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问题一般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基本需要缺失,导致“人格破产”。孩子在成长中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他巨大的心理缺失感,导致他“人格破产”,出现报复性行为。所谓“成长中的基本需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亲情需要。父亲虽然满足了孩子物质上的所有要求,但由于他长年在外,偶尔回来也很少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导致父爱的缺失。母亲虽然对孩子百般呵护,但方法简单,常走极端,一旦孩子无法满足她的期望,比如上课捣乱、成绩下降等,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由爱生厌,由厌生恨。因此,略显畸形的母爱最终也对孩子构成了伤害。
——归属需要。孩子所在的学校,学生素质高,全市的尖子生都集中在那里,对学习差,行为不良的孩子形成排斥的压力,加上老师的多次批评,尤其是下逐客令,建议他转学,加剧了同学对孩子的疏远,使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归属的需要白然无从满足。
——尊重需要。孩子虽然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但人格发展健全,内心有表现自我,获得他人认同的愿望,但在学校,孩子几乎被全盘否定了,在人格上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对此不公平待遇,他以课堂上的异常表现引起他人的注意,似乎在暗示别人:你们要尊重我,我需要你们的重视。
——成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偏高,缺乏学习兴趣和方法的孩子力不能及。因此,孩子长期没有成就感体验。这导致孩子自我评价低下,自信心丧失。
以七四个方面的需要,是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处在心理发展可塑期的孩子,还没有来得及构建自己的人格框架,就遭到来自学校、家庭的双重冲击,他无力承受,也无力反抗,于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他的心理逻辑是:你们不让我有社会意义上的自我,我就破坏人格意义上的自我。这是典型的“人格破产”表现。
第二,自信心缺失,导致行为偏差。孩子自信心丧失,心理失衡,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支持系统,与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保持密切关系。当一个人自我评价客观且较高的话,自我接纳的程度就高,自我支持系统就相对稳定,就能为人的行为系统提供有效和持续的能量;反之,像孩子这样,长期处于超低的自我评价中,长期自我否定,心理严重失衡,自我支持系统因为自信心的丧失而紊乱,无法给行为系统提供动能,就出现了厌学、违纪等偏差的行为反应。一开始,孩子也曾本能地努力保全自我支持系统的活力,但父母、老师和同学没有给他机会,使他的每一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孩子行为失控。
(本文摘编自晓林的《一名“人格破产”的初二男生》。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情商篇抗挫力等。点此转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