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怎样给孩子真实有益的感觉

 

流萤:怎样给孩子真实的感觉

 

孩子往往通过父母“这面镜子”来认识和了解自己,“镜子”一旦失真,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一、打针不是不疼。

阳阳打完预防针,哭个不停。妈妈抱着他一个劲地说:“不疼,不疼,阳阳很勇敢。你不哭,妈妈就带你去吃麦当劳。”

解读:打针当然疼,疼了自然会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妈妈却反复告诉孩子“不疼”。阳阳因此感到困惑:是不是我的感觉不对?他也可能会愤怒,因为得不到妈妈的理解和接受。妈妈还用“吃麦当劳”来交换阳阳的“不哭”,孩子得到的信息是“只要我哭,就可以……”

潜在的危险: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真实的感觉,并可能通过伪装感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建议:允许孩子表达任何真实的感受与情绪。如果妈妈能够对阳阳说:“打针是会疼的,现在是不是好点了?如果现在不疼了,我们就笑一笑,好不好?”孩子就会明白“疼了哭是可以的,不疼笑也是可以的”。最忌讳的是,一旦孩子哭闹,父母就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只会让孩子学会假装。需要提醒的是,假如孩子边哭闹边打人,父母不能放任不管,必须严肃地告诉孩子“这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建议孩子用语言、涂鸦、运动等其他方式为情绪找出口。

二、摔倒不必吃惊

齐齐正学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外婆马上尖叫着冲过来:“可怜的宝贝!”齐齐愣了一下,然后撇嘴大哭起来。

解读:孩子学习走路,不慎摔倒很正常,摔多了自然就不摔了。齐齐哭,显然并非因为摔疼了,而是外婆的大惊小怪令他产生了摔得很疼的错觉。

潜在的危险:孩子无法辨识自己的感觉和别人的感觉,并学会用夸张的反应来吸引大人的注意。

建议:对孩子而言,摔跤并没有什么,也没那么疼。我们可以先观察孩子的反应,之后再做出处理。如果他放声痛哭,就抱抱他;如果他咧嘴作哭状,可以摸摸他的头;如果他爬起来继续走,我们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好了。

三、练胆不可生硬

露露内向腼腆,看到陌生人就躲。为锻炼她的胆量,奶奶总是一把将她揪出来,推到陌生人面前。

解读:怕生,是孩子情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内向的孩子更是如此。奶奶“一把揪出来”的做法无疑是告诉孩子:你怕生不好,必须要改正。

潜在的危险:孩子对真实的自我产生羞愧感,容易变得自卑,不合群,缺乏主见,意志薄弱。

建议:孩子最初表现出的胆小更多体现的是先天气质,无关好坏。成人的看法等于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当孩子以“胆小”自居时,以后将很难突破自我。露露先天内向,父母应引导她更多地表达和展现自我。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前提是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四、陪玩不宜勉强

爸爸心事重重,但勉强打起精神陪辉辉玩。辉辉不时瞅瞅爸爸,玩着玩着莫名其妙地哭了。

解读:大人与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情绪不一定同步,有时甚至是相悖的。当爸爸掩饰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孩子在一起时,“是我惹爸爸不高兴了吗?”孩子心里会这样问自己。

潜在的危险:孩子学会压抑自我,将自我角色化,容易处于焦虑不安中。

建议:如果父母言行不一,孩子将陷入极大困扰当中。当辉辉发现爸爸心不在焉时,他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委屈。其实,爸爸不如实话实说:“爸爸想陪你玩,但有点累。不如你先自己玩,半个小时后爸爸找你,好吗?”这样,大人也给自己调整情绪做了时间上的限定。对孩子诚实就是尊重孩子,当他感觉受到尊重时,他也懂得了尊重别人。同时,父母也为孩子做了表达真实感受与想法的示范。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年第10期流萤的《让“真实”与孩子同在》,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