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梁晓:一味忍让并非美德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修养的升华,这点毋庸置疑。但在孩子还没有是非标准的时候,就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是谦让,未免有失简单。这样,不但没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和感受为什么要谦让,还会影响孩子日后对事物的判断。因为,道德观念的形成有个过程,让孩子真正懂得谦让,又不一味忍让,需要慢慢来。给家长的建议:
1.让孩子自然、表露内心感受。当孩子的心智和感觉系统尚不成熟时,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内在感受和真实情感更可贵的了。这时,您要做的就是多让他与外界接触,让他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露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他和小朋友发生争执,别告诉他该怎么做,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渴望和疑惑,都会表露出来。
2.事情过去后,与孩子分享感受。事情过去,别让它就这样过去了。这时,你可以和孩子分享对此事的感受。“你想要那个球,是吗?可果果也想要,可不可以一起玩呢?要不让果果先玩一会儿宝宝再玩,或宝宝先玩一会儿果果再玩?”通过这样的聊天,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灵活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让他明白谦让是其中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经典故事,让孩子理解谦让的含意。当“融4岁,能让梨”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孩子脑海里时,这个故事所蕴藏的内涵也会慢慢深入他的内心。
4.和孩子做角色游戏,帮他体会谦让的乐趣。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和孩子一起玩。比如,让他扮演小猫、小狗,你扮演大熊。小猫有礼貌,小狗没礼貌,小猫主动把座位让给大熊爷爷受到表扬;而小狗不让,大熊爷爷很伤心;也要让孩子扮演大熊,让他体会别人让座和不让座,他有什么不同感受。
5.启发孩子思考和判断该不该谦让。当和孩子在游乐场或其他地方一起玩耍时,遇到相应场景,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