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1972 月份:2014-09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陈威的故事(20140901)
2012年高考结束,河南省郸城县一高的陈威以716分的总成绩成为河南省理科状元,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
陈威的妈妈虽然是一个从没上过学的文盲妈妈,但她让陈威的姐姐——一个功课门门优秀的好学生,帮助陈威学习,使得陈威从小学开始就比别人略胜一筹。
把女儿送进重点大学后,王莲芝似乎比以前更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了——在生活中,她经常用()的方式教导儿子。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讲道理。B、打比方。
(答案:打比方。)
2009年,上高一后没多久,接连两次年级单元考试,陈威考得都不理想。因为担心自己不能像姐姐那样考上重点大学,他一度很有压力,变得不自信了。
周末回到家,他闷闷不乐,连饭都不好好吃。王莲芝见状,以为儿子生病了,连忙伸手去摸他的额头。陈威这才难过地对母亲说出自己的心事。王莲芝想了想说:“妈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妈知道,种庄稼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用瞎担心。庄稼长得好不好有很多原因,最后收成好不好还要看天气和其他的因素,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一开始长得不太好的庄稼也可能有个好收成。所以,我不会像别人那样,因为瞎担心把已经种上但长得不好的庄稼随便毁了改种别的。你的成绩一直不错,已经打好了基础,就像种小麦选了粒大饱满的良种一样,胜算的把握也大得多,你要相信自己。”
母亲朴实的道理打动了陈威,他绷紧嘴巴点了点头。因为抛弃了多余的担心,之后他的成绩越来越稳定。这使他的信心大增,心态也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好起来。后来,提到这件事时,陈威说:“我再也不轻易否定自己,即使高考前的模拟考试,我一度考得很狼狈,我也没有放弃自己更高的追求。”
这件事让陈威养成了处变不惊的沉稳性格,让他在一次次大赛中稳定发挥,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关键词:打比方
家庭山:教育之道,寄寓生活。
李炯的故事(20140903)
2003年,李炯(原名李慧)上了高中。因为上的是重点高中的重点班,她的成绩在班里中等偏下。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她会很郁闷,爸爸李文杰便耐心开导她:“你要好好分析分析,是自己没考好,还是大家都没考好,如果是大家都考得不好,就说明题出得偏难,就不必责怪自己;如果是你自己没考好,就要找找原因。是复习不到位,还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上要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反省,才会不断进步。”李炯按照爸爸的指点,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考试成绩渐渐有了进步。
2006年,李炯参加了高考,因发挥失常,成绩没达到预期目标。最终,她听从爸爸的建议,报志愿时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李文杰认为,在孩子小、可塑性强的时候( )改造她,在孩子大了有主见时就要尊重她。
A、应该。B、不应该。
(答案:应该。)
这个专业可以发挥女儿的特长,因为女儿喜欢画画又精于计算,学建筑专业大有前途。
7月,李炯接到了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爸爸给李炯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将来做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师。”
入学时李炯的成绩在班里排20多名,因奋斗目标明确,她进步很快,不久就进入了班里前5名。其间,她曾两次获得三等奖学金,一次获得二等奖学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成为世界级的建筑师。
(本文摘编自萧宁的《善用目标激励法,细心老爸引领女儿走进奥斯汀》)
关键词:专业
家庭山:能发挥特长的专业是好专业。
状元拒录的故事(20140905)
十年前,美籍华人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一天,有对母子前来咨询。妈妈兴冲冲地对马振翼说:“我儿子的SAT考了2370分,你一定要让他进哈佛或者耶鲁。”但是,马振翼跟她儿子接触后,感觉很无奈。“No,我做不到!”他说。“为什么?”妈妈跳起来,“我儿子的分数接近满分。他要进不去,简直没天理了!”
最后,这个男孩果真既没去成哈佛,也没进耶鲁。得知北京这位高考理科状元被11所美国名校拒录的事后,马振翼说他一点儿都不奇怪。
在美国,即使是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也照样会被哈佛大学刷掉。有媒体报道说,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其他顶尖的大学也有类似情况。据了解,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大学,平均录取分数线只有2050~2300分。“排名越靠前的学校挑选人才时,往往越不看重学业,而更看重素质。”这是马振翼的经验之谈。他解释说,美国的大学录取工作主要看考生三点: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成绩不仅看SAT,还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绩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 )%的作用。
A、30。B、60。
(答案:30。)
你要想进美国一流大学,光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呢?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
可是那些前来咨询、想报考美国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好多想法还是中国式的,还没跳出中国高考模式。这些学生除了功课,往往没做过什么有助于录取的事。他们的爸妈却要求他们入读常春藤盟校。这些学生即使有课外活动,也很单一,大多是学校组织或安排的,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做义工或者当运动会的志愿者,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也看不出参与者的个人想法和热情。“我了解你做的课外活动后,仍不能知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马振翼常常无可奈何地对学生说,并教导他们,“年轻人最大的课题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要做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就离你不远了。”尽管确立了这样的原则,但对于国内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做。马振翼反复提醒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课外活动是否能体现孩子的个性?孩子做的事情,是否影响或改变了他人和环境?课外活动的参与和表现,会透露学生的人格特质。正是这些特质,让名校做出是否录取他的考量——甚至在孩子学科成绩并不突出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录取。
马振翼强调,大学考察学生的课外活动,实际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动,就是好活动。假如你参加了3个社团,都是普通团员,就不如只参加一个,但担任了领导。因为后者代表你有组织和领导能力。参加体育活动也是,以有突出表现为好。参加社团不能说明什么,在社团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组织了哪些活动才是重要的。美国一所大学录取学生,要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把你从本质上与别人区别开来。你的喜怒哀乐,能表露你的内心和性情。这么做的目的,就像扒开外皮露出瓤,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
(本文摘编自斐然的《中国高考落榜生为何被哈佛录取》)
关键词:课外活动
家庭山:能突出能力的活动,才是好活动。
女孩的故事(20140907)
10年前,美籍华人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马振翼强调,大学考察学生的课外活动,实际考察的是学生的能力。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动,就是好活动。“关键要写出个性来,要一下子吸引住录取官,在不长的篇幅里,强烈地呈现出你的形象和人生理念。”马振翼说,“你的故事不一定离奇,但一定要感人,要与众不同。”
马振翼还讲了培训班一个华裔女孩的故事,说这个女孩的父母是开餐馆的,没什么文化,家族中没人上过大学。她自己也很少参加课外活动,她的课余时间都在餐馆里帮忙。她的大学申请信就写她在餐馆干活、在家照顾弟弟,写得生动具体。
问题:这个华裔女孩被常青藤大学录取了没有?( )
A、录取了。B、没录取。
“结果,那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打动了哈佛大学录取官。”马振翼说。
有人问哈佛大学录取部主任威廉,在年复一年的录取工作中,什么最令他难以忘怀?他毫不迟疑地回答:“阅读申请者的人生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真实、动人,你无法伪造。”
关键词:故事
家庭山:有感人故事的学生,是好学生。
教育的故事(20140909)
“一个好家长、好老师一定要会激发孩子的潜力。”马振翼说,“人在年轻时学到的课本知识可能很快会被忘掉,但师长、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个启发、一个感动、一个梦想,则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从自己读书、教书的经历中,马振翼悟到:教育的重点就是启发人!这些年,马振翼在中美两地接触过很多学生,他觉得两地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生缺少( )。
A、努力。B、梦想。
(答案:梦想。)
马振翼想告诉中国的孩子:不要把高考当成梦想,因为它除了分数外,关于你是谁,你要什么,你想做什么,都回答不了你。他也希望中国的父母,从小就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努力发现内心的自我,只要孩子想到、做到、充分努力了,那他就是成功者。
关键词:梦想
家庭山:别把高考当梦想。
小杨的故事(20140911)
10年前,美籍华人马振翼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教辅机构,为高中生升大学提供咨询及考试培训服务。2009年,这家机构进入中国,在北京、深圳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10年来,这家机构帮助数千华人学生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美国名校。
小杨高中毕业时没考上国内心仪的大学。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30名的大学,就很满意了,因为他的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只考了2000多一点儿,而满分是2400分。可聊了没多久,马振翼就断定,他是哈佛大学要的人才。实际的结果也正如此,小杨成为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并享有全额奖学金。
小杨长相普通,但是给人的印象健康阳光、善于表达,“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跟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
问题:NGO是什么意思?( )
A、政府组织。B、非政府组织。
(答案:非政府组织。)
小杨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也了解他们的心理。“像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少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他们需要资助,我想帮助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100多个志愿者。“我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他们把公益当生意,挂羊头卖狗肉,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践踏人们的爱心。”最终,在一家媒体的帮助下,小杨的NGO 注册成功。如今,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的会员。“你知道他让我觉得可贵的地方在哪儿吗?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马振翼说。
小杨的另一段经历也让马振翼很感兴趣。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去小学无偿教书,帮助当地的穷人。
马振翼问小杨去美国上大学想读什么专业。小杨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受益最大,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贫穷、落后。所以,如果能去美国读大学,他想读经济学,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的面貌。“总有人问我,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其实,美国一流大学录取学生并没有统一标准,如果非要说有的话,就是他们希望录取将来可以影世界的人或具有这种潜力的人。在小杨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潜力。”马振翼满意地说。
(《本文摘编自斐然的《中国高考落榜生为何被哈佛录取》)
关键词:NGO
家庭山:做有理想的学生,做有影响的人。
汪逸凡的故事(20140913)
汪逸凡,13岁,武汉大学合校以来录取的最小学生。
汪逸凡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一个特困家庭。父亲汪锋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在汪逸凡不到2岁时就下岗在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亲在外做电脑培训挣的一点工资,仅够日常开支。“他出生不久就表现得有些异于常人。”汪锋说,孩子从小发育得就比较早,六七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10个月就能走路并开始认字。
母亲王茹说,为了逗孩子,她经常给还在怀里的汪逸凡读别人门上贴的对联。
问题:给婴儿读对联是对牛弹琴吗?( )
A、是。B、不是。
(答案:不是。)
结果,10个月大的时候,汪逸凡认出了家里挂历上的“福”字。此后,夫妻俩开始有意识地教孩子认字。
父母称,汪逸凡1岁多就能看懂一些文言文,两岁就看完了简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儿童作品,还能背诗,像《春江花月夜》这样对小学生尚且比较难背的长篇诗,汪逸凡只要看几遍就能背出来。
关键词:认字
家庭山:认字可从婴儿始。
金亚伦的故事(20140915)
金亚伦是个天生的“工科孩子”。他小时候非常喜欢与科学有关的动画片,这些理科方面的知识他几乎无师自通。在会说话之前,他就学会了认识几何图形和数数,识字之前他已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上幼儿园后,他常常缠着大人读机械工程方面的科普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越来越有“工科味”。为了让他各方面平衡发展,家长特别注重对他进行人文方面的培养,常带他接受艺术熏陶。然而,“后天拗不过先天”。带他去赏花,他关心的是电瓶车的轨道;带他去听音乐会,他考虑的是琴键的“动力学”……
金亚伦读到小学三年级时,阅读和作文成了他最害怕的学习科目,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得要领。跟老师和其他学生家长交流之后,家长发现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几个数理化成绩特好、英语成绩一般、语文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做阅读题驴唇不对马嘴,用理科思维单纯的因果关系来解答有着丰富文学背景的题目;作文则写得干巴巴,没有文采。家长通考察补课班和查阅资料,决定自己对他进行读写训练。在阅读训练中,家长鼓励金亚伦( )地阅读一些名著。
A、完整。B、零散。
(答案:完整。)
由于大多数教辅书上的文章是截取名著的某个片断,所以金亚伦很难领悟整本书的结构和精髓。家长于是给他选了一套《纳尼亚传奇》,鼓励他将全套7本书看完。然后,家长用图表的方式——“工科生”普遍很喜欢的学习方式,把每个故事的结构分析给金亚伦看。比如1/4篇幅的时候,会出现第一个矛盾点;全文3/4篇幅的时候,故事会推向高潮,疑团会揭开等。这样的阅读,符合孩子一板一眼的思维模式。金亚伦渐渐发现,以文字为载体的语文,和以数字为载体的数学,其实某些层面是异曲同工的。当他在阅读中积累了大量词汇之后,阅读和写作都上了一个台阶。
以前,金亚伦最害怕概括总结,比如“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现在,他有了阅读名著的底子,就有了归纳总结的自信心,甚至会点评作者的写作技巧。虽然这样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仍有很大出入,但是比他从前不知所云的状态要好多了。
由此,家长感觉到,这样的阅读训练比那种“让孩子读一段话,然后做一堆习题,再用标准答案去批判孩子”的传统训练方法要好得多。
(本文摘编自刘律廷的《我这样引导“工科孩子”学语文》)
关键词:完整阅读
家庭山:训练讲方法,完整阅读好。
小蔡的故事(20140917)
2014年9月12日,毕业于重庆主城一所二本大学的小蔡到新城区一装饰公司面试,应聘办公室文员,已经进入复试阶段,只要过关,即会被该公司录用。“月薪2500元加提成。”对于这个机会,小蔡发誓一定要抓住。
当天复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和经理面谈。小蔡在交谈中,回答的问题都比较得体,也赢得了经理的好感。交谈后,人事部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简历让她填写,最后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求400字左右,小蔡按要求填写后,回家等消息。
第二天,小蔡接到该公司电话,说她没有被录取。经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她400字的自我介绍里竟然写了( )个错别字,而且经理认为她字写得不好。
A、4。B、24。
(答案:24。)
对方表示,虽然公司一般用电脑作业,但还是比较看重书写方面,所以没有录取她。“这是我半年多后,第一次面试工作。好不容易进了复试,结果却因为错别字,丢掉了工作的机会。”回忆起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小蔡很是懊恼。
“现在都用电脑了,除了做作业,很少写字啊。”在永川中学正读初二的夏同学告诉记者,她没有单独买过字帖练过钢笔字,更不用说毛笔字了。家在永川在主城读大二的漆同学告诉记者,到了大学他几乎就很少写字,课堂笔记都可以用笔记本电脑记下或是直接用U盘拷下来,考试几乎成了他唯一动笔的机会。“我也知道自己的字惨不忍睹。”何同学也表示,他除了小学时写过信外,至今没用手写过一封信,写字都被短信、邮件所替代了。
心理学家周先生表示,电脑和手机确实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期依赖电脑和手机进行交流,也让我们的文字书写成为薄弱环节。电脑时代练习手写可以避免尴尬。从小培养孩子学习书法,练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性格,提升一个人的审美认知和内在价值感,同时也是对有着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方块字的传承。
关键词:写字
家庭山:写好汉字,找好工作。
金亚伦的故事(20140919)
我儿子金亚伦是个天生的“工科孩子”,理科方面的知识几乎无师自通,但阅读和作文是他最害怕的学习科目,尤其作文写得干巴巴,没有文采,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得要领。在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参照外国教育学者经验后,我和儿子好好谈了一次。
“对你而言,学语文不是为了成绩,也不是为了家长和老师,而是为了开发右脑。因为右脑的开发能够帮助你整个大脑的发展。这样才能帮助你实现做科学家的梦想。”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鼓励儿子研究课文和范文的结构。比如“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文结构,“总-分-总”是议论文结构,“外貌-性格特征-典型事件-总结”是刻画人物的一般结构,“矛盾-高潮-解决”是童话结构等等。这样的做法有些死板,但对儿子这种一写作文就头脑一片空白、写了上段不知道下段的“工科生”来说非常有效。至少,他会照猫画虎,知道每一段要写些什么内容。
等儿子写好一篇作文之后,我及时鼓励他:“左脑的工作完成了,现在你要充分调动起右脑的潜能。我们看看,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把这句死板的话替换掉;再看看能不能加一点想象和夸张;如何承上启下,变得顺溜些……”在我的帮助下,儿子充分利用语文课上学的修辞手法,对作文进行再加工,把干巴巴的“八股文”变得尽量生动活泼。
每次儿子将写着“合格”和“语言一般”等批语的作文本交给我签字的时候,我都具体地写上他最近的( )。
A、进步。B、不足。
(答案:进步。)
尽管他的作文读起来依旧有些枯燥,但我们家族应该鼓励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比如,我表扬他又学会了一个比喻句、表扬他某个成语使用得很恰当……
我的做法渐渐感动了语文老师,她的批语也越来越多地鼓励代替了批评。
关键词:鼓励
家庭山:最好的方法是鼓励。
陈清花的故事(20140921)
2013年高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理科16班最高分643分、最低分529分,一本上线率达100%。另还有8人保送复旦、浙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名校,3人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校等国外名校。网络上称之为“高考最牛班”,班主任陈清花则被称之为“最牛班主任”。
有一天,一个男生走进了陈清花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日记。“陈老师,日记的内容都是我写给她的,可我担心她看不上我,你要帮帮忙啊!”男生所说的女生是校园电视台的主持人,长得漂亮,成绩也很优异。男生的英语是强项,一直梦想着出国留学。
问题:陈清花会帮这个男生吗?( )
A、会。B、不会。
(答案:会。)
陈清花并没有压抑男生内心的这份情感,反而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把她当成是你的动力,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爱情应该是相互勉励、相互为之奋斗的。”陈清花说。在她看来,青春期男女生之间懵懂的好感,只要处理得当,是能够成为一种正能量的。因此,对于众多家长和老师都避之不及的早恋,她并不反对。
最终,男生以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成为班上唯一一个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的学生。事后,陈清花得知,每当男生觉得学习压力大,想放弃时,就会写封信给女生,女生的鼓励给了他最大的支持。
关键词:早恋
家庭山:早恋处理得当,也是正能量。
维尼的故事(20140923)
按:斯特娜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启发,形成了她的自然教育理论,她教育自己3岁的女儿维尼夫雷特写出了诗歌和散文,4岁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能运用八国语言,9岁进入大学。她提出,早教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
孩子都喜欢说话,从小时起,他们就常常一个人把学到的单词反复地说着玩。
维尼夫雷特也不例外。自从她开口说话以来,我是常发现她独自一人在地毯上喋喋不休,时常把自己掌握的词汇反反复复地念叨。有时,她一边玩玩具,一边不停地说“桌子上的苹果,娃娃也要吃苹果”等等。从那时起,我决心利用孩子们普遍存在的这种念单词的倾向,把我认为女儿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简单的短文,让女儿记住。由于都是有趣的故事,维尼夫雷特不仅能很快地记住,并总是高兴地复述着。
在她能够掌握大部分的英语之后,我就把这些短文翻译成各种外国语,让她记住。
问题:维尼能记住这些外国语吗?( )
A、能。B、不能。
(答案:能。)
我发现,维尼夫雷特对这种做法非常感兴趣,因为她对同一个故事居然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感到好奇,于是就努力地记住它们。由于她有兴趣,觉得好玩,所以就很自然地将另外的语言也记住了。
同时,我认为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语法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实际应用当中,语法出现的机会较少,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没有多大必要。因此,在维尼夫雷特8岁之前,我从来不教她语法。我认为教孩子语言通过听和说来教,比教她枯燥的语法有用得多。比如,我在教她主语和宾语时,并不是教她句子的结构,而是通过直接的对话来完成。
(本文摘编自《斯特娜夫人自然教育全书》)
关键词:有趣
家庭山:寓教于有趣的故事中。
维尼的故事(20140925)
在教女儿语言方面,我决心让她尽可能早地打下一门主要外国语的基础。有些语言学家认为,孩子完全有能力同时学会两、三国语言,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做法可能使孩子感到苦恼,倘若弄不好,孩子连( )也学不好。
A、一门外语。B、一国语言。
(答案:一国语言。)
所以,在维尼夫雷特尚未很好地掌握英语之前,我不教她任何一种外国语,因为我认为无论学什么都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急于求成。我认为,只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孩子在学习时就不会感到费力,反而会感到有趣味。在有趣味和玩耍之中学习外国语,那么一切问题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吗?
在维尼夫雷特能流利地说英语之后,我便开始教她西班牙语。我在教女儿西班牙语时,仍然采用教她英语一样的方法,先从训练她的听力开始。在她掌握了西班牙语后,我又教她法语、德语、拉丁语等。由于合理的教育,维尼夫雷特在5岁时表现出了惊人的外语才能。这时,她已经能够运用八个国家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了。我深深地感到,如果继续教她的话,女儿可能会10个、甚至20个国家的语言。
关键词:循序渐进
家庭山:学会母语前,不学外国语。
维尼的故事(20140927)
从肖特卡返回到万兹维尔后,维尼夫雷特便开始给会世界语的外国孩子写信。
她的第一封回信来自俄罗斯,收到信的那天,女儿高兴极了,并向我朗读了信中的内容。那位俄罗斯孩子在信中描述了俄罗斯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并在信中给女儿讲了几个有趣的俄罗斯历史故事。从此,她对俄罗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读了许多有关俄罗斯的书。
接着,维尼和日本、印度的孩子的通信也开始了。她对这些遥远的国度很感兴趣,还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他们的地理和风俗习惯。
见到女儿有这样的热情,我心里说不出来有多高兴。我知道要使孩子对( )感兴趣,让她同外国孩子通信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以对她的通信一直抱支持的态度。
A、历史。B、地理。
(答案:地理。)
而且,采用这种办法,可以逐渐加强她与其他各国朋友之间的相互了解。
不久,维尼夫雷特不仅用世界语和外国孩子通信,也用其他外国语给他们写信。她给法国孩子写信时用法语、给俄国孩子写信就用俄语、给日本孩子写信就用日语……就这样,维尼夫雷特不仅通过写信大大提高了外语能力,还认识了不少身在远方的好朋友,在通信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维尼夫雷特曾对我说:“妈妈,我感到自己很幸福,因为我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们都离美国很远,但我又感到他们是如此之近。这是语言给我们搭起的桥梁,但这一切都归功于你,我最亲爱的妈妈。”
关键词:通信
家庭山:通信是学习外语的桥梁。
维尼的故事(20140929)
我认为对孩子头脑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不仅对于人,游戏也是动物们的,我时常看见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在尽情地游戏着。
有一天,我看见邻居的一只小猫在院子里不停地跳跃着,一会在地上打滚,一会又去咬自己的尾巴,有时甚至对一块小石子都兴致勃勃地玩耍,当时我深受启发。因为那只小猫不光是在玩耍,更重要的是它在锻炼自己将来捕捉老鼠的能力。当时我就想,连动物都知道在游戏之中锻炼自己,何况我们人类呢?那么对于我的小维尼夫雷特呢?当然,这对于她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发展女儿将来能用得着的能力,我意识到必须尽早利用这种绝妙的办法。可以这样说,我对维尼夫雷特的早期教育几乎都是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的。
女儿刚满6个月的时候,我在她的房间的四面墙上贴上干净的白纸,在白纸上粘着用红纸剪下的文字和数字,以便她随时都能看见它们,而从小就对这些文字和数字有较深的印象。我在白纸的某一块地方,整齐而有秩序地贴上最简单的词,如:bat、cat、hat、mat、pat、rat、bog、dog、hog、log(蝙蝠、猫、帽子、席子、拍打、老鼠、沼泽、狗、肥猪、圆木)。这些都是女儿刚开始认字时最容易产生兴趣的名词,也是她最容易弄懂的词汇。我还在另一面墙的白纸上并列贴上从1到100的10行数字,在某个地方画上乐谱图。由于婴儿的听觉比视觉发达,我决定对女儿从听觉入手教ABC,有时我让女儿的乳母唱歌,我指出ABC字母时,她就像唱歌似的唱给女儿听。当然,因为维尼夫雷特当时只是6个月的婴儿,真实听来也只不过是耳边风。然而,天天听、天天看是( )有效果的。
A、非常。B、比较。
(答案:非常。)
不久,维尼夫雷特就学会ABC了。
后来,我在卡片上安放许多写有大小不一的ABC的卡片,用它开始教女儿拼音。我首先用画册和图片让她看猫的画面,同时教cat(猫)这个词,然后我指着墙上的cat,反复发cat的音给她听。接着又从文字盒中选出所有的c,再选出所有的a和t,用这些字母拼写出cat。这都是我和女儿用游戏的方式做的,而且是适度地、循序渐进地反复练习了几天。
这种方法很有效果。维尼夫雷特不到1岁半就会看书了,这以后对她的教育就像顺水推舟一样的顺利。
关键词:游戏
家庭山:寓教于乐,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