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成绩下降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智力的阶段性调整。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学习规律。在学习一门课的开始阶段,学生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一开始成绩进步较慢。等学生初步掌握了这门课的规律,找到了窍门,学习成绩会明显提高。学生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因而进步很快。但是很快,容易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剩下的多是难点,兴奋度和学习兴趣都会一定程度地降低,进步速度突然放慢,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但只要熬过这一关,就会进入学习的新境界。
第二,生理因素。身体状况欠佳、疲劳、生病,常常使人精力不支,造成心智技能提高缓慢或者下降。
第三,心理因素。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动力不足,厌倦学习,缺乏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或者急于求成,一旦遇到成绩不如意就自怨自艾,心情急躁等。这些心理因素都能造成成绩的停滞不前。
第四,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成绩的提高需要改变旧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代之以新的、更复杂的知识结构和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完成这个改造之前,成绩常常会处于停滞状态。学习方法的改造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学生采用新的方法会遇到新困难,所以在改造之初,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可能会有所下降。当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熟练掌握后,成绩又会提高。
第五,学习内容增加。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要求初二和高二的学生必须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理解透彻,运用熟练,而且要把握知识各部分之间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如果前面所学的某些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透,运用不熟,那么就很难形成准确、严密、清晰、连贯的知识网络,因而在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时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很难继续提高了。
那么,如何克服高原现象,使孩子的智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人手:
第一,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出现高原现象是正常的学习规律,就像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疲劳极限一样,这时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会突破瓶颈。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如增强意志力和耐挫能力。学习动机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是直接推动孩子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克服高原现象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高原现象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反应有强有弱,高原期有长有短,那些求知欲不强、焦虑急躁、急于求成的孩子往往更受煎熬。
第二,辅导孩子改进学习方法。
孩子以往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影响和制约着学习成绩,要提高成绩,就必须辅导孩子冷静反思在学习中哪些习惯、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可以继续保持的,哪些习惯和方法是有害的,必须克服和改进。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比如,学习上的盲目性、被动性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某些不良习惯和方法,常常是导致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要想提高成绩,就必须加强学习的计划性、自主性。
再如,有的孩子不是先复习所学内容而是急急忙忙地做作业,遇到问题不是先独立思考而是急于问别人,遇到阅读理解题不是自己认真去做而是等着老师讲解时记答案,对做过的练习不注意分析和总结,等等。这些做法都是非常有害的,是不利于学习的,必须认真改正。
有的孩子学习基础欠佳,许多知识点没有弄清楚,有缺、漏、差等“欠债”,日积月累,不能自拔。要想提高成绩,就必须抓紧时间,查漏补缺,对薄弱环节进行有计划的清理。有的孩子学习方法不科学,低年级时靠死记硬背取得了像样的成绩,遇到需要理解和推理的知识就不灵了。
还有的孩子喜欢打疲劳战,以为勤能补拙,透支了精力,第二天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得不偿失。这些坏习惯都要改掉。
第三,关注孩子,注重交流。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其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多表扬,少指责。孩子遇到进步的瓶颈,家长应耐心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制订对策。家长应该从心理上尊重和理解孩子,时常让孩子体会到努力后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切忌唠叨和埋怨,更不要嘲讽和威吓。
第四,引导孩子适当转移注意力。
有的家长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把考试成绩当成衡量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精神负担。这种看似实际的教育观念是片面的。考试成绩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成绩的好坏与学习效率而不是学习时间成正比。如果学生一味苦学、死学,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其劳逸结合,对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好的作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看电视、散步、购物等。
(本文摘编自《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高原现象”》,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学商篇学习类,点此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