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Luna;出处:外滩教育
好书分享:《给孩子的科幻》
好物推荐:汉字拼版
胥敏老师是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成都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
读高二时,胥敏第一次接触到了刘慈欣的小说,一下子就为她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除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大胆又细致的科学技术想象让她第一次感受,文学不只是感性的,也可以与理性的科学交织在一起。等到工作后走上讲台,一方面,科幻迷的身份让她迫不及待地想与孩子们分享阅读科幻小说的快乐;另一方面,教育者这个全新的身份也让她不断思考,一位语文老师能够带孩子们从科幻中读出什么。从2010年开始独自带着孩子们共同阅读科幻小说,到如今把科幻小说阅读编入校本课程,胥敏对阅读科幻的意义也有了答案。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个答案看起来不是很有“语文味”——她希望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科幻小说,从小就培养起看待世界万事万物的科学思维。它可以为喜欢科学的孩子打下思维的“脚手架”,也同样可以为偏爱文艺的孩子提供一副看世界的“望远镜”。
作为语文老师,胥敏在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科幻小说的过程中,每周都设置了专门的讨论课。除了鼓励孩子们去了解小说中的科学名词,理解其中涉及的技术概念,在实际的课堂上,她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逻辑思维。每次阅读新一本科幻小说的时候,孩子们不仅要做摘录、在每周的讨论会上交流想法,最后还要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而每一次的摘录、讨论和读书笔记,胥敏都有一个不变的要求,那就是“不论是怎样的观点,都要言之有理”。这其实也是语文新课标中的要求。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方面,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有逻辑地表达就是最直观的一种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胥敏要求的摘录不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而是孩子们选一个( )感兴趣的关键词,再从书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和段落摘录下来。这样的摘录也为后面的讨论建立起了一个资料库。在讨论会上,孩子们关注的点都是不同的。但胥敏也告诉孩子们,讨论是一个倾听和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自己的观点是不是有理有据。因而在这个过程中,胥敏常常看到孩子们有独到的观点产生。而且次读完科幻小说,胥敏总是鼓励孩子不要把思考局限在小说本身的故事上,还要把思维拓展出去,用全新的眼光去看看身边在发生什么。
在一次次这样的逻辑锻炼中,孩子们的成长也是真实可见的。胥敏还记得班上有个孩子在初一时,语文是个老大难的学科,不喜欢阅读,写读书笔记也是东拉西扯。但经过两年的训练,他不仅已经被科幻小说深深吸引,读书笔记更是常有佳句亮点,在同学之间传阅。她的一个学生提起当年和老师一起阅读科幻小说时的震撼:《三体》中三体人把质子二维展开,蚀刻电路制成超级计算机“智子”,并用量子通讯传递信息,让他对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想要看看人类的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究竟可以走到哪一步”,当初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像一颗埋进心里的种子,促使他后来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温馨提醒:当您做了文中的猜猜看选择题后,还可以继续思考:让学生读科幻小说有什么好处?安阳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把答案告诉家庭山(微信号:jtshan999),答对者奖励在“家庭山书屋”免费借阅一本书,也欢迎加入家庭山故事网微信群,交流家庭教育话题。
(答案:自己——照应下文的“都是不同的”。)
从2010年第一次带着孩子们读科幻开始,胥敏已经坚持了10多年。就像胥敏看到的科学思维启蒙这一点,它从细微之处为孩子们搭建了从幻想到现实的桥梁,让孩子们不论今后走哪条路,都既有大地,也有星空。
(摘编自《坚持带学生读刘慈欣的小说》)
关键词:科幻小说
家庭山:科学小说兼文理,一举多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