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恒河猴的故事之爱心抗挫安全沟通健康—为什么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
添加日期:2021-07-08


作者:潘楷文+Cheryl;源自:读者+精英说

都说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客体,正是在妈妈精心的养育与照料下,孩子才能一天天茁壮成长。可以说,健康的母子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前提。那么,如果婴儿早期没有母亲的关爱会怎样呢?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哈利·哈洛通过实验来界定恒河猴的智商范围对恒河猴的幼猴单独进行实验。当幼猴离开母猴并被单独关进笼子时,它会表现得极度惊恐,并且非常具有攻击性,甚至会撕咬一切它看见的东西。那只孤零零的幼猴偏偏喜欢铺在笼子底部的毛巾,它躺在毛巾上,双手紧紧抓住毛巾。当实验助手想拿走毛巾时,那只幼猴便开始大发脾气,就像幼小的孩子被抢走了心爱的玩具。这一偶然现象引起了哈洛极大的兴趣,他心想:为什么幼猴在离开母亲之后,会这么喜欢那条普通的小毛巾呢?难道是触摸小毛巾的感觉跟触摸母猴毛发的感觉很像,然后触发了幼猴的依恋情感?

哈洛准备通过严谨的动物实验来解决这个疑问时,遭遇了当时理论与观念上的阻力。因为当时全世界都流行冷酷无情的育儿理念。著名儿科医生斯波克建议母亲要定时喂奶,亦即不到点不喂奶,即使婴儿哭泣也置之不理;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以“强化”观点解释幼儿的行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不哭,就不应该去抱他们,这样才不会强化这种行为;著名心理学家华生甚至宣扬这样的教养方式:睡前不用亲吻道晚安因为这是溺爱子女,会造成孩子依恋母亲。

为了解释“毛巾”现象,哈洛还是设计一个伟大而又残酷的实验——著名的恒河猴实验该实验把刚出生的幼猴放在“铁丝网妈妈”和“绒布妈妈”两个假母亲前,“铁丝网妈妈”有奶水,“绒布妈妈”没有奶水。结果发现,幼猴只有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去找寻“铁丝网妈妈”,而其他时间都是和“绒布妈妈”一起度过。哈洛由此确认:爱源于接触,而非食物。哈洛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只有奶水,人类绝对活不久。”并写道:“肢体接触是影响感情或爱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并不让人意外。我们没想到的是,肢体接触可以完全凌驾于吸奶的生理需求之上。”

哈洛和合作伙伴又进一步改造了“绒布妈妈”,在它身上安装了机关,只要幼猴在“绒布妈妈”的怀抱里触发了机关,“绒布妈妈”的怀里就会射出钉子,或喷出冰冷的水柱。实验结果令在场所有人震惊:幼猴们即使被“绒布妈妈”弄得遍体鳞伤,仍然会毫不犹豫地冲回“绒布妈妈”的怀抱。揭示了一个让人心酸的事实:对于灵长类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孩子对于妈妈的爱与依恋是毫无条件的。即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妈妈,在孩子的眼中,也始终是自己最爱的。

随着参加实验的幼猴逐渐长大,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哈洛发现,跟“绒布妈妈”生活的幼猴,因为并没有得到真正母猴的抚爱,成长得很不顺利。如果将这些猴子移出隔离的笼子,与其他猴子共处,这些猴子就会出现极度反群体的行为。有些猴子甚至出现类似自闭的症状,如不停摇晃、啃咬等自残行为,有只猴子甚至咬掉了自己的整只手臂。它们无法适应猴群的生活,甚至无法生育。尤其是那些被“绒布妈妈”伤害过的幼猴,长大后的情况更糟糕,其攻击行为出现的频率更高。

心理学家哈洛残酷的恒河猴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情感互动胜于饮食照料。如果我们只关注后者,而疏于前者,那父母就和铁丝架甚至绞刑架没什么区别了。

比如,上世纪的罗马尼亚政府为增加人口,出台了强制生育的770法令”。法案要求:每对45岁以下的女性都应该为她们的祖国生下至少4个孩子,非特殊情况下禁止流产、禁止节育、禁止堕胎、禁止离婚。随后,罗马尼亚的生育率呈现超级加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受生活条件所迫,数以万计的弃婴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孤儿院集中管理由于孤儿院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工素质低下,只好用制度化的方式来管理婴儿:孩子们必须 7 点起床,七点半喂食,8 点他们换尿布。如果孩子在八点半弄脏了他的尿布,他必须等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再次换尿布孩子们每天与人接触的时间,只有匆忙的几分钟的喂食和换尿布时间。其他时间里,他们就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安静地盯着天花板或墙面——对,孤儿院里充斥着一种诡异的宁静,明明是住着40个孩子的房间,但没有人在哭,尿布脏了、肚子饿了、感觉无聊了,他们也只会发出痛哭的呻吟声。原来,他们刚开始会哭会闹,但在发现再怎么哭闹也无人理会之后,他们融入了一片安静之中,就像其他孩子一样——似乎这在积极响应上文所说的冷酷无情的育儿理念。可是,很快这种育儿方法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些从孤儿院里出来的儿童,从大脑发育(智商仅有73分,而正常家庭的儿童是109、身体发育(通常是多动症如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后摇摆)到社会适应,均落后于正常儿童,甚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情感问题

无独有偶18世纪,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曾做过一个残酷的实验,他将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从父母身边带走,集中在一起,然后由护工专门喂养。那些仅仅获得食物给养的弃婴,由于没能获得养育者的触摸和情感互动,会变得异常安静、孤僻和忧郁,很多婴儿不到一周岁就死亡(这也充分证明了哈洛只有奶水,人类绝对活不久”的判断),一部分婴儿虽然活了下来,但难以像正常孩子那样发育,甚至不能坐、立和交谈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然而,我们的人类似乎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依然是重蹈覆辙。

几年前,一篇介绍“哭声免疫法”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流传,这种方法要求孩子哭了不抱,不管不顾,不断强化这个刺激,直到孩子不再哭泣,放弃诉求。支持者声称,利用这样的“选择性忽视”会让小宝宝“学会独立”,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父母省心省力的乖宝宝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哭声免疫法创始人约翰·华生用此法养育自家孩子后果是他的大儿子一直流浪,在30多岁时自杀身亡;他的另一个儿子整天漫无目的、浑浑噩噩,很年轻的时候便死于胃病而他的女儿总是自闭暴躁酗酒,也多次企图自杀。最可悲的是,他的外孙女也是如此

迷信“错误的科学”,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演员马伊琍就曾发微博,表示自己很     相信了“哭声免疫法”

(家庭山点评:哭声免疫法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即避免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等待自控和独立。但显然这种方法做过了头——满足孩子的需求也许可以延时、讲条件,但绝不可以打着锻炼孩子的幌子予以全部的彻底的拒绝和否定。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什么都需要恰到好处。教育孩子尤其如此。)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赐稿亲子故事或教育故事,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分分钟充电孩子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问 题: 上面的红色括号内填什么?
答 案:

(答案:后悔。

所以,对于婴儿期的宝宝们来说,父母的情感反应与孩子的幸福感紧密相关。哭了就抱、饿了就喂,给孩子情感上积极的回应,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但愿这样的悲剧,永不会再重演。

(本文由家庭山改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情感互动

家庭山:情感互动不可缺,适度满足才科学。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