下负责巩固台湾,而由我们美国全力支持。”但孙立人不为所动,再三表示说:“我忠于蒋介石,不能临难背弃。台湾军队悉由蒋介石指挥。”而且他还表示:“我只会打仗,不会搞政治,不会领导反共。”回到台湾之后,孙立人将此行如实向蒋介石作了汇报。
问题:蒋介石至此会信任孙立人吗?( )
然而,孙立人的光明磊落和一片忠心并没有换来蒋介石的信任,反而更加剧了蒋介石的不安。只是碍于台海危机情势,再加上美国人的情面,蒋介石不得不重用孙立人以防卫台湾,并利用他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争取美援。1950年3月17日,蒋介石擢升孙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三天后又加台湾防卫总司令,并许诺未来晋升其为三军总参谋长。一时间,孙立人似乎成了蒋介石身边炙手可热的人物。但就在孙立人就任陆军总司令的同时,掌控台湾情治机关的蒋经国已经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将特务网络渗透至陆军总司令部。3月23日,就在孙立人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不到一周时间后,他的英文秘书黄正以及黄正的姐姐陆军训练总部干部黄珏,便被蒋经国以莫须有的“泄露军机”罪名逮捕,判刑十年。接着,孙立人的旧部属李鸿等人也以“匪谍”罪被拘捕。1951年3月27日,蒋介石正式派遣蒋经国进驻陆军总司令部,组建陆军总司令部政治部,这等同于给孙立人派了一个监军。孙立人处处为蒋经国掣肘,成了有名无实的陆军总司令。
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台湾被正式纳入美国在远东的防卫圈中,台湾的安全得到极大的巩固。对于蒋介石来说,此刻的孙立人不但没有任何用处,相反还是威胁。这一年6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明升实贬,彻底被解除了兵权。
问题:蒋介石还会打压孙立人吗?( )
然而这还并不意味着结束,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中。1955年5月25日,在蒋的授意下,毛人凤将孙的旧部、步兵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谍”为名逮捕,由此拉开又一拨整肃高潮,一周之后,台湾南部又爆发了所谓“兵谏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拘捕的孙立人的旧部达到300多人——意在通过这些下属来寻找打击孙立人的突破口。面对山雨欲来,谣言满天,许多人劝孙立人尽速出走,但耿直的孙立人自认问心无愧,不为所动。
8月3日,“总统府”局长黄伯度带着郭廷亮等人在威逼利诱下写的自己是共产党的间谍的“自白书”,来到已被宪兵包围的孙立人官邸,要其引咎辞职。孙立人知道其中必定有诈,断然拒绝。黄又透过其部下陆军副总司令贾幼慧,以及孙的侄子孙克刚等,转达“上面”坚决整顿孙立人旧属的立场,要孙立人顾全300多名部下的性命。自知回天乏术,孙立人无奈,反复几次,方写出了一份“符合要求”的辞呈。
8月20日,“总统府”发布“彻查令”,10月23日,歪曲事实的报告出炉,结论是: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官,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取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结果,郭廷亮被判处无期徒刑,先在绿岛监狱服刑,假释后,却发生了在火车上跳车身亡的离奇“意外”。
对于被免职的孙立人,蒋氏父子采取“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但也“不放”的“七不”政策。1956年6月,孙立人被逐出台北市南昌路官邸,迁往台中市向上路一段18号居所,开始了漫长的软禁生涯。
1986年,《孙立人事件始末记》一书正式出版,首次详细叙述孙立人案的全过程,引起舆论广泛关注。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政治空气进一步活跃起来。2月,孙的家人联系自立晚报记者李文邦到孙家访谈,孙立人案真相随即发表。自此,“孙立人案”成为媒体报章关注的焦点新闻,要求恢复孙立人清白和荣誉的社会呼声和压力越来越大。3月20日和27日,“国防部长”郑为元两度亲往台中拜访孙立人将军,表示今后将军有行动和言论的充分自由,可以到任何地方,见任何朋友。自此,孙立人结束了长达33年的幽禁生活,重获自由。
2001年,在多方努力下,台湾“监察院”终于正式公布《孙立人将军与南部阴谋事件关系案》调查报告,证明孙案纯系被阴谋设局的假案,应还当事人以清白。“行政院长”张俊雄到孙府代表政府向孙的家人表达慰问之意。长达33年的冤狱,终得昭雪。据说,当有记者采访孙立人对“平反”一事有何感想时,孙立人立刻反驳“从未反过,何平之有!”可谓忠心耿耿,铁骨铮铮。
(本文改编自南十方的《一代名将孙立人》)
关键词:光明磊落
家庭山:忠良总遭奸人误,丹心终究照汗青。
吴佩孚的故事(20120514)
民国六年(1917年)7月,“辫帅”张勋在京拥兵复辟,下野的前总理段祺瑞在天津奋起组织“讨逆军”并自任总司令,驻军保定的第三师师长曹锟通电响应,被段总司令委为西路讨逆军司令,曹师长命炮兵团团长吴佩孚担当西路先锋。吴氏精心谋划,一马当先,从丰台一口气杀进天坛,击溃了“辫子军”3000余人,而张勋带到北京来的“辫子军”总共才4300来人。此役,吴佩孚为中华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一战成名的吴佩孚,成为北洋军中的一员骁将,其所统辖的部队自然也是复任总理的老段所依恃的劲旅。
段总理下令:袁氏已死,以反对帝制为名义的西南各省独立务须取消。但中央政府的号召却遭到了西南割据政权的反对。曹锟奉命挥师南下,其急先锋,又是吴佩孚。吴佩孚率北洋大军出直隶,下河南,过湖北,至湖南,势如破竹,所向无敌。老段喜出望外:只要这位学生一声令下,他军纪严明、士气正盛的大军即可抵定三湘进而荡平粤桂两省,而北京政府“武力统一”的梦想则指日可待。
然而,吴佩孚却突然按兵不动了,他开始与占领区的军政首领及士绅终日饮酒赋诗,不再言战!段总理急得亲往前线劳军,除批准晋升吴佩孚为第三师中将师长外(曹锟已晋为直鲁豫巡阅使),还授予其“孚威将军”的殊荣,以励其一鼓作气扫平两广,统一中国。
问题:吴佩孚接下来会怎么样?( )
A、进军。B、撤军。
可是,谁也没想到,老段回京后,吴佩孚突然通电全国:阋墙、煮豆,何敢言功?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即属一家,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之后,这位主力师的师长竟开始擅自撤军,把政府军打下的大片江山拱手送还了南方——若没有吴佩孚当年的主动罢兵,就不可能有日后孙中山在苏联人倾力扶助下统一粤省,也就更没有蒋介石统率“国民革命军”倾巢而出浴血“北伐”一统九州的成功。一部民国史到底怎么落笔,还真难说!
吴佩孚不听中央命令,擅自撤军北归,打乱了武力统一中国的战略部署,段祺瑞恼怒万分,迫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曹锟与吴佩孚等免职查办。岂料,曹、吴早在摩拳擦掌准备一战了。民国九年(1920年)七月,曹锟等直系军政集团的部将们以反对段之心腹、西北筹边使徐树铮为由,悍然起兵犯上。段总理不得不动员军队迎战,将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编成的军队改名定国军,自任总司令,挥军迎战直军。由此,直皖战争爆发。然而,貌似强大的定国军被吴佩孚指挥的叛军打得落花流水。为了让京畿免遭战火涂炭,老段不得不下令停战,并辞职回到天津。
晚年的段祺瑞,与清逊帝溥仪同住在天津日租界的官岛町(今鞍山道),几番被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登门打扰,不胜其烦——日本人总想在昔日的北洋巨头中觅一位合作者,以在华北成立伪政权。定居北平的吴佩孚自然也被日本人盯上,每每有旧日部属陪同日酋前来骚扰,令“玉帅”颇为恼火。日本人开给吴佩孚的价很高,成立傀儡政府,由汪精卫主政,吴大帅主军。但无论寓居天津的段祺瑞,还是栖身北平的吴佩孚,这一对昔日政敌,都以民族大义为重,不为倭人所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在上海病逝。国民政府国葬了这位“三造共和”的民国元勋。12月11日,是吴佩孚的政敌段祺瑞的灵柩运抵北平的日子。
问题:吴佩孚会给段祺瑞送葬吗?( )
那一天,一向闭门不出的吴佩孚很难得地出现在公共场所——在前门火车站,站在山东老乡宋哲元将军旁边的久违了的吴大帅格外引人注目。
谁都记得,正是这位吴佩孚,当年率先向逝者发难,才让老段仓猝下台,北洋军自兹分裂成各派系。一别十余载,师生兼宿敌分居津、平两市却从未谋面。而今,满洲已经建“国”,华北形如累卵,倭人步步紧逼,国府节节后退。国运堪忧!
借老师驾鹤西去之际,吴佩孚站了出来,为老段送上一副传诵一时的挽联: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着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车站外扎起的高大素牌楼正中,也是吴氏的手迹。
三年之后,吴佩孚因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遭日本人谋害,享年65岁。
(本文改编自李洁的《吴佩孚与段祺瑞》)
关键词:大义
家庭山:内不和,外不战,国家殇。
榆树的故事(20120516)
在美国密歇根州比拉镇附近的农场里,农场的主人养了一头公牛,他用铁链把牛锁在一个榆树上。健壮的公牛经常日复一日地拖着沉重的铁链围着榆树跑,以致铁链在树干上勒出了一道沟痕。数年之后,铁链深深地嵌在了树皮中,和树干牢牢地长在了一起。一年,密歇根州遭到“荷兰榆树病”的袭击,大片的榆树染病枯萎死亡。
令人惊奇的是,这颗饱经沧桑的榆树不仅没有死亡,反而长得更加茁壮。大灾过后,这棵榆树成了该地区唯一的一棵依然挺立的榆树。为了探究个中原因,密歇根州州立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对这棵神奇的榆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并得出结论:正是那条铁链拯救了榆树的生命。
问题:栓铁链的榆树不死的原因是什么?( )
A、铁链是保护剂。B、铁链是保护衣。
原来,榆树从生锈的铁链上吸收了大量的铁质,对致病菌产生了很强的免疫力——正如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关键词:免疫力
家庭山:受伤会让我们变强壮。
拿破仑的故事(20120518)
有一天,拿破仑和一个侍卫正策马扬鞭,驰骋于一片森林中。“救人!救人!有人掉进水里啦!”远处传来一阵阵紧急的呼救声。“啪!啪!啪!”拿破仑用鞭猛抽三下,坐骑风驰电掣般向呼救的地方奔去。
赶到湖边,拿破仑看到一个士兵正在水里手忙脚乱地挣扎,岸上的几个士兵则惊慌失措地大声呼救。
“他会游泳吗?”拿破仑问。“他只能比划几下,现在已不行了。陛下,怎么办呢?我们可不会游泳啊!”一个士兵惴惴不安地说。
“别慌!”拿破仑马上从侍卫手里接过( ),并冲落水士兵大喊:“你还往湖中心游啥?还不快向岸边游来!”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救生圈。B、步枪。
(答案:步枪。)
话音刚落,拿破仑平端枪身,“叭!叭!”随着两声枪响,落水水兵前方溅起两朵水花。他在惊恐中急忙调转方向,“扑通扑通”地朝湖边游来,一会儿便游到了岸边。
“陛下,我不小心掉进湖里,幸亏您救了我。只是我不懂,我快要淹死了,您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落水士兵不解地问。“不开枪逼你,你会拼命往岸边游吗?”拿破仑说。
(本文改编自范莉娜的《拿破仑智救落水士兵》)
关键词:逼
家庭山:逼一下,救一生。
杜丽的故事(20120520)
2004年,杜丽参加雅典奥运会。
预赛时,按组委会规定,在赛前要对每个选手的衣服进行检查,然后在扣子上做标记。但因为工作的疏忽,检查杜丽的裁判忘了给她划记号。比赛就要开始了,忽然一个裁判气势汹汹地站在正在安心备赛的杜丽面前,要对她重新进行检查。杜丽的教练在场边看到后气愤不已,因为这正是队员稳定心态、静心比赛的关键时刻,容不得一丝打扰。但杜丽只是微微一笑,让裁判进行了第二次检查。
预赛开始后,杜丽又两次把枪架碰倒,让场边的教练再次倒吸了几口凉气。但杜丽都很利索地将架子扶了起来,重新安上后开始比赛……最终,杜丽成为中国代表团这次参加雅典奥运会的首金获得者。一夜之间,杜丽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后来,有记者问到杜丽,如何能在强手包围中稳定自己,尤其如何能在两次碰倒枪架后仍然稳定发挥。杜丽笑了,说:“遇到挫折我都是保持一种比较积极的心态,像我的枪架倒了,第一次碰倒时,我心里有点怵;第二次碰倒后,我就想也许老天的意思是要我()一下。我不觉得是不利,反而是一种优势。”
A、锻炼。B、休息。
(答案:休息。)
也许,挫折有时候真的就是老天爷特意留给你调整心态的机会。所以,不管你在人生路上遇到什么困扰,不妨学学杜丽,对自己说一声:“这是老天要我休息一下,养好精神再走好前面的路!”
(本文改编自英涛的《这是老天要我休息一下》)
关键词:休息一下
家庭山:挫折只是老天要我们休息一下。
程砚秋的故事(20120522)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戏没法唱了,平汉路也不通,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闻讯后,想方设法从太原赶回北京东城什锦花园的住所。20日,日军猛烈轰击宛平城和长辛店。29日,日军进城,北平沦陷。日本人找北平梨园公会,要程砚秋组织艺人为捐献飞机唱义务戏。
问题:程砚秋组织艺人唱戏了没有?( )
A、组织了。B、没组织。
程砚秋说:“我决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个人不唱,难道就有死的罪过?谁愿意去唱谁就去唱,我管不了。”第二年,梅兰芳隐居香港。程砚秋继续支撑着舞台直到1942年,他不与伪政权合作,不唱义务戏,不去满洲国,剧场不留“官座”,这引起了当局的不满,迫害也就接踵而至了。
1942年9月初,程砚秋自上海经天津返回北京,在前门火车站受到日伪铁路警宪便衣的盘查搜身。
问题:程砚秋会让他们搜身吗?( )
程砚秋忍无可忍,厉声呵斥:“士可杀不可辱,你们要干什么?”说着便走近一根柱子,立在柱前,以防后面遭袭。为首的一个上去就动武,他挥拳还击。后面的几个狗腿子,遂一拥而上。程砚秋是来一个,接一个,把几个警特打得轮流倒地,狼狈不堪。程砚秋也就停了手,从地上拾起帽子。狗腿子对程砚秋说:“以后碰见再说。”“好,后会有期。”程砚秋说罢,整整衣冠出了车站。从此,一座北平城,传遍了程砚秋的身手如何如何。这事在当时、在今日,也决非哪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此后,日本宪兵和特务一直盯着程砚秋,还闯入其寓所搜捕他。
1943年8月,当得知京剧剧作家金仲荪夫妻患病又遇房东催逼搬家的消息,程砚秋在电话里劝金先生不要太悲观,说:“好戏还在后头,墨索里尼暂时休息,希特勒唱累了休息为时恐也不远了。”
(本文改编自章诒和的《戏外程砚秋》)
关键词:好戏
家庭山:唱好戏,做好人。
华罗庚的故事(20120524)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华罗庚也在劫难逃。一次批斗会上,造反派点名要华罗庚最器重的得意门生王元上台批判。王元说我写不了发言稿,你们写好,我上台念。结果,王元“照本宣科”地“批判”了华罗庚。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但王元对此一直很愧疚。
一天,王元接到了华罗庚的一个电话,让他有空过去一趟。王元如约前往。
问题:华罗庚是要跟王元谈批判的事吗?( )
A、是。B、不是。
两人见面,似乎对此事“心照不宣”:王元并未对“批评”一事作出任何解释,华罗庚也没有显示出任何不悦——他理解自己的学生。华罗庚拿出了一本国外的学术著作,书中把华罗庚和王元两人20多年研究的数论成果,推崇为数学界经典的“华王法”。这令王元感奋不已。原来,华罗庚到日本访问,方知这项在国内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研究成果在世界数学界已引起了巨大轰动。
晚年,华罗庚托付王元为他写传,并写了个详细的提纲给王元。王元一看,华罗庚所列的提纲均是讲数学研究的内容——按照华罗庚的设想,这个传写个三四万字就行了。但王元认为这不能表达华罗庚光辉的一生,于是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写成了洋洋数十万言的《华罗庚传》。在书中,王元用一句话对华罗庚的一生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世界将永远会记住他。
(本文改编自崔鹤同的《信任》)
关键词:理解
家庭山:理解他人,善待自己。
侯文咏的故事(20120526)
台湾知名作家、节目主持人、电视剧制作人侯文咏小时候上作文课时,老师要他们读故事写心得。故事的内容是抗日战争期间,女童军送国旗给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守军。照说,这个关于荣誉、爱国、奋不顾身的故事,心得一点也不难写。不过那时侯文咏故意唱反调,否定了女童军英勇送国旗的爱国精神,理由是:一、如果不能打胜仗,送国旗也没用;如果能打胜仗,国旗过几天再挂也没关系。二、如果打败仗还挂国旗,老百姓会误以为打胜仗,错过了逃亡的黄金时机。三、国土失掉了,还可以收复,但女童军命没了,就无可挽回了,因此还是命比较重要……不用说,在那个国家、民族情操重于一切的年代,侯文咏被老师“约谈”了。
老师:“老师平时对你好不好?”
侯文咏:“好。”
老师:“如果你觉得好的话,听老师的话,别人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大家会怎么写,你知道吧?”
侯文咏点点头,又问:“为什么?”
老师:“你相信老师,这是为你好,你听话以后才有前途。”
侯文咏:“噢。”
问题:侯文咏还会写不听话的文章吗?( )
侯文咏尽管相信了老师,开始写老师让写的所谓“听话”的公开的文章,但他同时也没有放弃自己想写的“不听话”的偷偷摸摸的文章——从此,他的文章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也许正是骨子里的这种“不听话”,才一点一滴造就出了侯文咏日后人生中非常决定性的部分:或在实验室做研究时,明明大家都觉得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行的方法,他却硬是要试;或明明大家觉得是没有机会被接受的期刊,他硬是要投稿;或是在别人的惋惜声中辞去医师的工作,成为一个专职作家,成为一个编剧、广播主持人、电视连续剧制作人……
成名之后,侯文咏有时候不免要想,如果那时候放弃了“不听话”的文章,只写“听话”的文章,他的人生会变成什么呢?
因此,听话的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的有不听话的前途;只要相信你自己,继续努力、用力让自己长大成心中想往的样子,一切都会很好的。
(本文改编自侯文咏的《如果我一直很乖》)
关键词:不听话
家庭山: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姚明的故事(20120528)
那天晚上12点37分,网页的E-mail提示意外地“嘀”了一声,NBA火箭队老板莱斯利•亚历山大收到姚明的一封来信。
在信中,姚明告诉亚历山大,他萌生了退役的想法。当然,姚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状态等做了具体而长远的分析,列出了自己的种种缺陷和不足。总之,信写得非常诚恳,让一向冷静的亚历山大看得简直有点老泪纵横了。看毕,亚历山大不免回忆起9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段,他收到了一封匿名的告密信——
一位来自中国的热心球迷警告亚历山大,他对姚明很熟悉,他慎重地在信里分析了姚明的身高、体重、转身、跳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甚至连姚明受了多少伤、什么地方容易受致命伤都告诉了亚历山大。这确实把亚历山大吓出了一身冷汗。中国有句俗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姚明真如信中所说,作为火箭队的老板可就亏大了,必须趁着他那圈状元的光环尚未退去,早点寻个好价钱交换出去。所以,收到信的第二天,亚历山大便秘密地组织了一个针对姚明的调查组。
然而,调查结果出来后,亚历山大不但没有放弃姚明,反而予以重用。“因为它,我真正地了解了姚明。他确实受过伤,但在身高上极具优势,在体力上超越了一般的东方人,在速度上更是难能可贵,总之,那次源于告密信的调查促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姚明应该是核心,因为他有这个实力。我想,后来我在福布斯NBA财富榜上一跃排到了第9名,财富陡增至12亿,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封告密信。”亚历山大说。
问题:告密信是谁写的?( )
A、姚明自己。B、姚明对手。
“对于这个邮箱,你一定似曾相识吧。现在可以告诉你了,9年前的那封告密信,是我自己写的。”姚明在信的最后写道。
姚明竟然自己告自己!这让亚历山大很是震惊,但细细想来,姚明可真是个聪明人——一个中国篮球选手进军NBA非常不容易,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让自己的名字跳出来,让自己的实力摆出来。他做到了,那封告密信的目的不是告密,而是挑战和宣言。“我得向姚明学习,要想让自己的球队占据有利位置,首先得有实力,其次便是向媒体、球迷写一封‘告密信’。人生的种种比赛,皆不过如此。”亚历山大说。
在此,家庭山想补充一句:对于自己的缺陷,隐瞒不如暴露,这样不但可以为自己赢得主动,同时也是诚信和自信的象征。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先拥有实力。而这也许才是最聪明的做法,是为人处世之道。
(本文改编自莱斯利·亚历山大的《姚明的告密信》)
关键词:告密信
家庭山:揭自己的短,告自己的密。
罗斯福的故事(20120530)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时推行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了经济大萧条并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功勋卓著的罗斯福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总统,对白宫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
一天,罗斯福正坐在书房里看书,在一旁擦洗桌子的勤杂工艾摩斯的妻子突然打趣地问道:“总统先生,艾摩斯昨天说他在锄草时发现了几只鹌鹑,可我从来没见过它们……您能告诉我鹌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罗斯福放下手中的书,耐心地对她讲解起鹌鹑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来,直到她点头确认听懂为止。傍晚,艾摩斯的妻子提起向总统讨教的事,艾摩斯严厉地批评她不识时务。因为艾摩斯知道,总统正为应对糟糕的经济而忙得不可开交,她不该拿这种小事打扰总统。就在这时候,电话响了,艾摩斯的妻子赶紧跑去接,竟然是罗斯福总统打来的。
问题:罗斯福打电话是说什么事?( )
A、擦桌子的事。B、说鹌鹑的事。
“艾摩斯夫人,你赶快把头伸出窗外!”罗斯福急切地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此时在我的书房外面,也就是在你家屋外的草地上,正有一对鹌鹑停在那里休息呢!”
艾摩斯的妻子兴奋地叫起来,忘了道谢就挂上电话跑到窗口,伸出头去看外面。草坪上,两只赤褐色的鹌鹑正在啄食昆虫……
时隔数十年,艾摩斯依然清晰地记得此事。他在一本名叫《仆人眼中的罗斯福总统》的书中写道:“作为日理万机的总统,尚能记住与仆人交往的小事,且把它们时刻放在心上,我们又怎能不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呢?”
(本文改编自小平的《把别人放在心上》)
关键词:关心
家庭山:把别人的心愿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