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点击:1901 月份:2014-06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实验的故事(20145002)
埃利斯小姐的实验作业很有名。她的许多实验都与科学有关,而那些最出名的实验则与人及其行为有关。那个周末,她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主题:自由。
回家的路上,学生们讨论着这些问题和其他类似的问题。不过,他们在以前的实验课上都表现得很出色,这次也不例外。到了周一,大家带着各自的实验构思返校,并逐一进行了阐述。所有构思都趣味盎然,这里只介绍埃利斯小姐最喜欢的三个实验:阿曼达、查利和安德烈娅的实验。
阿曼达拿出五个颜色各异的盒子,让埃利斯小姐从中选一个。埃利斯小姐欣然拿起粉色的盒子,笑逐颜开。接着阿曼达又拿出五个黄色的盒子,请查利挑一个。查利有些生气,随便拿了一个。埃利斯小姐被逗乐了,问阿曼达这个实验叫什么名字。“我称它为‘选择’。你必须有不同选项可做抉择,这样才存在‘自由’。这就是查利为什么会有点生气的原因。当所有的盒子颜色都一样时,其实并没有给你选择的自由。而埃利斯小姐很开心,是因为她能选择自己中意的颜色。”
查利准备的实验又是另一番模样,比之前的实验更生动。他挑了两名同学:聪明伶俐但优柔寡断的卢卡斯和班上学习最差的保罗。查利让他俩走到教室前面,和埃利斯小姐一起站到黑板前。然后,他将全班同学分成了三组。查利对第一组说:“我要问你们一道难题。你们可以从黑板前的这三个人中选一个来帮你们回答。回答正确者将赢得一大包糖果。”第一组同学集体选了埃利斯小姐。接着,查利对第二组说:“我要问你们同样的问题。不过在开始之前,你们应该知道,我已经给了保罗一张纸条,我的问题和答案就写在上面。”伴随着第一组同学的抱怨声,第二组同学一致选了保罗。然后,查利对最后一组说:“现在轮到你们了。其实我跟第二组撒了谎,我把纸条给了卢卡斯。”在一片嘘声和零零散散的哄笑声中,保罗摊开了空空的手心,而卢卡斯则让大家看到他确实拿着一张写着题目和答案的纸条。而且,卢卡斯是唯一能答对这道难题的人。当获胜组的人给每个同学分发糖果时,查利解释说:“这个实验叫做‘自由建立于( )真相之上’。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真相。B、撒谎。
(答案:真相。)
“它告诉我们,你只有了解整个实情,才能够自由选择。第一组和第二组有权随意挑选他们想选的人,可由于他们不知道内幕,所以选择的时候并非真正地自由。他们要是早知道真相的话,就会有其他选择了。”查利接着说。
安德烈娅的实验与众不同。她来上课时,带来了她的小仓鼠雷洛以及几片奶酪和面包,准备做几个各不相同的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她用玻璃杯罩住一块奶酪,并在旁边放了一片没被罩住的面包。等她放出雷洛,小仓鼠便直奔奶酪而去,鼻头“砰”的一声撞上了玻璃杯。雷洛折腾了好半天试图吃到奶酪,但都没有成功,只得将就吃面包。安德烈娅继续做了几个类似的实验,虽然有点残忍,但很有意思。在这些实验里,可怜的雷洛永远够不着奶酪,只得选面包。最后,安德烈娅在桌上放了一大块奶酪和一大片面包,两样都没用玻璃杯罩住。这回,厌烦了的雷洛直接冲过去吃掉了面包。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实验。埃利斯小姐拿奶酪慰劳雷洛的时候,安德烈娅在一旁解释说:“这个实验名叫‘限制’。它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是否察觉,我们的自由总是受到限制的。而且这些限制并不总是都来自外界,也可能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比如雷洛,它以为自己永远得不到奶酪了。”
那天还进行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实验,可能的话,今后我们再慢慢聊。但显而易见的是,上完这堂课,埃利斯小姐的学生们对自由的理解比许多大人都多了很多。
(本文摘编自苏相宜编译的《一堂“自由”实验课》)
关键词:实验
家庭山:用实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邓希贤的故事(20140504)
82岁的邓希贤像往常一样来到一间老居民楼的小屋,把准备好的材料码整齐放在桌上,等候向他咨询“挑战杯”竞赛事宜的师生。“挑战杯”竞赛所带来的荣誉和背后的利益,让参赛者把这位有13年“挑战杯”评委经历的老教授的“指点”当作“圣经”。
“其实科学并不难,创新也并不难,但学生有时候缺少一点‘另类思维’。” 邓希贤认为,这是一种“前无古人、不合潮流、违背共识、挑战权威”的精神。他最担心的就是,如今的孩子“不会提问”:满堂灌式的教学把科普变成了科学史,“没有把创新的理念提炼出来”,孩子就不会质疑,不会思考。面对急着赶来北京咨询他“我的作品应该怎么改”的学生,他常常( )……
A、回答。B、反问。
(答案:反问。)
卢瑟福不仅自己获得诺贝尔奖,他培养的学生中也有近10人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他每天去实验室巡视,看到学生只埋头做试验就质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想问题?”每每有学生向他咨询,卢瑟福也会先问:“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想法?”邓希贤也是如此:“你这个作品的创新点到底在哪里,自己想清楚没有?”
“学会提问”是邓希贤反复要求学生做到的,“没有学会提问就不可能培养创新思维,拿比赛来说,不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怎么应对评委老师的提问?”然而,让他更为担忧的是,如今的一些科技比赛变了味儿,原本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备战过程却演化成了“只问结果”的堆积和拼凑。科研习作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出成果,而是对实际生活有所帮助,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提问
家庭山:没有学会提问就不可能培养创新思维。
智慧妈妈的故事(20140506)
智慧妈妈很懂得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一天,智慧妈妈正在包包子,5岁的女儿在一旁看着,忽然提了一个问题:“妈妈,星星是从哪儿来的?”
“( )想想看。”智慧妈妈说。
A、我。B、你。
(答案:你。)
女儿出神地注视着母亲包包子的动作,揉面、揪面团、擀面皮、装馅……看了好一阵子,女儿突然说:“我知道星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是用做月亮剩下的东西做的!”
智慧妈妈听了先是愣住了,然后激动地亲吻自己的女儿:“宝贝儿,你的想象真奇特!”
关键词:想想看
家庭山:别急于回答孩子的提问。
智慧妈妈的故事(20140508)
智慧妈妈带4岁的女儿一起做贴纸游戏。
女儿用剪子剪出一只小兔子,贴在一张大大的白纸上,很得意。这时妈妈问:“小兔子的家在哪里呀?”女儿想了想,又剪了一个漂亮的房子,还用碎纸屑做了绿草地和五颜六色的小花。智慧妈妈又问:“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你肯定知道。”女儿大叫:“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我得给它画些萝卜!”女儿剪下画好的萝卜贴上去后,智慧妈妈又问:“( )想想看,小兔子还需要些什么呢?”
女儿马上回答:“还需要朋友、妈妈、爸爸、玩具……”想到什么剪什么,不一会儿白纸就被贴满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白纸上还有正在跑步的小乌龟、另一只穿着裙子的小兔子、大大的蘑菇、飞翔的小鸟、高高的太阳、弯弯的小溪……没有一样东西出自智慧妈妈之口。
家庭山:和孩子一起玩,让孩子自己想。
张娇的故事(20140510)
地处延庆的深山里,有块方圆一万多亩的领地,除大片森林外,还经营着小块的农田,这就是张娇的“绿色王国”。
为了在荒山中营造“原始森林”,每到冬天,张娇带着上百名工人爬树,将水曲柳、黄菠萝、楠木等珍贵的树籽打下来,等到来年开春拿到山上去种。很快,漫山遍野都长出了嫩绿的小苗。但是树光种出来不行,还得为它们除草、打杈、松土、消灭病虫害。“这些树苗不维护就会死的。”张娇说。
提到除虫,张娇所刚开始自己一点儿都不懂,跟啄木鸟似的一棵棵看一棵棵找,有虫子就捏死。后来她从山民那里套来一个规律:到冬天,虫子都得做窝,哪儿暖去哪儿。张娇可乐坏了,她如获至宝一样马上吩咐工人:哥儿几个,咱们( )弄特暖和特暖和的草窝……
A、找。B、弄。
“咱们弄特暖和特暖和的草窝,每个树底下放,开春后赶紧清除。”工人们照做了。没想到一两年下来,果然虫子就治好了!
(本文摘编自《张娇,中国荒野保护第一人》)
关键词:规律
家庭山:找规律,得轻松;自然有,人工弄。
李开复的故事(20140512)
李开复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
一个暑假,李开复写了一本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全是李开复的家人,李开复还把小说录音做成了“广播剧”,并用刀叉配音。此外,李开复还拍了一本相册,里面是李开复和外甥装扮的妈妈最不喜欢的演员、球员、广告角色等等。可这本相册缺了一个封面。既然都是妈妈不喜欢的东西,李开复就想拍一张妈妈生气时的照片作封面。为此,有一天李开复把电梯按住,让妈妈等了10分钟,然后在电梯的另一端准备好相机捕捉她“生气的瞬间”。
问题:妈妈会严厉批评李开复妈?( )
A、会。B、不会。
至今,李开复的武侠小说和相册还被妈妈放在床边——和许多母亲严厉管教的做法相反,妈妈不但容忍李开复的调皮,而且总是微笑地看着李开复。甚至,有时候,妈妈玩起来比李开复他们还要顽皮得多,常常和他们“打成一片”。
有一次,哥哥和母亲两个人玩水战,弄得全家都是水。最后,母亲躲在楼上,看到楼下哥哥走过,就把一盆水全倒在他头上。
还有一次,邻居夸口说他的水池里养了100条鱼,李开复们全家都不相信。后来,几个孩子在邻居不在家的时候,决定去把邻居的水池放干,数一数到底有几条鱼。经李开复们证实,水池里其实只有五十多条鱼。但经过这样的折腾,邻居的鱼死了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到李开复们家抗议。妈妈却一面道歉,一面偷笑,因为“数鱼工程”就是她亲手策划并带着孩子们做的。
也许这就是李开复聪明、事业有成的原因吧。
(本文改编自李开复的《李开复那顽皮妈妈的爱》)
关键词:调皮
家庭山:淘小子出好,淘丫头出巧。
附子的故事(20140514)
一位中医药大学的著名教授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跟老师上山采药。
那时虽然已是夏天了,但他却在一个最背阴的山沟里发现居然冰雪不化,而且居然在冰雪的旁边长着一堆堆正开着紫色花朵的绿色植物。好奇的他就挖了一棵,拿去问老师。一问,才知道是附子。他恍然大悟,正因为附子生长在夏天冰雪都不化的寒冷环境里,所以才有了( )的功效。
A、补寒。B、去寒。
(答案:去寒。)
因为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去寒除湿的功效,附子成为中药中回阳救逆的第一名药。也因此,附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一些危重病和疑难杂症,几乎都离不开它。
据药物栽培所的研究人员研究表明,如果把附子移植到阳光充足的肥沃土地上时,虽然它会长得很好,产量很高,但药效却很差。只有第一、第二代的附子还能保持其原来的药效,到了第三代,其药效就基本上消失殆尽,与普通的红薯相差无几了。
(本文摘编自黄龙霖的《耐寒与药效》)
关键词:应用
家庭山: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功效。
张牧野的故事(20140516)
畅销书作家、“盗墓小说”鼻祖张牧野的成名作《鬼吹灯》是一部典型的类型化小说,像美剧一样,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独立的剧情却又互相关联,情节高度紧凑,让读者欲罢不能。中国内地长期缺乏探险悬疑类小说的空白,让张牧野“无心”填补上了。
在张牧野看来,他今天歪打正着的“成就”、讲故事的天赋,更多( )出来的。
A、学。B、玩。
“玩游戏,看电影,听评书,旅游,这些爱好给了我无穷的想象力,对我写作帮助最大。”“从小接触这方面东西比较多,游戏、电影、漫画,从小看杂七杂八的书比较多。特别喜欢想象。我上学的时候拿着一支笔,脑子里就构思一场战争。”张牧野说,“我走神特别厉害,到现在不敢开车,就是怕出事。”
其实,张牧野的童年,就是和机关大院的小伙伴们一起在大山里疯玩。长年在野外接受机关子弟学校的教育,张牧野的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却给了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想象力——许多人就将《鬼吹灯》的成功归结于张牧野奇异瑰丽的想象力。凭着这种无边无际却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力,张牧野将盗墓写得栩栩如生。一位读者看过《鬼吹灯》后,千里迢迢拿着一件文物到天津找他鉴宝,让他哭笑不得。其实,他连十三陵都没去过,更别说到什么坟头里去了。
(本文改编自《天下霸唱:写作不是我本行》)
关键词:玩
家庭山:玩出想象力,也出创造力。
伊斯曼的故事(20145018)
由于家境贫寒,乔治•伊斯曼伊高中辍学,在保险公司打过杂,在银行当过会计。
1878年,伊斯曼打算去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旅行,同事建议他带上一台相机,记录这次难得的旅行。
当时的照相机像微波炉一样大,还要用调制好的特殊制剂涂在干净的玻璃上当底片。要命的是,这种底片必须马上使用,干了以后就不再感光。这样一来,伊斯曼的旅行不仅要带上随身衣物,还要扛上笨重的相机、厚重的玻璃板、三脚架、一瓶又一瓶的药水以及满满一壶水。伊斯曼最不能接受的是,这些笨重的家伙还不算完,要想拍照,他还要自己多掏5美元,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么一堆复杂的设备。最后,伊斯曼没有去旅行,而是留在家里反思。
问题:伊斯曼在家里反思什么?( )
A、使用照相机。B、改造照相机。
(答案:改造照相机。)
如何让照相变得像拿铅笔写字一样简单?伊斯曼开始琢磨起来。白天他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后他就钻进母亲的厨房搞胶片成像实验。有时候,当母亲起床到厨房准备早餐的时候,会发现疲惫的伊斯曼和衣躺在厨房灶台旁边的毯子上呼呼大睡,水池里则是他一直在鼓捣的瓶瓶罐罐。
1888年,这个满脑子发明念头的美国小伙所创办的伊斯曼干版公司,利用涂布机将感光乳剂涂在透明的软片片基上,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卷胶卷。
为了让照相变得更容易,伊斯曼还研制了一个长得像方方正正小箱子的相机,里面装载着100张胶片,人们只要用完后把胶片送回伊士曼公司冲洗就行了。再也不必花钱学习复杂的胶片冲洗技术,再也不必扛着笨重的行李去照相。“你负责按下快门,剩下的事情我们来做!”伊斯曼的公司骄傲地打出宣传语。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照相,伊斯曼公司将相机定价很低,甚至开创了“买胶卷赠相机”的先河。
就这样,伊斯曼不断将一代又一代操作简易的“傻瓜相机”送到普通人的眼前,随手放进口袋里。摄影从一小部分人的“特权”变成了美国街头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开心一刻”。
(本文改编自李斐然的《垂死的柯达带走了胶片时代》)
关键词:反思
家庭山:不能接受,就加以改变。
打补丁的故事(20145020)
我妈抠门儿,那可是远近闻名。就拿我身上这条裤子举例吧,这条蓝卡其裤子最早是我大姐的,她穿旧了给我二姐,我二姐穿短了又给我。这条裤子又旧又皱又难看也就算了,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它还是女式的——女式裤子的裤门不是在前面,而是开在左侧腰胯那里,这意味着每次上厕所,无论大便还是小解,我都要蹲下来,以至于总是被围观。想想这个情景,我都快哭了。再有,因为女式裤子裆浅,每次大步跑起来,裤裆很容易就会“刺啦”一声绽了线。为这事儿,我妈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我妈后来找了一块特别结实的劳动布,加宽了裤裆,才算解决了这个难题。
可另一个问题没法解决——我的情绪。自从那条裤子上身,我几乎变了一个人,回到家不是少言寡语就是牢骚满腹,暴躁易怒。我妈似乎隐约猜到了什么,把针线筐摆在膝盖上,看着它出半天神。第二天,我在学校又一次被同学围观,这次没有笑声,而是一片啧啧称奇,还不时有人伸手摸我屁股。
我跑到厕所褪下裤子一看,屁股那里的补丁上竟然多出两只熊猫,黑眼睛白身子,怀里还抱着一棵绿色竹子。我自己都看愣了,不知道我妈什么时候把针线活练得这么精巧。很快,我膝盖那里的补丁上也出了花样,那是两棵绿色的枝蔓,到膝盖上之后开出几朵牵牛花。这次我不仅在教室被围观,连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都会有老师好奇地看几眼,甚至还有女老师跳下自行车,问我裤子在哪儿买的。原来嘲笑我的刘双燕居然求我,能不能让我妈给他的裤子上缝两朵花。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因为这条打着补丁的裤子,莫名地走到了我们学校时尚的前端。
这件事情的高潮是我的新书包,那也是我的伤心事了。为了要一个又新又大的书包,我已经赌气每天抱着书本去上学快一个学期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断有同学让我带裤子找我妈缝补,让她得到了更大的启发,反正有一天早晨,我妈突然变魔术一样拿着一个又大又厚、()的书包给我。
A、花里胡哨。B、清一色。
(答案:花里胡哨。)
看了半天,我才明白那个五颜六色的书包竟然是很多碎布头拼接而成的。那些碎布头平日里只有打补丁时才有存在的意义,而现在,它们就像太阳光,呈碎片状光芒四射。可是我已经惊喜不过来了,因为我背着它到学校的第一天,它就取代我裤子上的补丁成为焦点。几乎所有看到我书包的同学都惊讶得合不拢嘴,细看后又止不住羡慕和赞美。它果然像一个太阳,背到哪里哪里亮。
我更没想到的是,之后没多久,学校里慢慢多出了一个又一个碎布头拼接成的书包。我知道它们之中只有一个也出自我妈之手,就是我弟弟背的那个。这种书包在学校和马路上耀眼地晃着,谁也阻挡不了它们的流行,直到不久之后连镇上的商店都有这样的书包在卖,不同的是它们是机器做的,每一个都一模一样。
我妈完全没有料到,她竟然靠一针一线引领了一个风潮。
(本文改编自巩高峰的《一觉睡到小时候》)
关键词:打补丁
家庭山:抠门儿滋生创造力,巧手儿引领新风尚。
韦贵荣的故事(20140522)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66岁老人韦贵荣用樟木手工打造的三轮车近日经媒体报道,广受关注。
这辆三轮车除了发动机、轮胎、电路等部件,其余部分都是用樟木纯手工打造。韦贵荣在驾驶自己用樟木手工打造的三轮车,车前脸的木头人眼睛会闪光。
问题:这辆三轮车的用途是什么?( )
A、老人上下班。B、老人接孩子。
韦贵荣说,制造此车花了大概三个月,主要用于接送上幼儿园的双胞胎孙子。
关键词:手工打造
家庭山:爱心出创造力,手工打造奇迹。
钱穆的故事(20145024)
著名史学家钱穆教小学时,一天下午要学生写作文,题目为《今天的午饭》。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以后,钱穆选择一篇写得好的将它抄在黑板上。这篇作文是这样写的:“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
问题:这篇作文哪句写得好?( )
A、第三句。B、第四句。
(答案:第四句。)
通过这篇作文,钱穆告诉学生,说话、作文要有曲折、回味的余地,就像这篇作文的最后一句:“可惜咸了些。”
关键词:可惜
家庭山:文似看山不喜平,曲折方可供回味。
吴中元的故事(20140526)
吴中元生在河南省嵩县旧县镇寺上村,从小聪灵顽皮性子很犟,爱摆弄小玩意。
每次走城里亲,吴中元都会有刺激和幻想:城里和山里好像两个世界,他神往城里那个大世界,身在山里,他总想让身边多一些城里人拥有的稀罕东西,首先是幼儿玩具。
学龄前,吴中元就喜欢动心动手,把他在城里的所见变成实物———用木头,用花草,用泥巴,用碎布……做枪,做大楼,做汽车火车,做变形金刚……
谁也没发现,从七岁开始,吴中元就想要造飞机!他是这么想的:造出一架直升飞机,他当驾驶员,就可以让山里孩子坐着飞机去上学,更重要的是,让山外人、城里人乃至父母家人们明白一下山里孩子的梦想和本领,为山里孩子上学争取一个谁也否定不了的理据!
为此,他不但把各门课程学的特棒,物理和数学竟学到了高三甚至大学,可以代课,学来很多小手艺,修门修窗修车修锁…而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对口买书读书研究资料,反反复复地设计绘图,同时学会了造飞机需要的机修驾驶电焊切割等等全套技术!他跑遍小城书店,找一切与飞机有关的书和资料!他扒车去洛阳机场,看飞机实物,找飞机专家,让不少人物大惊失色!他去各种修理厂和小店无偿打工,只为学技术———与造飞机有关的一切技术!
初中毕业,因为家里揭不开锅了,爸重病缠身,妈也是病弱难撑,吴中元知道,造飞机绝不是一种正确理想,造飞机也绝对不能脱贫致富,造出的飞机绝对卖不成钱,但他觉得很有必要,至少可以让许多大人物权威人物知道———一个辍学的穷孩子可以造出飞机!那么,就应该给更多的穷孩子一种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于是吴中元给妈妈跪下,说自己一定撑起这个家。但有一个要求,就是要造飞机!妈妈还是被吓住了,差点拉他去了医院,检查他是不是因为上不成学气成了神经病!但妈妈不得不相信,也不得不支持———小中元拿出一直深藏着的设计图纸数万张,模型几百个!但妈妈又不敢让村里人知道他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在造飞机,叫他“神经蛋”,就提醒他先造出个简单有用的东西让人们承认一下!“没问题!”吴中元欣喜地说。
问题:吴中元造出简单有用的东西没有?( )
A、造出了。B、没造出。
(答案:造出了。)
吴中元买来废钢管废角铁和旧摩托车发动机,就在他研究飞机的小屋后院里开始制造,仅20天时间,他把一架谁也不认识的大家伙开出了家园开进村开往责任田,后面跟着全村乡亲。山村各家的责任田都是山坡地,从古到今只能用牛犁地,有的地连牛也走不成,只能用镢头挖,但吴中元造出的这家伙实在是太神奇了,会犁地,什么地都能犁,他家那最难犁的陡坡地三两下就犁完了!人们简直不敢相信。吴中元玩似地造出的那大家伙,被有关专家命名为“山地多功能耕地机”,可以向国家申请专利!
但吴中元根本没把这什么机放在眼里,他的目的只是造飞机!当妈妈把孩子的真实打算说出来时,没一个人敢说吴中元造不出飞机了,别说飞机,就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只要吴中元想造,就能造出来!
接下来的几个月,吴中元用普通钢管和三角铁焊接成飞机的框架,用黄河250型摩托车发动机改造成飞机的发动机,用榆木加钢板做成了飞机的主螺旋桨,转速可达到每分钟8000转,可把300公斤的物体升空到600米至700米的高度,试装之后,在他土墙烂瓦的穷家小院,一架神姿昂扬的直升飞机卧在那里了,抬头展翅的样子,山里一片震撼天地的欢呼声!
听说吴中元造出了飞机,而且能飞,记者来了,各路官员来了,专家来了……最终鉴定和评议:吴中元造出的飞机从原理上说是可以起飞试用的,只需更换相应的安全材料和补充有关辅助功能装备即可。
是的,17岁的山里孩子,上不起学的孩子,完全可以造飞机!
(本文摘编自张鸣跃的《有了梦想就能飞))
关键词:造飞机
家庭山:从小动心动手,长大能文能武。
马可的故事(20145028)
服装品牌“例外”的logo是一个反写的英文单词“exception”(例外),作为中国第一个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创办者和赋予这个女装品牌精神内涵的灵魂人物,马可也是设计师中的一个例外。
1994年,年仅23岁、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的马可凭借作品“秦俑”获得了“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金奖和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当时有评论说,“秦俑”改正了中国人一提传统服饰文化言必称旗袍的毛病。
1996年,在香港一家服装公司担任设计总监的马可辞职,埋头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反写的“exception”(例外),基地定在广州。“1996年,人们的审美观是求同,而不是求异,于是就想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设计,是反流行的、反大众的。”马可如此解释品牌设计的最初理念。马可的合伙人毛继鸿说,那年冬天,他们将自己设计的第一批大衣带到北京和广州的小店寄卖。在北京的那家叫“素人店铺”的店里,从晚上6点到9点,就售出了6件!“永远记得当时人们看到‘例外’衣服时候的惊奇的眼神,因为在那个年代,‘例外’的风格对大家来说,就是个意外。这给了我和马可信心和鼓励。”
马可尽管醉心于创作,但她仍然认为( )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是处在中心位置的,也是她每一次外出“探险”的起点和目的地。
A、参赛。B、生活。
与国内大部分年轻的设计师致力于参加各种大赛,期待被国内外知名的服装品牌相中,而其中又极少部分幸运的人最终会创立自己的品牌不同,马可走了一条大相径庭的道路——1994年的“兄弟杯”是马可唯一的一次参赛,在此之后,马可就将自己“隐没”了。
真实生活中的马可,不爱看电视,不爱穿时装,不化妆,不上美容院,很少购物,很少逛商店,书店是最常光顾的地方。而且,她爱手写,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感受,与朋友分享知心话。她热爱农村生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马可都要去农村生活一段时间,“是真的热爱而不是作秀”。马可说:“加入和体会农民的生活对于我是一种享受。了解他们的苦与乐,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可以让在城市中长大的我明白很多自然中的‘道’。设计师是要去专门设计,他们的工作,有点像演员,要把现实生活的某一方面抽出来,走向深处,做一次次演练。久了,可能会跟生活脱节。‘无用’的创作都是在我珠海的工作室里完成的,思路上的构思却是在我的生活经历中缓慢积累而来。”
对一切新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像海绵一样从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中吸取营养,不愿把自己规定在时装设计师的位置,马可喜欢过一种富于激情而又健康充实的生活,并身体力行地实施着。也正因如此,丹麦第11届克劳斯王子基金奖,马可得以成为全球11位获奖者之一。 “她的衣服饱含超凡的手工技艺以及美学质感,强调衣服的内涵、文化传承以及与身体的关系,倡导具有人文关爱与环境意识的设计和制作。”颁奖方这样评价她的设计。
(本文摘编自李翊的《“例外”的例外》)
关键词:生活
家庭山:生活本身是灵感源泉。
贺亮才的故事(20140530)
年近花甲的贺亮才,老家在益阳衡龙桥。上世纪80年代初,他辛苦打拼经营汽修厂,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致富后,爱钻研的他并没有沉迷享受,而是开始关注各类交通事故。“每次修车,我都会看到被撞得惨不忍睹的车子。有啥办法能减少交通事故?”贺亮才寻思。多年经历数百次碰撞试验,1999年,他发明的汽车安全自动保护器终于获国家专利,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发明专利和第三届爱因斯坦世界发明博览会国际金奖。
“在美国下飞机后,被告知还有行李箱忘记拿。旅途很疲惫,还要提行李箱,我很愁,当时就想,要是发明还能( )的行李箱就好了。”1999年前往美国领奖,对发明充满了激情的贺亮才又有了新的“想法”。
A、拖行。B、搭人。
(答案:搭人。)
领奖回家,贺亮才马上开始了自己的“新动作”。“我就拿着普通行李箱,结合汽车做起了新文章。”贺亮才说,他放弃汽车的燃油动力,改用上了电动轮毂,车轮就是动力,并用电瓶取代了汽油等燃料;同时采用小孩滑板式车架,将车架嵌入行李箱。然后通过车架的两个手柄,安装上开关、制动等系统,并采用LED设备,让车架有了夜光等提示信号。“电动轮毂最让我劳神,都不记得弄了好多年了。”从“汽动”到“电动”,只读过小学的贺亮才全靠实践经验来摸索,期间,他也请教了不少专业人员。
2013年下半年,在历时10多年后,贺亮才捣弄出的多功能行李箱正式“上路”对外展示,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行李箱。“‘行李箱’能搭载2个人,时速达20公里(属非机动车),一次能跑50到60公里。”贺亮才将它取名为“城市小车”。
关键词:愁
家庭山:发愁是发明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