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与孩子交谈沟通的技巧

 

一、亲子交谈八不谈。

杜锦彬(社会学博士、人际关系专家)对于亲子交谈的时机,我总结出以下“八不谈”:

第一,双方互不信任时,特别是孩子不信任家长时,不急于谈;

第二,家长在气头上时不宜谈;

第三,孩子情绪低落,心情烦乱或不愉快时不宜谈;

第四,家庭气氛不正常时不宜谈;

第五,当着客人或外人的面不宜谈;

第六,孩子刚犯了错误尚未认真反省时不宜谈;

第七,听到别人对孩子的负面反映,但尚未落实时不宜谈;

第八,孩子吃饭时,睡觉前不宜进行严肃的谈话。

以上“八不谈”,既是经验,也是对教训的总结。家长们不妨对号入座,反省一下自己以前的做法,也可以照方抓药,在以后的亲子交谈中尝试尝试,看看有没有效果。

二、三种成功的交谈方式。

杜锦彬:好,那我就先推荐三种成功交谈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激励式交谈。有一个男孩,在学校各方面表现都挺好,就是有一个小毛病:上课爱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一天下大雪,他很晚才回家,浑身弄得脏兮兮的。家长一问才知道,孩子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滑倒的老大爷。他扶老大爷起来,又送老大爷回家,所以回家晚了。爸爸当即夸奖:“做得好,做得对,我们替你高兴!”饭后,爸爸跟儿子交谈起来:“你送老爷爷回家,一定克服了不少困难吧?”“可不是。”孩子讲述起来,“天冷,路滑,老爷爷几乎趴在我身上,我差不多是拖着他走,累得我直喘气。”爸爸说:“是啊,只要下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孩子挺起胸脯,朗声道:“那是”爸爸笑道:“今天这么大的困难你都克服了,我相信,上课做小动作这个小困难,你克服起来一定不在话下!”孩子受到父亲递进式的激励,很快改掉了毛病。这是一次成功的激励式交谈。要点是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满情感的激发和鼓励,以信任的口吻告诉孩子:你一定行,而且肯定会成功。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潜力和热情。孩子主动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旦被激励出来,一定会有积极的行动。

第二,漫谈式交谈。这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说话方式,也是家长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通过不拘时间、地点、内容的漫谈,轻松、愉快的闲聊,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洞察孩子对人生、对社会、对大是大非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真善美的情操如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孩子的心灵。比如,儿子放学回家,对正做饭的妈妈说:“今天测验张三又作弊了,老师没发现,他真胆大!”妈妈听出儿子话里有羡慕的意思,决定给他上一课。但她没有说教,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个高中同学叫小梅,她从小练芭蕾舞,跳得可好了,经常代表学校去外地演出。她告诉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赢得的掌声,都是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最初练习脚尖站立,每天要练10个小时,脚趾甲经常练出血。她还告诉我,最初和她一起练的伙伴,只有她一个人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们偷懒,不肯下真工夫。”妈妈讲的故事,后来出现在儿子的作文里,说明孩子被深深地触动了。这就是不露声色的漫谈式交谈,同样立竿见影。

第三,调查式交谈调查式交谈是家长直接了解孩子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地澄清事实,消除误解。比如,家长发现孩子脸上有伤痕,应及时介入,问明情况。再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看到一个主持人穿着一条布满破洞的牛仔裤。父母漫不经心地问:“孩子,你说那样的裤子好看吗?你愿意穿着它上学吗?”调查式交谈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不要轻信道听途说,不要捕风捉影,更不要盘问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使交谈无法进行。

三、失败的交谈有哪些特点

杜锦彬:失败的亲子交谈,不外乎三种类型:

第一,唠叨型。和孩子交谈时,有些道理孩子已经明白了,家长仍没完没了,絮絮叨叨。这种不良的重复刺激,会使孩子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的抑制,家长说得越多,他越听不进去,甚至引发亲子冲突。

第二,揭丑型。孩子犯错时,家长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翻旧账,甚至当着外人的面揭孩子的丑。这样的交谈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与家长对立。

第三,迁移型。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分清责任,不问青红皂白地让自己的孩子承担全部责任,想当然地进行批评。对这样有失公允的做法,孩子会本能地反抗。

总之,交谈是家庭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是充满了创造性的工作。家长掌握好时机,艺术地运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宽容孩子的四技巧。

杜锦彬:宽容是态度,原谅则需要技巧。

第一,孩子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并有内疚、自责、悔恨的态度;

第二,家长准备原谅孩子时,不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而要让孩子感到一定的压力,否则无助于他改正错误;

第三,事后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再次经受锻炼,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从而巩固已有的进步;

第四,正如主持人所说,宽容不是纵容,不是放任自流,不是撒手不管。有的家长对孩子平日的行为不闻不问,这种做法绝不是宽容,而是逃避教育职责。

 

(本文摘编自《与孩子交谈的诀窍》,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学商篇沟通类。点此转入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