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幸福感的故事之交际抗挫上进爱心安全—为什么不要给孩子完美童年
添加日期:2024-09-18


原文:〔美〕洛里·哥特利布;出处:读者。

好书分享名人教子的故事

好物推荐汉字拼版

 

在美国,育儿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各派学说纷呈,难有定论。不过,所有育儿法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希望孩子未来成为充满幸福感的成年人。而现代很多父母正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这个目标,却适得其反。

我和同事由此开始怀疑: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避免让他们不幸福,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答案是肯定的。在临床实践中,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儿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于是,当孩子长大,面对正常的挫折时,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他说:“学步儿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倒,刚刚倒地,还没来得及哭,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抱起孩子,开始安慰。事实上这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不仅在游乐场,而且在生活中。”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困惑,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明白发生了什么(噢,我跌倒了),让他先适应跌倒的挫折感,并且试图自己爬起来,他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向父母求救,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这让我回忆起儿子四岁时,我一个朋友死于癌症,当时我的第一想法是:不能告诉他。我读过的所有育儿书都说,得知亲友的死讯对孩子来说太可怕了。但最终,我还是把真相告诉了儿子。他问了我很多问题,但并未因为震惊而昏倒。总之,用波恩的话说,我对儿子的信任,让他更加信任我,并最终让他更有安全感。通过告知他这件事,我传达了一个信息:我相信他可以忍受悲伤和焦虑,而我会在一旁帮助他渡过难关。如果不告诉他,则传达了另外一种信息:我觉得他处理不了难受这种情绪。而这正是很多成人每天以隐秘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的信息。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他解释说,“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应对进攻。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

我认识这样的父母:一旦孩子没有入选棒球队或者在全校演出里获得角色,他们就给学校打电话抱怨。还有一个孩子,说他不喜欢跟他一起乘车上学的另外一个孩子,而父母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容忍他人,却干脆亲自开车送孩子上学。这些孩子直到青春期都没有体验过任何困苦。所谓文明,就是学会(    )不够完美的情况。但父母常常遇到不快即刻出手,为孩子铺平道路。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格尔,10年前出版了《放下孩子》一书后,成为美国多所学校的顾问。她告诉我,过去几年间,大学招生部主任们都说,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父母出于好意,在其整个童年期替他们消化掉了所有的忧虑,”莫格尔评论说,“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即便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你还是会经历不那么开心的时光,”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才会有适应性。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温馨提醒:当您做了文中的猜猜看选择题后,还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孩子的童年不要太完美?安阳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把答案告诉家庭山(微信号:jtshan999),答对者奖励在“家庭山书屋”免费借阅一本书,也欢迎加入家庭山故事网微信群,交流家庭教育话题。

问 题: 上面的红色括号内填什么?
答 案:

(答案:适应。)

事实上,在我们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完美童年的时候,我们让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艰难。

(摘编自《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

关键词:挫折

家庭山:生于忧患死安乐,完整童年要挫折。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