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德旺;出处:读者。
好书推荐:《给青少年的99堂成长课》(点此查看)。
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才所必需的标准。
福耀公司现在的副总裁陈居里,199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信息管理专业,当时收到国内国际许多顶尖公司的邀约。但是,他想回福建工作。
一天,他途经福耀时,看到我写在人行天桥上的标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临时决定下车,走进了工厂。他到了公司人事部门,自我介绍后,人事经理带他来见我。那时,只要是大学生,我都想要。在见到居里,大致了解了他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后,我说:“留下来干吧。”他同意了。我们的交谈,前后不到5分钟。
最开始他被安排到垂直炉上三班倒,每天得用一辆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外面的玻璃堆去倒掉。一车玻璃有一两吨重,最多也就安排两个人去推。居里长得文文弱弱的,但是他一样顺利度过了工厂规定的磨炼期。因为文弱,又不太爱说话,居里经常替人家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都往他身上推,他从不辩解,默默地承担下来。有好几次,我有些生气,调换他的工作岗位,贬他到车间上班。每一次,他都坚强地挺了过来。
有一次,我问他受了那么多的气,为什么没有选择离开,他回答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为什么?”我再问。“因为您。”居里的回答很干脆,“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 )?这么好的公司并不容易碰到,我有幸进来,怎么会轻易地离开?”“你为什么不申辩呢?”我问。他淡淡地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我就索性不申辩了。”他告诉我,他看过一本关于成功人士的书《艾科卡自传》,艾科卡说:“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最后5年大干一番。”
他认为,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了机会,你才能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前面十几年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他说:“我记得毕业那天,老师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现在不打杂,以后终究要打杂;一个人现在打杂,以后终会不打杂。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打杂可以理解为学武功而为师父扫地倒罐,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的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愿意给你所期望的待遇。找工作就好比卖东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现你的本事,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本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家怎么知道你有本事?所以你得做。”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温馨提醒:当您做了文中的猜猜看选择题后,还可以继续思考:陈居里为什么甘愿打杂,为什么背黑锅也不离开福耀玻璃?安阳的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把答案告诉家庭山(微信号:jtshan999),答对者奖励在“家庭山书屋”(点击查看)免费借阅一本书。
(答案:一致。)
他的英文底子比较好,后来就去处理香港进出口业务,一直干到香港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12月,我任命陈居里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工作,一直到现在。
(摘编自《打杂起步》)
关键词:打杂
家庭山:万丈高楼平地起,成功需从打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