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1.夸孩子别嫌“哕唆”。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家长表扬孩子的态度过于随便,张口就来,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说“你真棒”。这样做,既省事又符合赏识教育的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毫无意义。所以当得知“夸奖孩子要具体”时,很多家长很难适应,不知道除了“你真棒”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其实,很简单,教你一招——说好话不嫌“啰嗦”。有益的表扬话,哪一句都比简单的“你真棒”啰嗦,这意味着你要用更多的语言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的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夸奖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而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3、表扬要具体。父母要具体指出孩子什么地方做得好,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做得不错,继续努力。”表扬越具体,孩子越清楚什么是好的行为。比如,客人走后,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今天叔叔给你东西,你马上说谢谢,真有礼貌。”孩子写完字后,挑出几个写得好的对他说:“妈妈喜欢你写的这些字,每个都干干净净,没有出格。”他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告诉他:“你让小朋友玩你的玩具,肯和小朋友分享东西,你真是个好宝宝。”真诚、有内容的夸奖,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4、戒除孩子的功利心。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世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5、及时而适当的奖赏。“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种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心理学家解释:奖品虽然可以强化某个行为,但它会使人把兴趣集中在奖品上,而非被奖励的行为上。对于需要孩子长期努力才能见效的行为,比如学习,物质奖励就更不适合了。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期末考试考进前十名就买电脑,孩子暂时会为了奖品冲刺,但这种刺激会使孩子渐渐丧失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属于釜底抽薪的行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在学业上有长进,就得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精神,让他们对探索未知世界、解决难题本身有兴趣才行。
6、公开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中国父母喜欢在人前夸别人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其实最伤害自己的孩子。想让孩子自信,家长一定要在人前表扬他,诚心诚意地把孩子的闪光点提出来,让孩子感到你为他骄傲。人前表扬,即使是很小的事,比如孩子出门会帮妈妈拎东西,对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效果很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开场合表扬的一定是孩子性格与行为上好的地方,而不是孩子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若是后者,性质就变了,成了炫耀。同时,“人前表扬”和“人前表演”绝不能混为一谈,有的母亲喜欢让孩子在人前把特长表演一番,有作秀和攀比之嫌,容易让孩子变得虚荣。
7.把夸奖当“预防针”。夸奖不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孩子对某些事情有抵触情绪时,不妨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演员宋丹丹说,有一次她的儿子巴图生病了,她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不一样,别的小孩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真的不同。”然后,她把中药端给儿子。巴图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但他还是闭着眼睛一口气把药喝了下去。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从那以后,无论多苦的药巴图都不怕。
8、不要事先赞扬。有的父母在孩子考试前说:“你肯定能考好,爸爸妈妈等着你的好消息。”这看似鼓励的话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很大压力。我们经常听到某某考生临场发挥失利,就是因为孩子心理承受了太大压力所致。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考试就像平时做作业一样,正常发挥即可。
9、让他人来夸奖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效果会更好。这样孩子可以从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进一步肯定自己的行为。
10、给孩子进步的空间。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给孩子设立的目标,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每个孩子的能力都不尽相同,表扬能够让孩子做事更有热情,更有兴趣,更加努力,但最终结果却不会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父母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如果你设立的目标,孩子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最终会使他陷入沮丧和自我贬低的负面情绪之中,到最后破罐子破摔,不管表扬还是批评都不管用了。
11、在孩子失败后鼓励。很多父母习惯于在孩子取得成绩后给予表扬。实际上,孩子在失败时,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刻。一个孩子参加柔道比赛,他竭尽全力,最后还是以微小差距输了。下场后,孩子累得虚脱了一样。这时,孩子的爸爸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失望之色,使劲搂住他说:“儿子,好样的!和对手拼到了最后,我为你的勇敢顽强而骄傲!”这个孩子因为爸爸的鼓励越战越勇,后来取得了好成绩。而他最大的收获不是在赛场上,而是在做其他事情时也有一种不畏失败、坚忍不拔的态度。父母要鼓励孩子不怕失败,不求完美,敢于尝试直至成功。有研究显示,在竞赛中后来居上者比一路领先者内心更自信。
(本文改编自《不能只告诉宝宝:“你真棒!”》《父母夸奖孩子的最佳方式和禁忌》《夸奖孩子的6项基本原则》等文章,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情商篇上进心或自信心等。点此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