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4503 月份:2011-10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王阳明的故事(20111001)
有一次,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跟学生出游,途中遇到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吵架。B、讲道。
(答案:讲道。)
学生听了,不以为然:“老师,他们是在吵架。”
星云大师由此得出结论:天理、良心要求别人是在骂人,若要求自己是在讲道。应该说,星云大师说得非常好。但家庭山同时又认为,会听的,或者说善于学习的,那两个人是在讲道;不会听的,或者说不善于学习的,那两个人是在吵架。所谓,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热闹。所以,要学会在生活和学习中,看出门道来。
关键词:讲道
家庭山:做个内行人,看出门道来。
陈凯的故事(20111002)
2010年6月25日,家住河南洛阳的梁文芳第一时间查到了儿子陈凯的高考成绩——618分,超过河南高考分数一本线66分。
梁文芳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丈夫陈振东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1992年,儿子陈凯出生了,夫妻俩对儿子寄予了很大希望。让梁文芳夫妇高兴的是,陈凯自小聪明,学东西很快。陈凯6岁那年,梁文芳就把他送到了一所重点小学就读。一次单元测试中,试卷中的两道附加题全班仅有两人做出来,陈凯就是其中一个,可是前面比较简单的题目他却一连错了两道。梁文芳看了试卷中的错题,问儿子是怎么回事。陈凯一看,满不在乎地说:“嗨,这道题很简单,只怪我当时太粗心了!”
问题:梁文芳会批评陈凯吗?( )
A、会。B、不会。
梁文芳想,儿子粗心、骄傲自大的毛病改不掉,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必需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于是拉下脸说:“既然简单为什么做错?这虽然只是一次平常的单元测试,但如果遇到重要的考试,你会吃亏的!”看妈妈生气了,陈凯表示以后会细心。
问题:梁文芳对陈凯的回答满意吗?( )
A、满意。B、不满意。
梁文芳听了,说:“学习靠的是主动性,纠正错误不能拖拉,你现在就把错题改过来!”而后,梁文芳拿出一张纸,让儿子用红笔把错题工工整整地抄下来,还让他把其中一道题的第二种解法也写出来。
问题:梁文芳以后会注意陈凯纠错吗?( )
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及时纠正,还需要在初期予以监督。为了让儿子养成有错必纠的习惯,梁文芳在一开始每天都严格检查儿子的作业,作业中一旦出了错,除了让儿子弄清楚原因,还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贴在床头,为的是让儿子早晚看,烂熟于心。在梁文芳的监督下,陈凯纠正错题的习惯坚持了下来。每到考试前,还在妈妈的提醒下,把平时的错题都重温一遍。就这样,陈凯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测试基本上都不再出错,成绩也排在了班里前几名。
关键词:纠错
家庭山:粗心要不得,纠错需及时。
艺术教育的故事(20111003)
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的艺术教育出现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费紧张、政府规定的强制性课程过多,以及公众的认识不到位等。而现在,美国教育界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科学家也为振兴艺术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断言:“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问题:艺术教育对考试成绩有何影响?( )
A、有利。B、不利。
研究显示,艺术体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愉悦,还能带来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数学、阅读、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还是口语表达、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此外,学习艺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专注力、自控力、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跟环境发生更深层次的联系,从而开阔视野,获得人生的幸福感。“如果担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想让他们考高分,那么给孩子的艺术教育应该更多,而不是更少。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艺术之中的孩子考试成绩更好。”亚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学汤姆·霍恩说。
上海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梅子涵也说:“孩子们的书包里全是教科书,感觉好重。一个感觉生命好重的人,不会有灵感。”而艺术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实现劳逸结合的同时,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受中获得美感体验,变得耳聪目明,并唤起创造热情,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关键词:艺术教育
家庭山:学艺术,提成绩。
陈凯的故事(20111004)
陈凯升入高二后,在几个贪玩的同学影响下,迷上了网络游戏。发现儿子的异常表现后,梁文芳心里很着急。
问题:梁文芳会在什么时候制止儿子玩游戏?( )
A、影响考试前。B、影响考试后。
梁文芳知道,如果家长只是强行制止的话,会适得其反。因为有些错误,父母纠正100次可能比不上让孩子自己提高认识一次效果好。很快,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到了。由于平时上网打游戏占用了太多的学习时间,陈凯的成绩排名一下子下滑了20多名。这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打击。班主任也狠狠批评了他,他的心情非常糟糕。儿子的灰暗情绪自然逃不过梁文芳的眼睛,她决定和孩子谈心。
问题:梁文芳采取的是什么谈心途径?( )
A、谈话。B、写信。
梁文芳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封信交给了儿子。陈凯诧异地接过妈妈的信读了起来。读着读着,陈凯愧疚起来。原来,细心的妈妈对他迷恋网络游戏的事一直都心知肚明,却没有严加制止,就是怕激起他的逆反心理。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在什么时间,在哪里上网,上网多长时间,妈妈都记得清清楚楚。字里行间,透露着妈妈的焦急不安、关爱之情,以及殷切的希望。读完信,陈凯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很快就写了一份戒除网瘾的决心书,贴到床头上,每天都大声读几遍。每当路过网吧,内心又蠢蠢欲动的时候,就逼自己赶快离开。一个月后,陈凯又找到了原来的学习状态,成绩也很快上来了。
关键词:制止
家庭山:相时而教,择径而育。
打架的故事(20111005)
美国有一则新闻报道:在高速公路上有两辆车因为些微的擦撞,两个司机一言不和,在道路边打了起来。两个司机中,一个是普通人,另一个则是空手道冠军。自然,交手不到一分钟,胜负就已分晓。
问题:谁打赢了?( )
A、普通人。B、空手道冠军。
打架的结果竟然是空手道冠军输了!报社的记者是这样解释空手道冠军输的原因的:空手道冠军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打头部,腰部以下也不可以打。可是普通人没有学过,因此,没有受到制度与规定的束缚,直直的一拳就击在空手道冠军的鼻梁上,使冠军就此倒地不起。
关键词:规矩
家庭山:别被规矩束缚了手脚。
北岛的故事(20111006)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艰难的岁月里,北岛的父亲怕营养不良影响孩子们的发育成长,总是想尽办法让他们吃得好些。当时,北岛的父亲借调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在教务处工作。学院在校内拨出一块空地,分给职工们作自留地。北岛的父亲便把自己的三分地种了绿豆和白薯。由于平时工作忙,北岛的父亲没时间管,但菜地到秋天倒收获不少。父亲便让北岛和自己一起去挖白薯。那是北岛头一次干体力活儿:顶着毒日头,用铁锨挖出白薯,抖掉土疙瘩,装进麻袋,然后运回家。
问题:北岛乐意干这体力活儿吗?( )
A、乐意。B、不乐意。
“父亲蹬平板三轮车,我坐在麻袋上,为劳动的收获骄傲,更为与父亲平起平坐得意。”北岛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本文改编自北岛的《父亲》)
关键词:劳动
家庭山:劳动是一件得意事。
乔布斯的故事(20111007)
2005年6月12日,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讲了三个故事。以下是乔布斯的第三个故事,关于死亡的故事。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 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开始,过了33 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多天是“No”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必须要改变某些事情了。“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你有时候会思考你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
大概一年以前, 我被诊断出癌症。我在早晨七点半做了一个检查, 检查清楚地显示在我的胰腺上有一个肿瘤。医生告诉我那很可能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癌症, 我还有三到六个月的时间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的医生把诊断书给了我,叫我回家, 然后整理好我的一切——这是医生对临终病人的标准程序。那意味着你将要把未来十年对你小孩说的话在几个月里面说完;那意味着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好, 让你的家人会尽可能轻松地生活;那意味着你要说“再见了”。
问题:乔布斯会把诊断书放在什么地方?( )
A、身上。B、家里。
那天,我拿着那个诊断书过了一整天(以便更真切地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晚上,我作了一个活切片检查,医生将一个内窥镜从我的喉咙伸进去,通过我的胃, 然后进入我的肠子, 用一根针在我的胰腺上的肿瘤上取了几个细胞。我当时是被麻醉的,但是我的妻子后来告诉我,当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的时候,他们开始尖叫, 因为这些细胞最后竟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可以用手术治愈的胰腺癌症细胞。我做了这个手术,现在我痊愈了。
从死亡线上又活了过来, 我可以比以前把死亡只当成一种想象中的概念的时候,更肯定一点地对你们说:没有人愿意死, 即使人们想上天堂, 也不会为了去那里而死。但是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终点,从来没有人能够逃脱它。死亡是生命中最()的一个发明。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一个什么字?( )
A、好。B、坏。
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你们现在是新的, 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久以后, 你们将会逐渐变成旧的然后被送离人生舞台。你们的时间很有限, 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谨以此文悼念2011年10月5日辞世的乔布斯!
关键词:最后一天
家庭山:把握当下,做最重要的事。
研究课题的故事(20111008)
在很多美国中学生心目中,每年的“国家历史节”竞赛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研究课题。若能进入国家决赛,那将是很高的荣誉。
1999年9月,堪萨斯州东南部一所中学刚开学,柯南德老师就在课上宣布了“国家历史节”的竞赛主题:历史上的英雄。梅根、伊丽莎白、杰茜卡、莎柏瑞娜这四个小女孩对此兴趣浓厚,决定组团参赛。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四个人将研究锁定在纳粹大屠杀的那段历史。接下来,每天放学后,四个小女孩就会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研究讨论柯南德老师提供的材料。9月23日,一篇题为《其他辛德勒》的报道吸引了她们的目光,文中列了8个人的名字,并各附一段简短介绍。列在第一个的是“艾琳娜·森德勒”,介绍说她“救出了2500个犹太小孩”。“这不可能吧。辛德勒救了1100个犹太人,如果艾琳娜救了2500个孩子,我们怎么会没听说过?”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她们拿着这本1994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去找柯南德老师。“可能是文章误将‘250’印成‘2500’了。”柯南德老师说。
问题:梅根她们还会研究这个“艾琳娜”吗?( )
四个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女孩子没有在自己的疑问和老师的看法面前止步,她们上网搜索“艾琳娜·森德勒”,发现一个网站上面注明的获救人数确实是2500。会不会这里也搞错了呢?她们发邮件去询问,不久收到回复,确认人数无误。孩子们既惊讶又兴奋,决定将“纳粹大屠杀中的英雄”作为她们“国家历史节”竞赛项目的主题,并开始寻找艾琳娜。2000年2月,她们的研究报告被顺利推举参加5月份的州级竞赛。同时,犹太正义基金会也传来让她们难以置信的消息:艾琳娜还活着,住在波兰华沙,已近90岁。几个星期后,她们先后收到了艾琳娜的两次回信。信中,艾琳娜回答了她们的问题,为她们指出了报告中两处细小的错误,并感谢她们将这个故事写了出来,让人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同时,媒体也开始关注这四个小姑娘的发现。一些周边的学校和社区团体邀请她们去作讲演,谈谈艾琳娜的故事,以及她们是如何发现她的。而后,她们在一个叫舒扎特的商人资助下,飞往波兰华沙拜访了艾琳娜。随着这次见面的报导,艾琳娜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当时网络搜索的关于艾琳娜的两个词条,通过这四个小女孩的努力,到现在已经有了200000个结果。艾琳娜,这个比辛德勒更“辛德勒”的女英雄终于扬名天下。
(本文改编自沈琅的《世界因你而不同》)
关键词:研究课题
家庭山:要研究,不要灌输。
乔布斯的故事(20111009)
十七岁那年,乔布斯上了Reed(里德)大学。由于学费高昂, 而父母处于蓝领阶层,几乎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了自己学费上面,乔布斯深感愧疚。于是,六个月后, 在看不到所学的课程有什么价值后,乔布斯决定要退学。
问题:乔布斯还会在学校学习吗?( )
乔布斯的退学并非走出校门不学无术,他只是不再读那些提不起丝毫兴趣的课程,而去修那些看起来有点意思的课程。比如,当时Reed大学在那时提供了也许是全美最好的美术字课程,乔布斯非常喜欢,便去参加了这个课程,去学学怎样写出漂亮的美术字。通过这个课程,乔布斯学到了多种漂亮的字体,学会了怎样在不同的字母组合之中改变空白间距, 以及怎么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
问题:学“有意思”的美术字对乔布斯“有用”吗?( )
A、有。B、没有。
这些东西当时好像都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可能,但十年之后,当乔布斯在设计第一台Macintosh电脑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乔布斯把当时学的那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Mac,成为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体的电脑。后来,Windows照抄了Mac,才使现在的个人电脑有了美妙的字型。
“不能否认,我当时确实非常的害怕;但是现在回过头看看,那的确是我这一生中最棒的一个决定。”乔布斯回忆道。
关键词:退学
家庭山:退学非不学,上学不盲学。
张微伟的故事(20111010)
2008年2月,当很多高三学子还在为渐渐临近的高考拼搏时,长沙雅礼中学高三学生张微伟已经拿到世界顶尖学府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以及20万美元的奖学金。
从岳阳到长沙读高一的时候,张微伟的成绩在班里不算好,于是慢慢放弃了课外书,投入题海中来挽救自己的颓势。那时,张微伟不断重复的三件事就是:做题,分析错题,不懂的地方问别人。结果,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张微伟居然得了班里第一。这让他自己都有点吃惊,“完全吓到了”。“张微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班主任老师这样解释道。
问题:张微伟为什么学习能力强?( )
A、学习自由。B、学习刻苦。
“小时候爸妈对我的管制是极端自由的,从来没有逼迫我学过乐器什么的,我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所作所为都是被一种本能的意志驱使着,说白了就是找好玩的事情做。”张微伟说。
高一入学一个多月后,张微伟听说了“模拟联合国”这个东西。高二,张微伟通过了笔试与口试,进入了模联培训的团队,并参加“2007全国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 张微伟列出的高中课外活动(角色)是:广播站站长、戏剧社成员、英文校刊美术总编、社团部副部长、心理协会活动部成员、蚂蚁兵团实践协会会长与模联培训的成员。
上耶鲁,既是张微伟看中了耶鲁注重潜力,也是耶鲁看中了张微伟具备潜力。至于潜力的由来,跟张微伟的学习自由(或者说学习自主)和爱好广泛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自由
家庭山:学习要自由,爱好要广泛。
莫言的故事(20111011)
7月7日高考那一天,莫言送女儿去考场,远远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莫言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家长们于是开始七嘴八舌闲聊。就在这时,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家长们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之外。红线外的人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
问题:莫言心中的同情多还是庆幸多?( )
A、同情。B、庆幸。
“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莫言寻思着。
(本文改编自莫言的《陪考一日》)
关键词:平平安安
家庭山:健康是学习的第一要义。
李威的故事(20111012)
胡秀平是河南省安阳市一名普通的公务员,丈夫也是机关干部,家庭和睦,唯独儿子李威上高中后,变得调皮捣蛋,讲吃喝,好穿着,花钱大手大脚,成绩一天天下降,让夫妇俩操碎了心。为了督促李威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胡秀平夫妇想了很多办法:家里的电视不许开,避免影响李威学习;买了复读机,让他有空听英语;请了两个家教,一个负责文科,一个负责理科;在商场买了许多营养品,为了补脑。为了多写时间照顾李威,胡秀平还放弃前途,到一个清闲的科室上班。
问题:李威的成绩排名提高了没有?( )
A、提高了。B、没提高。
可尽管如此,李威调皮贪玩依旧,学习成绩让然差生一个。
2008年春开学的一个星期天,胡秀平带着李威上街买衣服。路上,一个男孩子和李威打招呼。那孩子穿着破旧的单薄衣衫,背着一个小布袋子。经询问,这个男孩子叫王磊,是林州山区的,袋子里是大米,每个月就靠一袋子米生活,经常吃馒头喝白开水,学费还欠着学校。胡秀平听了顿生同情之心,问他学习好不好。“可好了!他学习非常用功,每次考试都前三名。”李威说。回到家,胡秀平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胡秀平到商场给王磊买了一双球鞋、一套保暖内衣和一件夹层的厚外套,并叫李威下午放学时把王磊请到家里吃饭。就这样,李威和王磊迅速成了好朋友,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懂事的王磊知恩图报主动辅导李威做作业。胡秀平自此隔三差五就叫李威给王磊带些吃的,或者把王磊叫到家里吃饭,有事还塞给王磊一些零花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王磊也把李威当成了自己的兄弟一样,并要求和李威同桌。后来,胡秀平夫妇干脆把王磊接到自己家,和李威同吃同住同学习。从此,李威和王磊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王磊不仅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学习,还给李威列了一个学习计划,督促他严格按照计划作息。
有了王磊这个益友,一年后,李威的学习成绩迅速上升为班里的前十名,而且也知道关心人,懂事多了。2010年高考,李威和王磊都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考场。结果,王磊如愿以偿考取了北京大学,李威则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
关键词:益友
家庭山:有良师,还需益友。
舒乙的故事(20111013)
老舍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但却十分欣赏舒乙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老舍还很爱带舒乙穿过大街小巷,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
问题:老舍在路上会拉着舒乙的手吗?( )
走在路上,老舍总是拄着手杖在前面,舒乙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舒乙的手,也不和舒乙说话。舒乙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
问题:不拉着舒乙的手走路好吗?( )
A、好。B、不好。
老舍或许就是通过这样的生活细节,潜移默化地告诉舒乙:自己的路自己走。就这样,跟着老舍的脚印,舒乙走了两年多,直到老舍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舒乙回忆道。
关键词:拉手
家庭山:自己的路自己走,无需一直拉着手。
陈子丰的故事(20111014)
2011年,哈三中的陈子丰夺得黑龙江省文科状元。在哈三中校长赵文祥实名推荐的学生中,陈子丰文科综合排名第一。校长在向北大推荐陈子丰时写道:文科综合排名全校第一名、省三好学生、班级团支部书记,参加过“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活动、钢琴过八级。陈子丰爱好广泛,爱读书、爱唱歌、喜欢弹琴、打乒乓球……
陈子丰的数学成绩在高一和高二波动比较大,高一考试时有一次竟然扣了40分。到了高三,陈子丰在老师的指导下,每天练一套填空选择题,以至于高考的成绩不低,得了144分,和估分一样多。
问题:另外6分陈子丰丢在什么题目上?( )
A、基础题。B、难题。
“我平时比较爱玩,成绩比较好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每天练一套填空选择题,高考时基础分一分都没丢,仅最难的一道题的最后一问扣了6分。”陈子丰说。
英语学科对于陈子丰来说也是强项,她学英语的高招就是不死记硬背单词,而是在读英文报刊和短小说中,积累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因此,她高考的英语成绩也是高分——144分。
关键词:基础
家庭山:多练习,多积累。
吴天昊的故事(20111015)
2011年10月8日下午6时,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学生吴天昊到体育场打球,与在同个球场的长春二实验中学郝志鹏因身体碰撞发生口角,继而扭打起来。事后不久,郝志鹏的父母带领四十余人冲进球场殴打吴天昊。后来对方带过来的人砍天昊时,他是去用手挡,导致双手被砍断。据康凯微博描述,10月9日上午6点,吴天昊的手接上了,半小时之后出现吐血症状。10点,吴天昊宣布不治。
康凯的微博描述称,郝志鹏的父亲叫郝升山,是煤矿老板,事发当时曾对吴天昊说,“我家有的是钱,打残了你我能摆平,新来的公安局长我也能摆平,就打你!”当郝家人看吴天昊快不行了才送到医院,郝志鹏的母亲在医院时不以为然,还在炫耀金钱,拿出好多钱说“你们要多少钱就开口,我家有钱,不够我包里还有”,十分嚣张。
据当地媒体报道,主要犯罪嫌疑人郝某及其父亲郝升山于10月9日投案自首,已被警方刑事拘留。专案组正在全力抓捕其他涉案人员。
问题:吴天昊有过错吗?( )
10月11日下午,受害者吴天昊的表姐康凯做客微访谈,她表示,希望通过网友们的关注与帮助,给弟弟一个公正的结果,并且希望和弟弟一样大的年轻人不要太冲动。“弟弟也不冷静,两人动了手,但都没受伤。之后郝志鹏就说他家长要来解决这个事。”
当被问起吴天昊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时,康凯说他平时很阳光帅气,是公认的小帅哥,平时也很懂事,总是笑呵呵的。经常说以后长大了赚钱了带全家人出去旅行。很细心的孩子,很爱运动,经常去打球。但现在这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相反,全家人陷入了悲痛的深渊。
关键词:冲动
家庭山:冲动是魔鬼,冷静促平安。
童第周的故事(20111016)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鄞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1918年入宁波师范,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但为了实现更为高远的志向,童第周通过努力,考取了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由于基础差,童第周的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一。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决定勤奋读书,迎头赶上。
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有志气是好,但也要注意休息啊!”陈老师劝童第周说。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第二天,陈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童第周,并号召大家学习他的刻苦精神。
一个学期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期末考试来了,童第周的成绩成了全班同学关注的对象。
问题:童第周还会是倒数第一吗?( )
A、会。B不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考试中,童第周的成绩有目共睹,各科平均成绩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还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这还不止,到了三年级毕业时,童第周的总成绩已经名列全班第一。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感慨地说。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
关键词:努力
家庭山:好成绩是努力得到的。
马强的故事(20111017)
2011年,大庆实验中学高三学生马强,以710分的高分拿下黑龙江省高考理科状元。
从全省的考生中脱颖而出,马强认为自己在学习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制胜法宝,只不过平时会花很多时间去做题,每个题目都要做到思路清晰。同时,马强非常注重做课堂笔记。
问题:马强课堂笔记主要记的是什么?( )
A、重点。B、难点。
“平时上课一定要勤记各科笔记,上课时听到有障碍的地方要记下来,但要尽量简洁明了,这些问题要在当晚解决。每晚睡前我都要再看一遍笔记。”马强说。
关键词:障碍
家庭山:学习的实质是扫除障碍。
胡立阳的故事(20111018)
胡立阳小时候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刺激、冒险。五六岁时,胡立阳学会了游泳,并自认为泳技高超。于是在十三岁那年,胡立阳决定到大海里去大显身手,抱着一个很大的救生圈下了海。不幸的是,由于那时是退潮,胡立阳很快就被海浪带了出去。转眼间,他已经离警戒线一两千米远了,沙滩上的人看起来小得跟蚂蚁一样。
胡立阳使劲地想游回岸边,但由于是退潮,加上套在身上的救生圈实在太重,根本就游不动。几经挣扎,他发现自己被海水越带越远。当时天色渐暗,身边四下无人,风浪渐大,他有些慌了:难道自己要葬身海底喂鱼了吗?想到此,他忍不住哭了起来。哭累了,还得想办法啊。当时,胡立阳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抱着救生圈,被动地等待奇迹出现;要么丢掉救生圈,靠自己的力量拼命游回去。可是丢掉救生圈,若游不回岸上,又没人来搭救,怎么办?但不丢掉救生圈,他动不了,就只能随波逐流,坐以待毙!
问题:胡立阳选择的是什么?( )
A、抱着救生圈。B、丢掉救生圈。
在生死攸关之际,胡立阳果断地将救生圈丢掉,靠自己的力量,拼命往岸边游之后。浪一退,他就潜到水下,以缓慢的速度在水下拼命地游;浪一来,他就冒出水面,借助浪的助力前进。就这样游游停停,当感到无力时,他就不断鼓舞自己来驱除内心的恐惧。他想,来海滨浴场不就是为了享受游泳的乐趣吗?怎么现在一落到海里就哭哭啼啼了呢?眼前一大片海水,不正好可以施展自己的泳技吗?随后,他的身体慢慢放松了,虽然仍游得吃力辛苦,但陆地已经触目可及。就这样拼命游了两个小时,直到天色已暗,胡立阳终于游到岸边回头一看,救生圈早已消失在黑漆漆的茫茫大海中。当手碰到沙滩的那一刻,胡立阳瘫倒了,同时喜极而泣,劫后重生的感觉令他永生难忘。
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赌博,他庆幸当时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不然自己可能也跟救生圈的命运一样了?事后,他曾与许多朋友讨论他当初的这个选择。大家都说他那时候疯了,因为没有了救生圈,等于没有了希望。但胡立阳清楚,自己是对的。因为有了救生圈,就有了依赖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会丧失斗志,继而丧失希望。后来,胡立阳进入了华尔街,不断领教到“股海”的可怕与无情。当发现行情走向与预料不同,他会做出“丢掉救生圈”的决定,而不以为暂时“止损”就是放弃了希望!不幸遇上“退潮”,他总会勇于认错,并立即做出果断的决定,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掉。就这样,他成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华人投资理财专家,被誉为“亚洲股市教父”。
(本文改编自苗向东的《将救生圈丢掉》)
关键词:救生圈
家庭山:丢掉救生圈,赢得新生活。
张炘炀的故事(20111019)
张炘炀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两岁半时,就在三个月内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他4岁读小学一年级,6岁升入五年级,9岁上高三,10岁考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通过北工大硕士研究生复试,16岁被北航数学专业录取,成为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是辽宁盘锦市的一名公务员,但为了张炘炀的学习,张会祥是父亲又是老师,每天24个小时和他呆在一起。十几年的时间里,只要张炘炀在,夫妻俩从来没看过电视,也几乎没有在家待过客。自然,为了学习,张炘炀玩的时间也很少。然而,玩毕竟是孩子的天性。在读硕士期间,张炘炀沉迷电脑,出现了挂科,面临交不出论文毕不了业的后果。因为恐惧失败,张炘炀开始废寝忘食地补习,最终完成了硕士论文。但他突然提出,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他就不参加硕士论文答辩,也不考博士。在答辩的最后一天,父母为了劝哄张炘炀继续把学业进行下去,在北京租下了一个房子,骗儿子是买的。
至于为什么非要让父母为自己买房,张会祥说可能是儿子受了同学的气。“当时我抱怨北京的房价高,他们就说,你滚回你老家去。”张炘炀对记者说。“但你知道大家听起来,觉得你是在用这个方式逼你父母。”记者直言不讳。
问题:张炘炀承认是自己在逼父母吗?( )
A、承认。B、不承认。
张炘炀:“应该说是我父母在自己逼自己。他们为了他们不曾实现的一个梦想,来自己逼自己。”
记者:“难道你始终认为,你这16年走过的道路只是你父母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而走的吗?”
张炘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强加的,反正我的梦想也基本上继承了我父母的梦想。”
记者:“所以你下意识当中是不是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不需要为我的生活负责任,是你们要为我负责任。”
“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就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努力。”张炘炀转头对父母说。
关键词:逼
家庭山:别逼孩子实现家长的梦想。
卫夫人的故事(20111020)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据说,卫夫人在教授王羲之书法时,似乎并没有教他写完整的字,而是把字拆开,练习笔画。
卫夫人首先教王羲之练习“点”的写法。在练习这个“点”时,卫夫人给他讲要有“高峰坠石”的感觉。那么,高峰坠石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不用说小孩子,就是大人恐怕也不清楚。于是,卫夫人带领王羲之来到了户外,爬到一处悬崖上,往下扔石块——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问题:为教一个点而爬山有意义吗?( )
把王羲之带出去,身临其境地感觉“高峰坠石”,这是一件既非常有趣,又非常有效的事情。《兰亭序》是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说里面“之”字的点,每个都不一样。那么,王羲之的这个“点”,是不是跟卫夫人的教育有关呢?
接下来,卫夫人在教王羲之练习“一”的时候,同样把他带到了户外,让他在广阔的平原上站着,凝视地平线,凝视地平线的开阔,凝视辽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并在他耳边轻轻地说:“千里阵云。”可以想象,王羲之立马就有了辽阔的感觉,有像两边横向延展张开的感觉,会把云排开阵势时有一种很缓慢的运动,跟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联系起来;会在写水平线条时,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伸张的领悟,有天地对话的向往。而这样一来,何愁写不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书法呢!
卫夫人教王羲之写另一个笔画“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为让王羲之体会笔势的力量,卫夫人同样把他带到了户外,而且这一次是带到了深山里。
问题:卫夫人让王羲之从什么上面体会这种力量?()
A、笔直的大树。B、垂落的粗藤。
这次,卫夫人让王羲之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卫夫人让王羲之借着藤的力量,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宕在空中,感觉什么是“万岁枯藤”。自然,王羲之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枝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固的力量,既而对书法产生一种超乎常人的领悟。于是,在王羲之后来的书法中,“竖”这个线条,可以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展出来的张力,俨然一根顽强的生命线,一条非凡的成功道。
所以,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最应该感谢的是他的启蒙老师卫夫人。而启蒙教育,重要的是体验领悟,而不是传授灌输。
(本文改编自蒋勋的《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关键词:户外
家庭山:少一点灌输,多一些领悟。
郭修武的故事(20111021)
2011年,绵阳南山中学毕业生郭修武以649分夺取四川省高考文科状元。
“从小学习很自觉,不需要我们大人催,自觉、听话!这娃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郭修武的父亲郭广川说。“我和爱人一来是工作忙,二来也没有多少文化,可以说,儿子郭修武从小学起,都几乎和家庭教育‘绝缘’,他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全靠他自己。”郭修武的母亲焦健说。
问题:郭修武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
A、学习心理。B、学习规划。
“作为文科,高一要系统学习,高二要认真归纳。语文、英语、数学和文综,都需要大剂量、系统性的记忆,必须做出学习规划。当天课堂听好讲,晚上认真温习,把没有搞懂的一定搞懂,不要把问题留到明天。第二天,自己一定要抽出时间,对头天知识进行巩固,这样就把知识记牢靠了!”当记者问起学习方法和秘诀时,郭修武说。“这娃娃心理素质好,学习心理很平静,自然成绩很稳定,没有大起大落。这一切归结于修武学习计划性很强,这可能是他成功秘诀之一。”郭修武的班主任也持相同观点。
关键词:规划
家庭山:有规划地学习。
鲁迅的故事(20111022)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问题:鲁迅为自己辩解了没有?( )
A、辩解了。B、没辩解。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关键词:辩解
家庭山:重要是不是辩解,是行动。
费孝通的故事(20111023)
著名学者费孝通生于1910年,1928年入东吴大学读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两年后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研究生,1936年考取清华的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留学期间,费孝通勤奋好学,具备了一个学者所应有的扎实理论功底。1939年春,费孝通整理自己留学前的调查资料,写成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进行答辩。
当时,考官只有一个,即罗斯爵士,答辩地点是其博士导师马林诺夫斯基家里,答辩过程就是()。
A、问答。B、喝酒。
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夫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随后便是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夫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就这样,费孝通几乎是在觥筹交错中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问题:这篇论文写得怎么样?( )
A、很好。B、很烂。
不要以为这个答辩过程近乎荒诞腐败,费孝通的这篇博士论文就很烂。实际上,这篇博士论文教授们早已研究过,而且在马林诺夫斯基推荐下,很快就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后来,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关键词:答辩
家庭山:形式不讲究,内容不造假。
叶倾城的故事(20111024)
叶倾城14岁那年的秋天,某国领导人到武汉访问,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代表到长江大桥上夹道欢迎。从早上8点一直到11点多,却始终不见车队的影子。当时,天上下着零零落落的雨,江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叶倾城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和女伴岳湘一起悄悄地溜回了学校。
她们一口气跑到校园的操场上,一路大声说笑。一地泥水,岳湘敏捷地跳跃着,躲闪着,叶倾城说她的样子像在跳舞。“是吗?”岳湘笑了,随即就地一个旋身。校园里空无一人,她跳着自创的舞步,自由地摆动着身体,舞步轻盈而灵活;叶倾城则拍着手,哼着跑调的歌。在空旷的操场上,两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像是两只快乐的小鸟。
突然,一张怒气冲冲的脸出现在她们面前——班主任来了。旋即,她们俩被带回了教室。“你们不去,忘了是不是?那么,你们不会忘掉自己的名字吧?好,每个人大声喊自己的名字,一百遍!”班主任冰冷地笑着,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说。叶倾城和岳湘都呆住了。她们俩怯怯地抬起头,用乞求的眼光看着班主任。然而,班主任丝毫不为所动,喝道:“快点!”第一声,轻轻地出了口。班主任却大喝一声:“这声不算,大点声,再大点声!”班上同学的视线像许多针芒,刺在她们俩身上。叶倾城一咬牙,大声地喊了出来。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声。她俩仿佛是一个指挥,每喊一声,都掀起一片哄笑的声浪。泪水急剧地泻下来,叶倾城绝望地左顾右盼,想找一张同情的面孔。而在一片模糊里,叶倾城看见平日熟悉的同学们都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叶倾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喊完一百声的,直到班主任说:“好了,明天交一份检讨来。”
那晚,叶倾城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四周一片漆黑,那些哄笑声,那一张张幸灾乐祸的面孔,又向她围拢过来:我在同学们面前出了丑,今天晚上,他们肯定都会告诉家人、朋友,然后,所有的人都会知道……我明天该怎么去面对他们?我没写检讨,老师又会怎么惩罚我?突然,一个想法跃入叶倾城的脑海:死。对,去死吧,死了就不用去上课,老师也不能逼我交检讨了,也不用怕同学们笑我了。叶倾城用枕巾胡乱地擦着泪,心想,怎么个死法呢?割腕?太痛了!吃安眠药?家里有吗?卧轨?叶倾城仿佛看见火车压过自己的身体,碾得粉碎,血肉横飞……叶倾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母亲叫叶倾城起床时,早已是天色大亮。洗漱、吃饭、上学,整套过程都是机械的、麻木的,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老师再逼我,我就去死。
好不容易捱到学校,低着头蹭进教室,叶倾城发现岳湘没来上课。奇怪的是,那天早读班主任也没到,而且一上午都没见他,甚至他的语文课也改成了自习。快放学的时候,班主任终于来了,声音却出奇地温和:“检讨写了吗?没写就算了。老师教育你们是为你们好,这次的事过去就完了,以后不要放在心上。”他犹豫着,仿佛还想说什么,那一刻,叶倾城清清楚楚看见他眼中的惊惧和悲痛。他怎么会对我这么好,难道是因为他猜出了我想死?叶倾城很疑惑。
问题:班主任是猜出叶倾城想死而对她温和吗?( )
A、是。B、不是。
不是因为他猜出了叶倾城想死,而是岳湘死了——当叶倾城在床上胡思乱想的时候,岳湘喝下了满满一瓶洗厕液。当父母被她的呻吟和挣扎声惊醒时,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很长时间叶倾城都弄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想死的明明是我,怎么最后成了岳湘?
岳湘火葬那天,叶倾城去了她家。岳家门户大开,门里门外挤满了人,一片死寂里,只听见岳湘母亲的号哭声。那声音是那么绝望痛楚,完全变了调,几乎不像人的声音,仿佛是从地狱最底层传出来的:“小湘啊——小湘啊……”叶倾城蓦地觉得,那是母亲在喊自己。叶倾城不敢进去,在门口悄悄地张望,从人群的缝隙里,隐约看见木板上的白布下,凸显出一个小丘样的东西,只是半尺见方,不规则的一块,被白布随便地一裹,看上去,仿佛是一个破破烂烂的包裹。叶倾城一时竟看不出是什么,忽然她大叫一声,明白了:白布下,是岳湘的脚。叶倾城跳起来,跌跌撞撞地向楼下冲去。分明是那样纤长秀丽的双足,曾翩然起舞,亭亭立起时如白荷初放,此刻却只是一堆僵硬、难看的东西,没有一丝生气。原来死亡是一桩这样丑陋而可怕的事,那么,我不要死……叶倾城一跤绊倒在树根上,失声痛哭。
不久,班主任被调走了,而叶倾城也在一年后考取另一所中学。日子像雨点般密集打下,岳湘却始终是叶倾城心底不可碰触的回忆,让叶倾城在每—个不能预料的夜,从睡梦里哭起。
“年少的我们,仿佛新出窑的瓷器,晶莹无痕,却无比脆弱,稍一碰撞,便在顷刻间粉身碎骨,再也不能修复。那时,以为死亡就可以把痛苦关在门外,却不知道门外还有整片的蓝天;我们只想逃避明天,却放掉了长长的一生和一生中所有的悲与喜。如果岳湘会知道,曾经的奇耻大辱经过10年的光阴,只不过是岁月背后的记忆,她还会死吗?”叶倾城在文中回忆道。
(本文改编自叶倾城的《岁月背后的记忆》)
关键词:脆弱
家庭山:年少脆弱忌碰撞,生命坚强需打磨。
方清辉的故事(20111025)
方清辉是福建漳州龙海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学习,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学校的尖子生。然而到了高三的时候,因为父母三天两头让他回家干农活,方清辉高考落榜。虽然不能继续深造,但方清辉在农忙之余,始终放不下书本。
1987年和1991年,方清辉的女儿方燕玉和儿子方耀鹏相继出生。然而,整日忙着干农活的方清辉却没有多少时间来管教他们。为了挣钱养家,他每天天不亮就出海捕鱼,天黑之后才回家。妻子在村里经营着一个杂货店,时间上比较宽裕,方清辉就把管教孩子的事交给妻子。
2000年9月的一天上午,外出干活的方清辉回家取农具,发现方耀鹏没有去上学,而是在家附近玩。方清辉非常生气,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顿打。后经询问,原来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开始学写作文了,面对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方耀鹏硬是不会写,两天还没写完一段话,因此不敢去上学。
问题:方清辉接下来会怎么对待方耀鹏?( )
A、训斥他。B、帮助他。
方清辉听了心里非常内疚。他想,当年高考落榜后还怪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不重视,并发誓等有了孩子一定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可如今儿子都读三年级了,女儿更是读初一了,自己却从来没有好好关心过他们的学习。他决定,不管以后干活多累,辅导他们学习。当晚,方耀鹏的一篇作文在父子俩的合作下完成了。第二天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后大加赞赏,并当成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受到鼓励的方耀鹏一下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开始主动看书学习了,一有空还缠着父亲教他写作。通过此事,方清辉悟到,孩子的教育需要引导,尤其是当他们接触新知识、新课程的时候。
此后,为了让儿子增强阅读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方清辉给他买来课外读物:唐诗宋词、连环画、中外故事,还有一些科普读物。在方清辉的引导下,方燕玉、方耀鹏姐弟俩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和学习,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姐弟俩的记忆和表达能力,方清辉让他们背诵或复述诗词和故事。听说下象棋可以开发智力,方清辉特地找到村里的象棋高手拜师学艺,然后回来教方耀鹏下棋。此外,他还通过猜谜语、对诗联句来拓展孩子的思维。
2010年6月25曰,方耀鹏以679分的高分成为漳州理科原始分状元,并且排名全省理科第7名!7月l5日,方耀鹏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关键词:引导
家庭山:帮助孩子,引导孩子。
秦文君的故事(20111026)
作家秦文君刚进小学时,一度很抗拒学校教育,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在屋子后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起来。父亲得知后,没有训斥她,而是劝她回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会很高兴。这起逃学事件就这样被她的父亲,用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的轻描淡写地处理了。
然而,紧接着又有麻烦了。有一次秦文君看到,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向日葵会摇摆。“向日葵会跳舞!”秦文君兴奋地告诉同学。但同学们不仅不相信,还说她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向日葵跳舞,也不相信向日葵会跳舞。得不到同学们的信赖,找不到认同感,秦文君又不愿意去学校了,父亲劝说也无用。而且,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秦文君更不愿意去了——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个逃学的坏孩子了,而且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追问。
问题:父亲接下来会强迫秦文君回学校吗?( )
劝说无用之下,这位独特的父亲想了一个办法,给秦文君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问她问题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她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她:“你怎么不来上课呀?”她就给对方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对方还继续问,她就仍然说:“请吃糖吧。”再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这个叫堵嘴的糖。”父亲说。
问题:这个办法管用了没有?( )
A、管用了。B、没管用。
这个办法果真很管用,秦文君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了她的这个“前科”。不但如此,秦文君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成长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尴尬,如果处理不好,有时候一个尴尬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人生方向。”秦文君说。
(本文改编自秦文君的《一颗颗化解尴尬的糖》)
关键词:办法
家庭山:动气不如动脑子。
罗诗语的故事(20111027)
2011年,巴蜀中学的罗诗语以687分,夺得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其中,罗诗语的数学获得满分。罗诗语认为,文科数学,稍微细心点,其实满分并不困难。她认为在各科的学习上,“有问题就要及时解决,吸取经验”。
罗诗语的父母都是忠县拔山中学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自有一套。“她小的时候,我们就很注重培养她学习生活的习惯,让她的学习休息有明确的分工。养成了这个习惯后,她从来不在学习的时候想玩,玩的时候又想着学习,她自己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罗诗语所在的高三(1)班,是巴蜀中学的“清华北大尖子班”。班主任用两个词语总结了罗诗语的成功秘诀:踏实、追求最好。由于追求最好,罗诗语难免会有学习压力。
问题:罗诗语平时会告诉父母考试成绩吗?( )
“她什么都会给我们说,与我们沟通是她解压方式的一种。”罗诗语的父亲罗金华说,女儿把父母当成最信任的朋友,“考试无论好坏她都会告诉我们,因为她知道只要她努力了,我们绝不会批评她,只会给她鼓励与支持。”“考前一直让我放松,妈妈每晚还发短信让我早点休息。”说起这次高考,罗诗语感觉并不紧张,状态反而是太放松了。
关键词:沟通
家庭山:把孩子当朋友。
陈威的故事(20111028)
李清是一家名列世界500强美资在华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因为常去国外出差,看着国外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欢快的微笑,想想国内孩子被学习压得透不过气、面带愁容的样子,不免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感到失望。生下儿子陈威后,李清暗下决心,将来一定送他到国外,过高品质的生活。
陈威3岁时,李清把他送到一家收费昂贵、教学方式灵活的国际幼儿园。陈威敢于表现、会唱歌、会主持,在各种美术比赛中频频获奖,是个优秀的小男孩,能力和才华被老师充分肯定。可自从进入小学后,一切都变了。别的孩子早已在幼儿园学会了汉语拼音,所以老师一上来就教汉字。陈威傻眼了,国际幼儿园从来不教这些知识!虽然他的英语发音标准、口语流利,可是他是班里唯一不认得汉语拼音的孩子。鉴于这种情况,老师找李清谈话,让她配合抓紧教陈威拼音和书写。
“我觉得小学教育太成问题了。人对任何知识的掌握都应该先保证准确率,书写则是次要的,强调要书写规范是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孩子根本就不会,何谈规范?”每次和老师交流时,李清都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也辩论不过她。平时,在陈威面前,李清也这样批评国内的基础教育。
问题:李清这样做对陈威学习有利吗?( )
由于李清每次都和班主任辩论,弄得班主任很窝火,便不再管陈威了。而陈威发觉班主任对他不理不睬后,开始想尽办法捣乱,希望班主任能够关注他,但他的举动招来了班主任更大的愤怒。班主任开始罚他抄写、面壁、做卫生。李清得知后,没有批评陈威,却说体罚学生在国外是要被判刑的。渐渐地,陈威开始仇视老师,在课堂上和老师辩论,影响课堂气氛,有同学的家长还跑到学校要求开除他这个害群之马…… 就这样,原本在国际幼儿园是优秀孩子的陈威,越来越成了班里的落后分子,总是犯错误,总是被老师体罚,总是耷拉着脑袋。
好不容易升入中学,由于受母亲影响,陈威除了英语,别的课都不愿意学,还觉得老师特别虚伪,明知道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未来没有任何价值,却煞有介事地教学生。老师跟他谈话,他却和老师理论,批评中国的教育体制,抵制老师的教学要求,甚至说他迟早要去国外留学的,这些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东西不学也罢。老师曾数次和李清沟通,李清也始终没有进行反思,没有认识到既然陈威在国内接受教育,就要适应这种教育体制,而不是盲目抵制、批判。后来,老师得知陈威以后肯定要出国,就不再“打扰”他们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三。毕业前夕,学校为了保证中考升学率,决定将陈威分流进职业学校……李清别无选择,只能送15岁的儿子出国读书。
问题:陈威在国外读书会好吗?( )
由于英语并没有好好学习而导致语言不过关,再加上由于抵制国内的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陈威在很多方面也完全不适应。结果,李清半年后就接到学校的通知:鉴于陈威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请监护人将他接回国。
没有中国学籍的陈威回国之后,只能选择每年学费20多万元的国际学校。那几年,昂贵的学费让李清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赚钱,供孩子上学”。然而,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陈威申请到美国一所普通大学。
问题:陈威在这所普通大学会学好吗?( )
没想到,陈威只上了一个学期就回国了。原因是那所学校的老师上课敷衍了事,同学们酗酒吸毒。为了不同流合污,陈威成了一只离群的羔羊,总被排斥在大队伍之外,于是半年后就回国了,而且发誓再也不去了。
从送儿子去美国读高中算起,四年间,李清花费了近200万元。如今,李清钱没了,老公因为教育分歧也走了,儿子则整天躲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最长一次两个星期没下楼,成了标准的“宅男”……
关键词:抵制
家庭山:要灵活适应,不要盲目抵制。
蒋卓吾的故事(20111029)
江苏广播电视台总台主持人杜荧,曾让儿子蒋卓吾学了6年钢琴。这段经历是她和儿子人生中一段很迷茫的时期。她的儿子有一次对他的朋友说:“我恨不得拿个锤子把我们家的钢琴砸得碎碎的,然后从6楼扔下去。”听了儿子的话,杜荧心里五味杂陈,觉得自己这6年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了,看来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往往事倍功半。
一天,杜荧被老师叫到学校,说蒋卓吾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偷偷地在下面画画;不过,老师也说蒋卓吾的汽车画得确实很棒,无论是线条还是结构都很形象逼真。
问题:杜荧的心情哪种成分较多?( )
A、生气。B、欣喜。
老师的话使杜荧怦然心动,她想起儿子从小到大确实一直都很喜欢画画。回家路上,杜荧对蒋卓吾上课不好好听讲这事压根没提,因为她明白儿子已经知道错了,他此刻更需要的是妈妈对于自己绘画爱好的肯定。杜荧问蒋卓吾是不是很喜欢画画,蒋卓吾低声地说是。接着,杜荧又问他画的车是哪家的。这个话头一提,蒋卓吾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得意地说:“我画的不是哪一家的车,这可是我自己设计的车。”知道儿子这个爱好后,杜荧在这方面做了积极引导。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蒋卓吾非常投入,在中考时报考了艺术类志愿,专业课成绩全校第一。后来蒋卓吾决定到美国读高中。和国内的艺术教育不同,在美国,老师更乐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并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发展它。一次绘画课上,老师让大家随便画画。
问题:蒋卓吾画的是汽车吗?( )
蒋卓吾一如继往地画起了汽车,老师发现他的汽车画得很生动,说他在绘画上很有天赋。为此,老师特意为他联系了离学校不远的世界著名的哈雷摩托车厂,不仅仅参观,蒋卓吾还去了厂里的设计室,和设计摩托车的设计人员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交流。这次参观更激发了蒋卓吾的画画灵感,他的作品更加成熟,充满激情。不久前,蒋卓吾获得了美国的国家艺术奖,他画的油画被就读的美国学校买下来并收藏。
关键词:爱好
家庭山:注意并发掘孩子的兴趣点。
崔显仁的故事(20111030)
2011年10月上旬的某一天下午,青岛威海路与台东八路交界的人行道上围了很多人。
人行道上铺了一张长约10米宽约1米的地板革,上面写满了五颜六色的粉笔字。一位老人跪在地板革上,双手紧紧夹住一小块粉笔,在地板革上仔细地写着。老人头发花白,脸像是被烧伤了,五官完全走样,而他的手指也已经扭曲变形,甚至不像一只手。“太不可思议了!”“字写得真好啊!”一个双手残疾的老人竟然能写出这么优美的粉笔字,令围观的市民都震惊不已。老人的身边还放着一个行李车和一个装钱的纸筒,行李车上的音响放着感恩的歌曲。这名男子就是被网友称为“粉笔奇人”的崔显仁老人。记者了解到,“粉笔奇人”的原名是崔显仁,今年只有49岁,是被网友误认为老人的。
问题:丢钱给崔显仁的行人多吗?( )
A、多。B、不多。
残疾的双手、漂亮的粉笔字及感恩的歌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人驻足观看,捐款的自然也是络绎不绝。不管是1元、5元,还是10元,崔显仁都会对好心人道一声“谢谢”。
认可崔显仁的不单单是普通人,就连方正字库的工作人员听说后也赶过去,计划购买他设计的字体,并帮助他改变生活。“我们来到这里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感动,二是欣赏。”然而,靠自己的手艺赚钱的崔显仁却担心方正字库给了他钱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这个事他需要考虑一下,到他觉得自己行的时候,才会答应他们。“我怕我做得不够好,让你们白花这个钱了。”最终,经两天半的多次交谈协商,方正字库的工作人员终于用诚意打动以乞讨为生的“粉笔奇人”崔显仁,与他正式签订《方正字库委托创作协议》。届时,崔显仁的字体将收录进方正字库,命名为“方正显仁简体”,该字体有望广泛用于广告业,也可以用于杂志的文章标题,或雕刻在古典家具上。协议还承诺,字体开发上市后50年内全部利润所得全归崔显仁所有,并提前支付5万元改善其创作期间的生活条件。
问题:崔显仁还会在街头写字乞讨吗?( )
崔显仁接受采访时表示,暂时不会放弃“卖艺”生涯,仍将继续在街头写粉笔字讨生活。
关键词:卖艺
家庭山:手指可残,手艺不残。
陈琳的故事(20111031)
1993年,23岁的陈琳孤身闯荡北京,并以一曲《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走红歌坛。1994年,沈永革认识了陈琳,随后创办了竹书文化唱片公司,不惜重金将陈琳收为旗下艺人力捧。2005年,陈琳因劳累过度大吐血,沈永革一直陪在她身边细心照顾,随后就传出二人秘密结婚的消息。不过,随着新人岳夏的签约,陈琳与沈永革的感情产生了波澜,两人的暧昧关系公司里的员工都知道。陈琳也发现过,不仅警告过岳夏,还当着员工的面与沈永革吵架。2007年,两人的感情走到了终点。
与沈永革离婚后,事业感情都跌入人生低谷的陈琳选择了回重庆疗伤。2009年7月,陈琳与音乐人张超峰在成都登记结婚,在8月的新唱片发布会上,陈琳和张超峰首次夫妻同台亮相,当时看来她心情不错,对婚讯也大方承认。在一些颁奖典礼和音乐座谈等活动中,陈琳也数次露面,每次都是谈笑风生。
但有好友称,陈琳很快就发现自己与张超峰在性格和很多观念上根本不一致。另外也有传闻,前夫沈永革卷走了陈琳大笔巨款,令她非常无奈伤心,对第二次婚姻也相当不信任。也有消息报道,陈琳和张超峰结婚后,陈琳并没有感到幸福,仍时时思念沈永革,张超峰为此曾回到家里打过陈琳几次,陈琳顿感绝望,有意与张超峰闹离婚。据知情人透露,陈琳性格比较自我,并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张扬,比较冷静,有什么话都藏在心里,很少与人聊起心事,甚至有抑郁症现象出现。也许正因如此,爱情受伤的陈琳曾自杀过一次,幸亏被救了过来。
问题:陈琳还会自杀吗?( )
性格决定命运。2009年10月31日,陈琳在北京东坝奥林匹克花园跳楼自杀身亡。据了解,自杀当天正好是陈琳前夫沈永革的生日。“她选择了10月31日,没错,是我的生日。我们在一起的13年里,每年的10月31日都要办盛大的聚会。”沈永革说。
陈琳自杀后,女作家章诒和在《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我们从来不谈婚姻爱情问题,恰恰她的危机就发生在这里。陈姑娘匆忙再婚,我吃惊不小。我觉得她不是在重拾爱清,而是在寻找依赖。离婚后的陈琳,害怕孤独与寂寞。于是,寻找新的爱情,便成为她自我逃避的方式。应该说,因害怕孤独寂寞而去恋爱、通过别人以求得安慰是当代青年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没想到出道多年的陈姑娘也这样做了,把自己的幸福和未来都装进了婚姻。而依赖,很可能就是被利用或彼此利用。这是最危险的!难怪有人说:爱可以拯救,也可以毁灭。问题是当陷入爱情的时候,狂热中的你能分得清是拯救还是毁灭?果然,婚后没几天,陈琳与丈夫就产生尖锐的冲突。激情消退,大梦方醒,她赠房、赠车的种种慷慨,都成为证明自己愚蠢的注脚。草率又失败的再婚,使她感到无比的悲愤和羞耻。这段时间,她几乎中断了与好友的一切往来。
再有名气的演员,其内心都极其脆弱,不堪一击。婚姻的破裂和事业的艰难使陈琳不能自拔。何况,艺人从来都是掩盖真实的自我,而把笑脸、身段、歌喉以及所谓的光鲜、轻松、快乐抖擞出来。他们那种无法向外人道来的凄凉、困顿、苦情和无奈,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亚于打工仔。加之,陈琳性格内向又倔强,苦撑门面,苦水自咽的生活就使得她格外痛苦了。一切都有限度,超过了限度,陈琳决定撒手!
事情终于发生了,一个初冬的夜晚,陈琳做了自我了断,从九层高楼纵身跳下。陈姑娘把歌唱到黄泉路上,把爱弄得血肉横飞。离世的时候,她结婚刚刚三个月,这也使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年轻的岁月。“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我等待着那最后孤独。”万不想,陈琳成名曲中的两句歌词,像谶语一样应验了。
想起梁咏琪的一首歌《问》,其中有这样两句:只是女人容易一往情深,总是为情所困,终于越陷越深。所以,女人要学会爱自己,爱家人,别把爱只给某一个男人。
关键词:一往情深
家庭山:别把爱只给某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